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良友》

《良友》

《良友》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42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2篇、相关期刊110种,包括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名人传记:上半月、新闻世界等; 《良友》的相关文献由133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果中、冯伟、文思等。

《良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2 占比:100.00%

总计:142篇

《良友》—发文趋势图

《良友》

-研究学者

  • 吴果中
  • 冯伟
  • 文思
  • 李楠
  • 杨婧宇
  • 臧杰
  • 赵修慧
  • 赵家璧
  • 赵景深
  • 钟建珊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唐卫; 刘丁维
    • 摘要: 文章探讨《良友》画报的编辑思路,以延安报道为切入点,宣传共产党形象,考证为何延安用摄影这个新兴媒介去报道,并且连续三次报道,非要在1939年出现,而后消失,并非为了纪念摄影诞辰100周年,这种巧合的原因。解释延安大后方,军民生活多姿多彩,热火朝天,为何要用摄影设计报道,从文化教育这个点切入,这些表征背后的深层原因,也并非为了避免国民党新闻监督,或者避免国民党和共产党意识冲突,那么简单。延安形象在国内外传播,给共产党带来什么正面形象,最终是以什么样的形象示人,鼓舞着优秀知识青年向往此地,管窥《良友》画报在报道延安的办刊思路,和其中形象构建策略是什么,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传播智慧。
    • 蒋婉仪
    • 摘要: [研究意义]《良友》画报的封面展示出民国都市女性时尚多样的发式造型及发型的流行变化;分析封面女性图像,对整合发式类型、分析发式特点,探寻发式的流行原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方法]通过对《良友》封面女性发型进行分类考证,并运用二重证据法,将图像与历史文献互相印证,分析民国女性发型的特征及流行缘由。[研究结论]研究表明:①《良友》画报封面女性发型呈现出发式类型的多样化及发式流行的阶段性发展的特点。②民国都市女性发型主要发型分为三大类造型:大胆先锋的短发式发型、摩登时尚的卷发式发型、典雅大方的盘发式发型。③民国都市女性发型的流行变化受到以下四个方面的影响:历史进程的发展、外来文化的传入、自我意识的崛起、时尚审美的追求。
    • 王明智
    • 摘要: 1926年,伍联德创办了我国现代新闻出版史上第一本大型综合性新闻画报--《良友》《良友》一经发行便风靡海内外,一直高擎着画报的帅旗,成为代表进步文化和引领画报发展的中坚力量,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初尝出版甜头1900年,伍联德生于广东台山县一个普通侨属家庭。其父伍礼芬迫于生活压力,远赴海外谋生,汇钱回来接济妻儿。
    • 黄俪蔚
    • 摘要: 中国书刊在民国时期开始从传统向现代转变,印刷技术的进步使书刊版面向着科学合理、新型多样的现代样式发展.《良友》画报作为世界上最早的综合性画报之一,在中国现代设计、彩色印刷技术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地位.其版面设计以读者为中心,将中西艺术风格相结合.《良友》画报为当代设计师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与实际案例,能给予当代设计一定的启迪.该文通过分析研究《良友》画报的版式设计,完成对其设计风格的归纳与提炼,以期为当代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 王春泉; 李晓洁
    • 摘要: 1939年,身处大都市、定位为中产阶级市民杂志的《良友》画报,连续3期刊登了有关红色延安的摄影报道,惯以“粉色形象”现身的都市画报成了延安“圣地”形象建构的强力媒介.其中原因,既有《良友》抗战时期新的文化自觉,也有作者们的个人身份与用心,以及延安方面邀约外部记者传达声音、建构新形象的诸种努力.简单地说,延安登上《良友》,是社会力量互动与历史协商的产物.
    • 李楠
    • 摘要: 鸦片战争后社会巨变,中国知识分子和进步人士产生了使命感与忧国忧民意识,希望通过开启民智救亡图存。20世纪20到30年代,中国的博物馆事业得到了初步发展。以《良友》画报中的博物馆史料为基础,借助《良友》这一消费文化的代表,可以探究中国博物馆的现代性。这种现代性体现在近代中国博物馆构建了公共文化并参与了公共文化生活,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形成,表达民族意识和体现国家意识,在中国的发展和演进中呈现出既有现代性又有民族性的特点。
    • 李楠
    • 摘要: 鸦片战争后社会巨变,中国知识分子和进步人士产生了使命感与忧国忧民意识,希望通过开启民智救亡图存.20世纪20到30年代,中国的博物馆事业得到了初步发展.以《良友》画报中的博物馆史料为基础,借助《良友》这一消费文化的代表,可以探究中国博物馆的现代性.这种现代性体现在近代中国博物馆构建了公共文化并参与了公共文化生活,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形成,表达民族意识和体现国家意识,在中国的发展和演进中呈现出既有现代性又有民族性的特点.
    • 温江斌
    • 摘要: 以《良友》为首的上海画报,在1930年采用影写印刷技术,内容的新颖和图像的精美吸引了出版商、编辑的注意和读者的喜爱,由此引发了中国画报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繁盛.时尚的题材内容、精美的版面编排、现代的办刊宗旨,中国画报于此告别以往《点石斋画报》的奇幻“古典性”以及“小报型”画报的“鸳蝴”气息,形成了与时代、与都市巧妙契合的文化品格,成为中国“现代”的重要一环.
    • 杨婉莹
    • 摘要: 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性问题的讨论一直持续了很多年, 《良友》画报作为现代印刷技术发展下的产物,其内容也显示出当时人们对现代性的想象.从画报中的女性形象出发,在女性内在和外在的一系列变化之中,可以看到民国时期人们现代意识的觉醒.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