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茵栀黄口服液

茵栀黄口服液

茵栀黄口服液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532篇,主要集中在儿科学、中国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24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40009篇;相关期刊229种,包括母婴世界、陕西中医、吉林医学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中国医师协会第三次全国新生儿科医师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等;茵栀黄口服液的相关文献由944位作者贡献,包括马印图、李莉华、张静等。

茵栀黄口服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24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40009 占比:99.84%

总计:340540篇

茵栀黄口服液—发文趋势图

茵栀黄口服液

-研究学者

  • 马印图
  • 李莉华
  • 张静
  • 刘芳
  • 宋俊贞
  • 戎书敏
  • 李玉秋
  • 李蕾
  • 王少刊
  • 李丽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媛; 王娟; 张楠; 谢志民
    • 摘要: 目的采用QuEChERS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建立茵栀黄口服液中14种农药残留的测定分析方法。方法样品以0.1%乙酸乙腈提取,经氯化钠和无水硫酸镁盐析后,提取液加入乙二胺-N-丙基硅烷、石墨化炭黑和无水硫酸镁进行净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确证和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各农药含量在各自浓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0.995),目标化合物在低、中、高3个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1.64%~127.58%(RSD<15%),定量限(LOQ)为0.04~3.58μg/L。6批茵栀黄注射液均未检测到14种农药,而32批茵栀黄口服液均检测到啶虫脒、吡虫啉,含量分别为在4.7~7.9、8.0~14.6μg/L范围内。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适合于茵栀黄口服液中14种农药残留的测定。
    • 王薇; 王育
    • 摘要: 目的:观察新生儿黄疸接受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间歇照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13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使用茵栀黄口服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使用蓝光间歇照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以及治疗时间。结果:经过比较,两组在治疗前的胆红素水平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胆红素水平更低,治疗效果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行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间歇照射治疗,对促进黄疸的消退有重要意义,能提升治疗效果,降低胆红素水平。
    • 胡芝玲
    • 摘要: 目的探究新生儿黄疸临床接受四磨汤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0例新生儿黄疸,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采用四磨汤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胆红素水平、免疫功能及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前1 d,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5、7 d,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逐渐降低,与组内治疗前1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5、7 d后,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IgA、Ig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 d后,两组IgA、IgG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 d后,两组NBNA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磨汤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可更有效控制胆红素水平,提高新生儿免疫功能及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王云霞; 张苗苗; 谢志民
    • 摘要: 目的建立测定茵栀黄口服液中防腐剂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评价该制剂在防腐剂方面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C_(18);流动相为甲醇-0.02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用磷酸调pH值3.7)(V/V),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C;紫外检测器;苯甲酸以228 nm为检测波长,山梨酸和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以255 nm为检测波长。结果苯甲酸、山梨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羟苯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羟苯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羟苯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羟苯丁酯)分别在进样量为77.11~4935 ng(r=0.9999)、100.00~6437 ng(r=0.9999)、13.00~814 ng(r=0.9999)、70.00~4524 ng(r=0.9999)、12.00~794 ng(r=0.9999)、13.00~823 ng(r=0.9999),峰面积积分值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n=6)、重复性(n=6)、稳定性(24 h,n=8)试验的RSD均小于1.0%;最低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600 ng、0.015 ng、0.025 ng、0.090 ng、0.010 ng、0.022 ng;最低方法定量限分别定为2.40 ng、0.14 ng、0.33 ng、0.27 ng、0.04 ng、0.08 ng;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69%、98.44%、101.21%、104.18%、103.95%、103.55%,RSD分别为0.24%、0.29%、0.72%、0.71%、0.44%、0.34%(n=6)。在32批样品中均未检测出除苯甲酸以外的其他防腐剂。结论该方法可用于茵栀黄口服液中防腐剂的定量分析;虽在抽检样品中未检测出其他防腐剂,为了提高其安全性,建议增订防腐剂检查项。
    • 隋晓红
