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良友》画报

《良友》画报

《良友》画报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6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8篇;相关期刊111种,包括开放时代、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广告大观:理论版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新闻史学会2009年年会暨新闻传播专题史研究学术研讨会、第三次地方新闻史志研讨会、2004年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等;《良友》画报的相关文献由12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永昶、吴果中、赵昊等。

《良友》画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3 占比:72.28%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1.63%

专利文献>

论文:48 占比:26.09%

总计:184篇

《良友》画报—发文趋势图

《良友》画报

-研究学者

  • 刘永昶
  • 吴果中
  • 赵昊
  • 郑学富
  • 马媛媛
  • 于雪梅
  • 侯进刚
  • 刘军
  • 吴赛华
  • 季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守丽
    • 摘要: 图像符号是人物形象呈现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创刊于1926年的《良友》画报刊载了大量蒋介石图片,成为观察其形象变化的重要渠道,反映出时局政治变幻与诸多历史场景。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前正是蒋介石政治地位的提升阶段,《良友》通过刊载相关图片重点回顾蒋介石与孙中山关系这一历史资源,以及蒋介石与宋庆龄婚姻这一现实资源,展现了蒋介石政治资本的获取途径。并随蒋介石已逐渐具备军事权威,图片侧重于凸显其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形象,展现他军事方面所受挑战以及与诸多政治对手的角逐场景。《良友》刊载的蒋介石图片正是其政治地位与权力变化的反映。
    • 梁思璇; 刘竺岩
    • 摘要: 《良友》画报以他者视角进行了陪都建构与关于重庆的城市想象。重庆大轰炸在报道中并非重点,而是基于议程设置的策略性叙事。由于大轰炸与重庆风景并存,产生了看似割裂的“两个重庆”。但对上海“孤岛”读者来说,二者并不矛盾,风景的重庆与轰炸的重庆分别在雅克·德里达所言的“面甲”背后,传递着趋同的指令,即大轰炸无损于重庆的陪都地位,更无法影响坚持抗战的大政方针。以“孤岛”民众为代表的读者所要做的,就是服膺于“面甲”背后传递的价值观,即对抗战应具有高度信心,更要认同重庆国民政府的抗战部署与必胜的物质和精神资源。这样的导向既是部分抗日报刊的共性,更是《良友》画报作为“孤岛”抗日报刊的特殊视角所致。
    • 王馨梓; 毛华松
    • 摘要: 中国园林发展进程中的第三次转折发生在近代,展开近代风景审美特征及其社会动力机制的研究,对深入理解风景审美的近代化进程有积极意义。基于《良友》画报,以报道体裁和风景类型建立近代风景图文史料库,总结近代风景在审美主体、审美表达和审美对象上的延续与嬗变:1)在审美主体上,画报以教育文化为宗旨并组建精英化编写群体,推动了近代风景审美的发展和大众化;2)在审美表达上,诗画结合的意境表达仍是画报的重要表达方式,但受西方思想与新技术的影响,报道采用客观理性的图像文字,激发了风景审美的理性化倾向;3)在审美对象上,画报仍高度关注传统文化,但在近代化进程中,风景审美对象表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并被赋予教育、健康与民族意识的意义。对近代风景审美特征的挖掘有助于深化对近代风景营建思想的认识,可为识别和保护近代风景资源与遗产提供借鉴。
    • 梁红玉; 邸小松
    • 摘要: 封面女性的形象是《良友》画报最突出的卖点,主要原因是印在封面上的女性一定的是独特的,总能看见最时尚、最新潮的打扮,成了上海都市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纵观《良友》封面女性,她们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点是她们都很前沿,不同点是她们不断更新的装扮,本文将从不同时代封面女性的发型、妆容、服饰等方面进行考察,探析上海女性的审美取向及时尚潮流的走势。
    • 贺勇
    • 摘要: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化的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信息的接受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传统的以文字为主的信息内容,在现如今碎片化、快节奏的工作生活状态下已经不太适应人们的信息接受需求.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以手机、平板电脑的智能终端为载体的新媒体正在告别以文字为主、以图片为辅的信息传播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图片为主导、图文融合的信息内容模式.《良友》画报是近代中国史上一份享誉盛名的大型综合性画报,其在新闻报道叙事中充分运用新闻图片,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在图像叙事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叙事风格.本文截取《良友》画报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到"八一三"淞沪会战结束这一段时间内关于中日战争的图片新闻报道为样本,分析研究《良友》画报在这一时期的图像叙事特点.
    • 邸小松; 梁红玉
    • 摘要: 《良友》画报发行时期正处于中西文化交流和碰撞的重要阶段,画报的封面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吸引读者眼球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读者的时尚观念.本文从时尚的视角去分析《良友》画报封面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力图揭示在当时西潮东渐的语境下,本土时尚类画报中西方文化与民族文化思想碰撞所显现出的设计张力.
    • 程洁; 吴文治
    • 摘要: 以1926—1945年出版的《良友》画报为研究对象,从《良友》画报所刊展览入手,管窥民国时期(1926—1945)各类展览,并对展览中涉及的世界图像在民众心中的建构展开讨论.对《良友》所刊展览进行系统梳理,从展览类型和展品类型的角度分类整理展览信息,分析《良友》所刊展览信息和图像的表达方式.对《良友》展览中传播的世界图像及其建构进行全方位考察,探究其对民国时期大众在艺术、政治、生活等领域的世界认知水平的影响.
    • 严丽娟
    • 摘要: 沪上云间展的艺术谷,是一个特别的展厅,开幕式就在这里举办。在艺术谷入口处的右手,有一小厅,厅中别有洞天,由"云泉轩"策展。受门口"老上海风情"标识的吸引,忍不住一探究竟,走进去。自踏入门的一刹,似时光倒流,回到了老上海。老式留声机里悠悠的调子传了出来: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留声机、琉璃落地灯、下午茶、《良友》画报封面上的摩登女郎……十里洋场的纷繁迷离,穿越时空,呼啸而来。
    • 曹汝平; 刘诗凡
    • 摘要: 《良友》画报封面的摩登女性形象深入人心,是同时代女性的标杆,也一直是学者们竞相研究的对象。她们的服饰可以反映时代的取向,作为点缀的配饰亦有其不可忽视且不可估量的价值。笔者通过翻阅《良友》画报影印版与相关文献,提取1926-1945年(共172期)画报封面中女性配饰相关图片,并把配饰进行分类,讨论影响配饰设计变革的因素,分析同时期配饰设计的变革倾向。再根据封面中不同身份的"摩登"女性佩戴的配饰种类,剖析在中西方文化影响下,不同阶层所展现的女性意识觉醒特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