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茵栀黄颗粒

茵栀黄颗粒

茵栀黄颗粒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350篇,主要集中在儿科学、中国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14782篇;相关期刊181种,包括健康之友、家庭医药、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3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综合儿科分会成立大会暨2015年全国中医儿科高峰论坛、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大会、第八届全国侵袭性真菌病实验室诊断及临床治疗新进展研讨会暨2016中国药学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会等;茵栀黄颗粒的相关文献由602位作者贡献,包括范建伟、刘武占、李艳芳等。

茵栀黄颗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4 占比:0.3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4782 占比:99.70%

总计:115129篇

茵栀黄颗粒—发文趋势图

茵栀黄颗粒

-研究学者

  • 范建伟
  • 刘武占
  • 李艳芳
  • 乔玲
  • 张慧娟
  • 李娟蕾
  • 杨松岩
  • 苏瑞强
  • 谢雁鸣
  • 陈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强; 王志飞; 谢雁鸣; 李利寻; 庄严
    • 摘要: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电子病历数据分析茵栀黄颗粒治疗肝炎患者的人群特点及用药特征。方法:选取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基于国内16家三甲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库构建的医疗数据集成仓库,从中抽取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中至少使用1次茵栀黄颗粒治疗肝炎患者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383例肝炎患者,男女比例约3∶1,年龄45~65岁。在诊断信息显示乙型病毒性肝炎(675例,61.69%)及湿热内蕴证候(67例,53.17%)患者最多。给药途径为口服,单日剂量12~18 g,疗程为3 d较多。合并西药主要为甘草酸、胸腺肽、泮托拉唑联合使用,合并中药主要为苦黄注射液,感冒清热颗粒、柴胡注射液。关联规则结果显示,茵栀黄颗粒+苦黄注射液+甘草酸+胸腺肽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茵栀黄颗粒+苦黄注射液+甘草酸+亮菌甲素用于肝内胆汁淤积肝炎;清热剂多与肝、胆疾病治疗药,系统抗菌药,免疫促进药,与胃酸分泌药,系统抗病毒药等合并使用。结论:真实世界中茵栀黄颗粒常用于中老年人群的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临床可与清热剂的中药和肝胆病药物、抗菌药、免疫促进药等西药联合使用,对改善病毒肝炎等临床症状、恢复肝功能及预防病并发症有明显疗效。
    • 范啸天; 黄志鸿; 伍超; 陆珊; 谭影影; 巫志姗; 吴嘉瑞
    • 摘要: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机制。方法:色谱柱选用Waters公司ACQUITY PRM UPLC BEH C;Column with Van Guard FIT色谱柱(2.1 mm×100 mm, 1.7μm),梯度洗脱的流动相为0.1%甲酸溶液-乙腈;采用高分辨液质联用质谱(UHPLC-LTQ-Orbitrap-MS)正负离子扫描模式。并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对检测得到的化合物成分进行靶点预测,结合Cytoscape 3.8.2绘制关联网络图,对核心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疾病靶点和茵栀黄颗粒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依据从精确相对分子质量数据和多级质谱碎片离子数据获得的结果,结合对照品比对以及文献报道,共从茵栀黄颗粒中分析鉴定了68个化学成分,其中有14个化合物经对照品比对完全确定,主要包括苯丙素类化合物如绿原酸,香豆素类化合物如滨蒿内酯,黄酮类化合物如黄芩素、黄芩苷。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31个茵栀黄颗粒治疗黄疸的主要靶点,经过度值筛选得到排序居前5位的主要靶点及重要的相关信号通路。推断茵栀黄颗粒可能通过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方式,影响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从而治疗黄疸的前期病变等。结论:本研究初探了茵栀黄颗粒的主要化学成分及相关药理作用机制,为茵栀黄颗粒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
    • 孙淑兰
    • 摘要: 目的探寻新生儿黄疸患儿接受茵栀黄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辅助方案治疗的临床症状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①组和研究②组,每组55例。研究①组患儿单独接受茵栀黄颗粒医治;研究②组患儿接受茵栀黄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辅助方案医治。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控制优良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退黄时间。结果治疗5 d后,研究②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控制优良率高于研究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②组患儿的平均退黄时间低于研究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患儿接受茵栀黄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辅助方案治疗的临床症状控制优良率更高,平均退黄时间更短,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值得推荐。
    • 姚尧; 刘彬彬; 王品