    • 摘要: 目的对比王氏保赤丸与茵栀黄口服液在治疗婴儿母乳性黄疸中的疗效及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吉林省吉林市妇产医院收治的母乳性黄疸患儿9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茵栀黄口服液,观察组给予王氏保赤丸。两组患儿均停母乳喂养3 d,分别同时给予各组对应药物治疗,3 d后患儿恢复母乳喂养,仍继续给予婴儿各自的口服药。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率、干预前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及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均出现明显下降;在恢复母乳喂养3 d后,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将两组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儿出现腹泻、呕吐及臀红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和王氏保赤丸应用于母乳性黄疸的治疗疗效相当,效果肯定,但王氏保赤丸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更为肯定,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 叶梅
    • 摘要: 目的探讨黄疸新生儿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蓝光照射治疗的疗效及对患儿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10月临沂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110例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给予对照组茵栀黄口服液和蓝光照射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治疗14 d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14 d后的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经皮黄疸指数(TCB)水平、神经因子、心肌酶谱及治疗期间的黄疸消退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4 d后,两组患儿血清TBA、TBIL、DBIL、TC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β-淀粉样蛋白(Aβ)、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B)、心肌酶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蓝光照射有利于新生儿黄疸的消退,可显著降低黄疸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减轻新生儿神经细胞及心肌组织的损伤,进而提高临床疗效,具有较高安全性。
    • 朱舒文; 朱晨
    • 摘要: 目的探析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腺苷蛋氨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14 d。比较2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以及总胆汁酸(TBA)水平等]与血清学指标[包括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的变化以及妊娠不良结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48%比73.81%,χ^(2)=3.977、P=0.046);2组治疗后血清ALT、AST、TBil、TBA、IL-17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GF-β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比35.71%,χ^(2)=3.941、P=0.047)。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调节其免疫功能,改善妊娠结局。
    • 康丽; 唐云丽; 雷超兰; 龙梅
    • 摘要: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碱性磷酸酶(ALP)、游离脂肪酸(FFA)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长沙市第四医院收治的122例新生儿黄疸纳入本次前瞻性研究,根据区组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61)与研究组(n=61)。对照组患儿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多次间歇蓝光照射治疗,研究组给予茵栀黄口服液+布拉氏酵母菌散+多次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结合胆红素(DBIL)水平,治疗前后NSE、ALP、FFA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72%,显著高于对照组(8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间歇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良好,且安全性较高,可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显著降低血清胆红素、NSE、ALP、FFA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唐丽君; 黄为民; 崔其亮; 邱国莹; 杨传忠; 叶素芬; 钟丹妮; 陈虹; 韦秋芬; 许靖
    •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茵栀黄口服液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足月新生儿经皮测胆红素的影响及不良反应,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广东广西5家三甲医院收治的G6PD缺乏症足月新生儿,经临床确诊为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根据是否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分为单纯蓝光治疗组(n=189)和蓝光联合茵栀黄口服液组(n=210)。收集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比较观察前、茵栀黄治疗72 h经皮测胆红素水平、经皮测胆红素水平的下降率及总光疗时间。观察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观察前比较,治疗72 h单纯蓝光治疗组和蓝光联合茵栀黄口服液组经皮测胆红素水平均降低,两组经皮测胆红素水平下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蓝光联合茵栀黄口服液组光疗时间短于单纯蓝光治疗组(P5次/d),该比率明显高于光疗组(P<0.05)。结论蓝光联合茵栀黄口服液应用于G6PD缺乏症足月新生儿的黄疸治疗可缩短光疗时间,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轻微腹泻,尚未发现其它严重不良事件。
    • 郭健; 王文涛; 周启力
    • 摘要: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光疗对新生儿黄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对照组B、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A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光疗,对照组B给予茵栀黄口服液、光疗,观察组给予茵栀黄口服液、还原型谷胱甘肽、光疗,疗程7 d。检测临床疗效、光疗时间、症状消失时间、TRF、TBA、TBIL、心肌酶指标(LDH、CK、CK-MB)、肝功能指标(α-GST、ALT、AST)、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A、对照组B(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光疗可安全有效地缩短新生儿黄疸患者光疗时间,促进黄疸消退,降低黄疸相关指标水平,改善心肌酶活性和肝功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