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苏区

苏区

苏区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125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共产党、中国史、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52篇、相关期刊476种,包括福建党史月刊、党史文苑(学术版)、体育文化导刊等; 苏区的相关文献由111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卫斌、曹春荣、陈学贵等。

苏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52 占比:100.00%

总计:1252篇

苏区—发文趋势图

苏区

-研究学者

  • 王卫斌
  • 曹春荣
  • 陈学贵
  • 江纹
  • 吴晓荣
  • 张金锭
  • 毛泽东
  • 黄文富
  • 今生
  • 何友良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姜文浩
    • 摘要: 在南京国民政府第五次“围剿”期间,国民党军队虽然在苏区战场上取得了暂时的和局部的胜利,但并未达成彻底消灭红军有生力量的战略目标。第五次“围剿”以红军成功跳出国民党西路军、南路军封锁线进行长征,国民党军“围剿”失败告终。揆诸史实可以发现,虽然国民党内部的派系矛盾和军事决策问题对战争的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其结果是历史合力促成的。从财政视域出发,南京国民政府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和其对“新战略”的制约,以及紧张的军费问题都对第五次“围剿”的失败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 摘要: 背景介绍原载1934年5月25日《红色中华》第193期第4版。该版刊发了《浙江定海农妇反对法西斯蒂抽编后备队》的报道,配登了“反对法西斯帝战线”标语。报道指出:“法西斯蒂抽编后备队,为的是准备进攻苏区,所以这一次斗争,明显的带着反对国民党五次‘围剿’的性质,沿海一带的劳苦群众,在国民党残酷的剥削之下,革命斗争在普遍的开展着。”
    • 闫磊
    • 摘要: 苏区时期,鉴于小商品经济的“两重”性质,苏维埃政权肯定其积极的一面,提出了保护与鼓励的政策。同时,中国共产党认为农民投入到市场活动,是小生产者的商品生产,为防止新的资本主义剥削,苏区要以公有经济为主要方向,经过长期发展以逐渐对私人经济占尽优势并取得领导地位。具体途径是通过建立合作社组织,将传统、零散的家庭副业、挑担生意等整合起来,进而在国营经济主导下有序运行,但这一过程中仍要保护中小商业。国营经济主导的商贸系统建立后,农村小商品经济逐渐衰颓,这与苏维埃的商业政策并不相符。苏维埃政权在处理公有与私有、农业与商业的关系问题处于探索阶段,在不断调整中积累了有益经验。
    • 聂博洋
    • 摘要: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政权建设尝试。中共在苏区建设过程中首次实施了由中共直接领导的教育,并建立起相关的教育体系,这也是中共可以相对独立地领导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并根据马克思主义指导教育事业的初次尝试。通过对中共领导的苏区的初等教育政策、教材的分析,可以总结出“革命”的以及“保守”的两种迥然不同,但是又并行不悖的价值取向。结合社会历史背景以及中共的生存需要可以看出,中共领导的苏区的初等教育的根本价值取向是为了党的生存,且在实践中较好地发挥了作用。
    • 摘要: 一、来稿要求本刊坚持唯物史观,提倡实事求是的学风和踏实严谨的文风,倡导整体的、开放的历史眼光和创新的学术观念,注重从更大的空间和更长的时段考察苏区历史,反映苏区历史及与其相关的前沿研究与最新成果。
    • 邓淑蓉
    • 摘要: 本文以1927-1936年的湘鄂赣苏区板报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发展时的文化生产策略和视觉符号特征。研究发现:板报是中共在物质条件匮乏、宣传机制尚不健全、军事斗争和政权发展的现实需要下所创造的基层宣传媒介,其内容涉及政权建设、军事斗争等方面,在视觉风格的设计上,板报将图像和文本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种生产便捷,同时又利于大众接受的视觉形态。
    • 刘一博
    • 摘要: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立足乡村基层社会,开辟了红色政权革命道路,创建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局部执政中进行了治国理政的重要探索。在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基层社会,中国共产党找到了革命生长的空间,通过加强地方党组织和新型革命军队建设有效嵌入基层社会动员群众,通过创建和领导苏维埃政权,把动员群众和改造社会统一起来,重构了以基层政权为核心、群团组织和群众武装构成的新的组织体系,开创了以群众有组织的政治参与为主要特征的基层社会运行机制。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的执政是通过基层社会改造来开展并实现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苏区政权组织体系和新的社会运行机制的创建,也是基层社会改造的重要成果。中国共产党在苏区执政的探索为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丰厚的历史镜鉴。
    • 刘芳萍
    • 摘要: 为了巩固苏维埃政权和开展反“围剿”斗争,在中国共产党、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苏区成立了各种形式的群团组织:以工农为主体的群团组织包括赤色工会、贫农团、雇农工会,以妇女和青少年为主体的群团组织包括妇女部、妇女委员会和共青团、少年队、儿童团等,以宣传和救助为职责的群团组织有反帝拥苏联盟、互济会等。群团组织积极参与支援苏区革命、生产建设,监督苏区党政干部,帮助落实苏区政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注重形式缺乏长效机制、组织系统不成熟等问题。
    • 赵薇
    • 摘要: 马克思关于劳动的基本论述为劳动模范运动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苏联建立后,将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应用于国家治理当中,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由此出现,劳模运动开始初步实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劳模运动伴随着劳动竞赛的开展,在中央苏区正式发轫。劳模运动在苏区的实践中形成了重视宣传动员工作、构建适应苏区社会的竞赛体系、初步形成劳动模范标准、建立劳动模范表彰机制等经验。这些经验的取得源自工农民主政权的社会制度基础,党、政与群众组织有力协作的社会支持,以及用新的态度对待新的劳动的思想动力。
    • 摘要: 背景介绍原载1934年8月4日《红色中华》第222期第3版。该版刊发了《国民党飞机不炸日本帝国主义炸苏区!!!》的报道。报道指出:“瑞京城市‘八一’示威大会被敌机轰炸!”“八月三四日瑞京一二次被炸!”“但由于我瑞京工农群众大家都懂得一些防空常识,见敌机一到,即静肃的走入飞机洞或房屋中隐蔽,故未受到极大损失,然而万恶的国民党已经炸毁我们房屋数十间,打死我们群众十余人,伤数十人。同志们!看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