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莎菲

莎菲

莎菲的相关文献在1961年到2022年内共计26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8篇、专利文献5171篇;相关期刊190种,包括群文天地、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等; 莎菲的相关文献由247位作者贡献,包括丁尔纲、刘献彪、周建基等。

莎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8 占比:4.93%

专利文献>

论文:5171 占比:95.07%

总计:5439篇

莎菲—发文趋势图

莎菲

-研究学者

  • 丁尔纲
  • 刘献彪
  • 周建基
  • 张永泉
  • 李倩
  • 王莉娜
  • 陆文采
  • 叶昌前
  • 尹安第
  • 康林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刘维荣; 张敏慧
    • 摘要: 丁玲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她不仅在文学史上,也在革命史上留下了具有自己独特色彩的印记。在她生命力最旺盛、创作热情最为高涨的青年时期,经历了“左联”,到达了延安、参加了抗战,经历了牺牲与解放……在时代的影响与自我的思考之下,她一步一步地成长,笔下塑造的人物也如她本人一样,由如莎菲那样敏感多疑的少女,成长为如张裕民般稳重与勇气并存的献身革命事业的奋斗者。
    • 刘延玲
    • 摘要: 杨没累是丁玲的中学同学,一度被认为是莎菲的原型.丁玲在回忆中,言及杨没累"原同国家主义派的几个才子易君左、左舜生相熟",但笔者梳理文献发现,实情并非如此.杨没累与易君左从不曾谋面.有文字之交的,唯有王光祈.1919年,她与王光祈各有两封书信往复于《少年中国》杂志,旨在探讨妇女出路和婚恋问题.1927年,她发表《评王光祈论中国乐律并质田边尚雄》,与之切磋中国乐史研究中的问题.1920年,王光祈赴欧留学之前,在上海逗留月余,或曾引荐杨没累与左舜生会面,他对杨没累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深远影响.当然,杨没累决不是莎菲.
    • 刘师师
    • 摘要: 女性意识是丁玲历时半个世纪文学创作的母题.从五四时期审视女性对身体的合理欲望到以解放为号召的革命时代下女性对革命的贡献,丁玲对女性生存问题的关注在逐渐加深.在历经"向左转"中丁玲完成了对自我的改造,文学创作也形成了两套书写体系.创作于截然不同的两个时期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和《我在霞村的时候》,文本都深具女性意识,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深入解读,旨在对丁玲及其作品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 尹安第
    • 摘要: 在中国旧的社会制度下,女性的需求与想法很难得到群体的理睬与重视。甚至在主张男女平等的今天,有的地方有的情况下女性的地位依旧无足轻重。优秀文学作品的内涵深度代表着同时代先进思想的高度,曹禺的《雷雨》与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作为创作于三十年代且在文学史上优秀的作品,开始注重女人生理、生活甚至生存的需求。然而,时代与社会的特质不会瞬间改变,女人开始表达的需求也不会立即被重视,具有"雷雨式性格"的周繁漪免不了沉沦于男权,狷傲并实现角色反串的莎菲免不了妥协于冲突,本文就以上两个人物分析女性需求在男权中的初现。
    • 尹安第
    • 摘要: 在中国旧的社会制度下,女性的需求与想法很难得到群体的理睬与重视.甚至在主张男女平等的今天,有的地方有的情况下女性的地位依旧无足轻重.优秀文学作品的内涵深度代表着同时代先进思想的高度,曹禺的《雷雨》与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作为创作于三十年代且在文学史上优秀的作品,开始注重女人生理、生活甚至生存的需求.然而,时代与社会的特质不会瞬间改变,女人开始表达的需求也不会立即被重视,具有"雷雨式性格"的周繁漪免不了沉沦于男权,狷傲并实现角色反串的莎菲免不了妥协于冲突,本文就以上两个人物分析女性需求在男权中的初现.
    • 张均
    • 摘要: 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主要根据作者杨沫早年的感情经历撰写而成.但在小说中,女性并非"空洞的能指",甚至不止于"可见的女性".这表现在,在挪用"人在历史中成长"等叙述机制改写自己的情恋本事时,杨沫未将自我青春/情欲记忆予以删除或零散化,而是以革命的名义相对完整地记录了自己的隐秘经验,尤其是以"成长"机制将自己不宜公开的"莎菲"化的婚外私情翻转成了圣洁的"革命时代的爱情".可以说,《青春之歌》是1950-1970年代并不多见的敢于挪用、利用乃至驯服革命为己所用的充满内在复杂性的症候性文本.
    • 张吉祥
    • 摘要: 1920年8月,胡适的夫人江冬秀为他诞下一个女儿。胡适为女儿起名素斐,音译自英文名Sofia,这正与民国时期一位有名才女的笔名“莎菲”取自同一音源。那是因为胡适希望女儿长大之后能具有这位才女般的性情与才情。这位笔名为“莎菲”的女子究竟是谁?她究竟有何魅力能够得到胡适的欣赏呢?
    • 李燕妮
    • 摘要: 《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和《白鹿原》中的白灵、田小娥分别展现了叛逆的绝叫者,晨曦中的觉醒者和夕阳下的叛逆者三类不同的女性青春叛逆形象,代表了三种不同环境下的精神反抗、革命反抗、肉体反抗,展现了不同的女性突围道路。
    • 马吴琼
    • 摘要: 《莎菲女士的日记》作为丁玲的代表作,于1928年一经发表,“好似在这孤寂的文坛上,抛下一颗炸弹一样,大家都不免为她的天才所震惊。”与此同时,“莎菲”这一独特的女性形象,从此留在了人们的脑海中,被人们不断地再认识。本文即从强烈的自主意识、鲜明的女性意识两个方面试论“莎菲”形象的独特性,从而显示《莎菲女士的日记》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和不朽意义。
    • 张均
    • 摘要: 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主要根据作者杨沫早年的感情经历撰写而成。但在小说中,女性并非“空洞的能指”,甚至不止于“可见的女性”。这表现在,在挪用“人在历史中成长”等叙述机制改写自己的情恋本事时,杨沫未将自我青春/情欲记忆予以删除或零散化,而是以革命的名义相对完整地记录了自己的隐秘经验,尤其是以“成长”机制将自己不宜公开的“莎菲”化的婚外私情翻转成了圣洁的“革命时代的爱情”。可以说,《青春之歌》是1950-1970年代并不多见的敢于挪用、利用乃至驯服革命为己所用的充满内在复杂性的症候性文本。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