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莴苣

莴苣

莴苣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116篇,主要集中在园艺、植物保护、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5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307篇;相关期刊361种,包括种子、北方园艺、长江蔬菜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中国照明学会光生物、光化学应用研究论坛暨第二届生态照明论坛、2011第二届中国·寿光国际设施园艺高层学术论坛、中国创意农业国际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等;莴苣的相关文献由206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桦、范双喜、刘超杰等。

莴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95 占比:71.24%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1.25%

专利文献>

论文:307 占比:27.51%

总计:1116篇

莴苣—发文趋势图

莴苣

-研究学者

  • 李桦
  • 范双喜
  • 刘超杰
  • 韩莹琰
  • 不公告发明人
  • 任艳芳
  • 何俊瑜
  • 荣湘民
  • 田惠桥
  • 邱义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祝竞芳; 汤静; 游万里; 李甜荣; 金鹏; 郑永华
    • 摘要: 目的:探究氯化钙处理对鲜切莴苣贮藏期间品质及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代谢的影响。方法:鲜切莴苣丝分别用蒸馏水及质量分数0.5%、1.0%、1.5%、2.0%的氯化钙溶液处理10 min,置于10°C贮藏48 h,测定品质指标及GABA含量变化,以筛选最佳氯化钙处理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钙调控GABA合成的机制。结果:氯化钙处理能明显延缓质量损失率、菌落总数、褐变指数的上升,抑制抗坏血酸、叶绿素含量的下降,促进GABA合成,其中质量分数1.0%氯化钙溶液处理能最有效地延缓鲜切莴苣品质的下降,且能诱导GABA的合成;进一步研究表明,氯化钙处理可以提高谷氨酸脱羧酶、二胺氧化酶、多胺氧化酶、4-氨基丁醛脱氢酶的活力,促进谷氨酸及多胺的分解,从而促进GABA生成。结论:氯化钙处理不仅可以明显维持鲜切莴苣贮藏期间的品质,还可以促进GABA的合成,提高营养价值。
    • 陆漪
    • 摘要: 食用莴苣可增进食欲,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及胃肠道蠕动,并富含钾离子等矿物质,十分适合老年人、孕妇、长期卧床者及高血压病、心脏病、消化不良、慢性便秘患者等食用。同时,莴苣热量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也很低,对要求减肥健美的人群而言,是一种很好的食物。
    • 张悦婷; 杜扬; 李云峰; 李振峰; 韩莹琰; 刘超杰; 郝敬虹
    • 摘要: 【目的】为研究叶用莴苣ARF6基因的特点及在叶用莴苣高温抽薹过程中的表达模式。【方法】通过克隆技术获得LsARF6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利用生物学软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2436 bp,开放阅读框为2436 bp,编码811个氨基酸,具有ARF家族的保守结构域。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LsARF6基因在不同温度下的表达量差异,发现LsARF6基因在叶用莴苣抽薹过程中表达量显著上调。【结论】高温促进易抽薹品种GB-30中LsARF6基因在茎中的表达,推测LsARF6基因可能与叶用莴苣高温抽薹关系密切。
    • 郇兆蔚; 欧巧明; 丁兰
    • 摘要: 以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和莴苣(Lacutuca sativa L.)为受试植物,研究了3种对映—贝壳杉烷二萜wangzaozin A、leukamenin E和weisiensin B对受试植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叶绿素和膜损伤的影响,旨在评估3种二萜的化感作用潜能。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3种二萜对黑麦草和莴苣种子的萌发稍有降低,但明显延迟种子萌发时间;较高浓度下,3种二萜对黑麦草和莴苣幼苗的根长、苗长、鲜质量和干质量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显示了浓度依赖性;同时,3种二萜显著降低黑麦草和莴苣幼苗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显著升高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而相对含水量呈下降趋势。上述结果表明,3种二萜通过影响受试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引起细胞膜氧化损伤,导致叶片保水性降低,抑制受试植物幼苗的生长。
    • 杨开; 李精精; 董旭军; 邹仙果; 孙培龙
