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铁画
芜湖铁画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0年内共计73篇,主要集中在工艺美术、绘画、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篇、相关期刊50种,包括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通化师范学院学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等;
芜湖铁画的相关文献由9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荣才、杨阳、史启新等。
芜湖铁画
-研究学者
- 王荣才
- 杨阳
- 史启新
- 董琪珺
- 付小杰
- 倪漫
- 刘玉龙
- 姚本先
- 张国斌
- 支云秀
- 杨涛
- 樊嘉禄
- 段俐敏
- 赵恒梅
- 郑珺
- 钱昀
- 陆峰
- 陈旺
- ZHU Mi-na
- 任仕强
- 余琳
- 储铁艺
- 冯思豫
- 刘延炀
- 刘浩冬
- 卓子晴
- 叶洁楠
- 吴艳晖
- 吴艳晖1
- 吴道义
- 周小儒
- 孙玲玲
- 宋尧
- 尹童
- 张向军
- 张家康
- 张本秀
- 张燕
- 张翠
- 张达斌
- 张靖
- 彭蕾
- 徐大奎
- 徐超
- 文道
- 方芳
- 易忠
- 朱米娜
- 李丽珠
- 李品
-
-
杨阳
-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年
-
摘要:
新时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芜湖铁画应顺势而为,实现从供需失衡到供给升级的范式转换和发展转型.要优化芜湖铁画供给的内容和结构,创新芜湖铁画供给手段和活态保护机制,要善于借势,主动融入城乡建设;勇于创新,提升供给效能;形成合力,推动供给升级.
-
-
彭蕾
- 《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 2020年
-
摘要:
芜湖铁画"以锤为笔,以铁为墨",是安徽芜湖特有的民间艺术.铁画制作起源于宋代,康熙年间芜湖铁画自成一体,经历了数百年的磨炼,在科学技术和中国美术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现如今芜湖铁画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一块瑰宝.文章主要从铁画的起源来探讨如何制造铁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在传统民间艺术中的重要作用,探究铁画在芜湖发展起来的原因,描述芜湖铁画研究的现状,总结出如何保护和传承铁画以及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
-
-
陈霞
- 《视听》
| 2020年
-
摘要: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本文分析了微博平台有关芜湖铁画传播的主体、数量、时间和内容,探析芜湖铁画在微博上的传播困境,即传播主体单一、传播范围狭窄和传播内容高度同质化.针对其传播困境,本文试图给出相应的策略,以期芜湖铁画得到更好的传播,同时也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媒体时代下的传播和继承提供借鉴.
-
-
胡艳萍;
樊嘉禄
- 《池州学院学报》
| 2020年
-
摘要:
芜湖铁画锻制技艺的传承主要有家庭传承、师徒传承、岗位传承、学校传承、培训班传承等五种不同的模式,每一种传承模式的产生都具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因而具有自身的特点.研究总结芜湖铁画锻制技艺的传承模式,对认识传统技艺传承的特点,对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
-
-
-
-
倪漫
-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19年
-
摘要:
芜湖铁画作为中华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雕塑的立体效果,也有国画的典型神韵,形成了具有典型地方风格特色的艺术.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原芜湖铁画所融入的地方建筑与文化元素特征正在不断的消失,其发展状况处于瓶颈状态.文章从遗产的保护角度出发,对原有的铁画作坊进行"活态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展示,用生态博物馆的的实施理念,"保护性开发,政府主导、学者指导、企业介入,社区参与,开发文化生态旅游产品,实行效益回报"对策,让芜湖铁画处在一个良性的循环发展当中.
-
-
胡茜茜;
金成星
- 《池州学院学报》
| 2019年
-
摘要:
铁为脊骨画为魂,铁画亦称“铁花”,经历三百多年的艺术传承与延伸,以其独特的魅力,堪称中华一绝.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芜湖铁画艺术的欣赏,探究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分析了芜湖铁画中独特的传统文化表达形式及审美特点,体现了中华民族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的工艺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