    • 摘要: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布拉酵母辅助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NHB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6),对照组采用蓝光间歇照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以茵栀黄颗粒联合布拉酵母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29%;黄疸消失时间、皮肤颜色恢复正常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SB)、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布拉酵母辅助蓝光治疗NHB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 陈积; 唐茂华; 王乡
    • 摘要: 目的 观察茵栀黄颗粒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2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DBIL、TBIL、ALT、AST、GGT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变化更显著(P<0.01)。结论 茵栀黄颗粒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乙型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疗效确切,能有效保护肝功能。
    • 唐怡; 刘甜甜; 曾珊珊; 李健
    • 摘要: 目的:同时测定茵栀黄颗粒及新生儿尿液中栀子苷和黄芩苷的含量。方法:选择0.1%甲酸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选择238 nm波长,运用HPLC测定茵栀黄颗粒中栀子苷和黄芩苷的含量。另收集新生儿10例服药后不同时间段的尿液,测定其中栀子苷和黄芩苷的含量。结果:茵栀黄颗粒中栀子苷和黄芩苷的含量平均值为2.002 mg/g和69.52 mg/g,均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规定。新生儿尿液中检测的栀子苷和黄芩苷的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浓度在0~6 h左右较高,用药10 h后大幅减少。结论:茵栀黄颗粒的栀子苷和黄芩苷的含量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要求,栀子苷和黄芩苷在体内易代谢、易排泄。
    • 李新然
    • 摘要: 目的:早期新生儿多会发生黄疸症状,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本文通过实验研究,设置不同的组别,分析其临床效果,探究治疗早期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方案.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早期新生儿黄疸患者99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3例,其中A组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B组采用茵栀黄颗粒、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及苯巴比妥片治疗,C组采用观察组采用茵栀黄颗粒、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苯巴比妥片联合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疗效.结果:A组、B组及C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1.82%、84.85%及96.97%,C组治疗有效率远远高于A组与B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治疗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三组不良反应也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给予早期新生儿黄疸患者实施茵栀黄颗粒、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苯巴比妥片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可以提升治疗有效率,效果明显.
    • 谢炼仪
    •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使用蓝光照射治疗3d,观察组使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3d,观察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与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降低,而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95.00%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0.00%的总有效率(P<0.05).结论:应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赵其圣
    • 摘要: 目的:对茵栀黄颗粒及布拉氏酵母菌散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出生的黄疸患儿80例作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成观察组(n=40)、对照组(n=40),对照组行蓝光照射加布拉氏酵母菌散疗法,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基础之上使用茵栀黄颗粒,对比最终结果.结果:观察组病患治疗有效率是97.50%,而对照组是77.50%,P<0.05.观察组病患临床指标(总/直接胆红素及总胆汁酸)数据比对照组优,P<0.05.结论:对黄疸新生患儿实施茵栀黄颗粒加上布拉氏酵母菌散加以治疗,可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效果佳,可推广.
    • 简汉锵
    • 摘要: 目的:探讨在黄疸新生儿中应用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的效果.方法:择取本院的新生儿黄疸患者98例,随机实施分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干预,对比二组患儿的干预后总胆红素、疾病恢复时间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胆红素较对照组明显更低,观察组的药物起效时间,疾病好转时间显著较对照组短,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为新生儿黄疸患者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共同治疗可有效改善其总胆红素水平,缩短疾病治疗时间,效果满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