    • 摘要: 莴苣是一种常见的药食同源类蔬菜。已有研究表明,莴苣主要功能物质为多糖、酚类、倍半萜类等成分,并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消炎、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及镇静催眠等多种功效,具有较高的保健与药用价值。该文综述了近年对叶用莴苣、茎用莴苣莴苣籽的功能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莴苣资源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 王华; 严伟; 朱爱云; 陈家勇; 施含笑; 陈香; 戴振福
    • 摘要: 为了比较在相同栽培技术条件下,全生物降解膜、耐候膜、PE膜3类地膜的生物效应、保温降湿效果及对莴苣生长发育的影响,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耐候膜增产效果最明显,较PE膜对照增产4.9%;保湿效果与PE膜相当、较全生物降解膜稍差;保温效果优于PE膜和全生物降解膜,10 cm土层平均温度较全生物降解膜高0.4°C;铺设111 d后进入诱导期,之后一直处于诱导期状态,收集时可以完整收起来。综合考虑,建议在莴苣生产上探索示范应用耐候膜,全生物降解膜需改良其保温性能后继续试验。
    • 庞庆伟
    • 摘要: 莴苣生产过程中会经常遇到各种病虫害,影响其品质和产量。软腐病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病害,可造成莴苣根茎腐烂,直接影响其优质高产与效益增收。本文从工作经验出发,分析了莴苣软腐病的危害症状、传播途径与发病规律,并给出了防治建议,可为种植户及时有效防治莴苣软腐病提供参考。
    • 高传清; 张翠玲; 羊杏平; 徐锦华; 张慧敏; 陈月桂
    • 摘要: 苏北地区日光温室西瓜—豇豆—莴苣—冬春萝卜1年4茬栽培模式的应用,不仅使单位面积上产品种类增多,品质优化、产量提高,使农民效益倍增,还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从而减少农药用量,使食品安全得到一定保障,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值得在当地推广应用。
    • 凌晨; 赵洪; 颜军; 马莹雪; 冯艳芳; 张靖立; 李波; 邓超; 徐振江
    • 摘要: 为建立莴苣品种DNA分子快速鉴定技术体系,选择8个表型差异大、不同类型的莴苣品种,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从245对引物中初筛出81对引物,对初筛引物添加荧光标记,另选择90个有代表性的莴苣品种,利用毛细管电泳复筛出22对核心引物,依据扩增片段大小为各引物选择了相应的参照样品,采集了233个莴苣品种的DNA指纹数据。结果表明,22对核心引物在233个莴苣品种中共检测到269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检测到等位基因为4~22个,平均为12.23个,PIC值为0.37~0.89,平均为0.7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33个供试品种主要划分为茎用和叶用两大类群,叶用类群中结球莴苣聚成一类,半结球莴苣趋于聚成一类,散叶莴苣难以聚成一类。对核心引物未能区分开的6组15个品种进行田间种植对比鉴定,3对品种表型性状无明显差异被判定为相同品种,表型性状有明显差异的品种大部分性状表达状态相同或相近,为近似品种,表明分子指纹聚类结果与基于表型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此外,8组24个同名品种均能从分子上进行区分。利用筛选出的22对核心引物构建了233个莴苣品种的指纹数据库,建立了通用于茎用莴苣和叶用莴苣的品种鉴定技术体系,可用于莴苣品种和种质资源快速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和DUS测试辅助筛选近似品种等工作。
    • 张扬; 孙曙光; 李晴; 魏珍
    • 摘要: 为了分析栽培莴苣Lactuca sativa‘Salinas’和野生莴苣Lactuca saligna的线粒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特征差异,对2种莴苣的线粒体基因组编码序列进行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研究,比较其密码子偏好性形成的影响因素和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栽培莴苣和野生莴苣线粒体编码基因的总GC含量分别为43.43%和42.54%,富含A/T碱基。2种莴苣的有效密码子数(ENC)都在36.61~61.00,密码子偏好性较弱。中性绘图分析表明,2种莴苣线粒体编码基因的第1、2位和第3位碱基GC含量较为保守,选择是影响2种莴苣线粒体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的主要因素。PR2-plot分析表明,2种莴苣线粒体基因第3位碱基更偏好使用嘧啶碱基。ENC-plot分析结果显示,2种莴苣的线粒体基因密码子偏好性主要受到选择压力影响。对2种莴苣的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SCU)分析表明,栽培莴苣和野生莴苣分别有28个和29个高频密码子,除亮氨酸外,2种莴苣的高频密码子均以A/U结尾。2种莴苣线粒体编码基因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总体上较接近,但最优密码子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因为2种莴苣的低表达基因库差异造成的,也可能与选择压力及人工育种对栽培莴苣线粒体基因组进化的影响有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