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航运经济

航运经济

航运经济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1年内共计278篇,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经济、水路运输、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2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12525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中国远洋航务、水运管理、中国船检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五届“管理学在中国”学术研讨会、Th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Science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ESME2011)(2011年教育科学与管理工程国际学术会议)、中国东南地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航运经济的相关文献由246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明华、潘绍龙、顾家骏等。

航运经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2 占比:2.05%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12525 占比:97.84%

总计:12802篇

航运经济—发文趋势图

航运经济

-研究学者

  • 吴明华
  • 潘绍龙
  • 顾家骏
  • 宋兵
  • 扬港
  • 郑金岩
  • 何晶晶1
  • 宗蓓华
  • 廖世凯
  • 张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葛颖恩; 杨佳琳
    • 摘要: 新冠疫情通过影响市场的供需关系间接影响了航运业.基于航运业的派生属性,通过数据对比分析2003年非典疫情时期市场的变化情况,分析中国市场在2次疫情中的结构变化,探究影响航运市场发展的共同因素.运用差分的方法,减少季节性因素对市场发展的影响.通过绝对数据和相对数据结合,分别研究干散货运输市场、油船运输市场和集装箱运输市场的特性和影响因素.基于中国市场正常运作的条件,假设新冠疫情的走向,推断运输市场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如新冠疫情持续时间较短,对干散货运输和油船运输产生正面影响,对集装箱运输产生负面影响,其中对油船运输的正面影响更强烈;如疫情持续时间较长,对整体经济环境的负面影响会持续或增加,航运业将因运量下降而受到影响.但随着疫情的结束,经济及航运业将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期.
    • 邹新梅
    • 摘要: 海洋产业是马来西亚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发展海洋经济是马来西亚"2020国家愿景"、 第十二个五年计划(2021—2025)和"2030国家议程"的重要内容.为促进海洋经济的良性发展,马来西亚在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进程中推行务实外交,努力构建周边和平环境,对中国实施南海"安静外交",引入国际力量参与油气资源开发,塑造利益共同体.在海洋航运方面上,完善国家海洋航运服务体系,积极对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拓展地区和国际航运经济合作.在海洋旅游方面上,则是做好国家战略规划,加强国家海洋旅游资源的国际推介,建构旅游资源保护机制,稳固海洋旅游经济发展基础.这些策略的选择和制度的建构,改善了马来西亚海洋经济发展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弥补了其发展海洋经济的能力不足,有效维护与拓展了其国家利益.
    • 王婧晗
    • 摘要: 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蔓延,无疑将会影响全球航运业。航运业具有季节性、国际政治性和基金密集性的特点,本文将弱化上述特性对航运网络的影响,从多方面浅析新冠病毒于中国海洋航运的影响,并结合我国已采取的针对性对策,推断中国航运的长期发展前景。分析显示,短期的新冠疫情可正面影响航运业中部分产业,但若疫情持续发酵,则航运业将因运量下降受到负面影响。当航运业进入低迷期,政府的针对性干预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航运经济起到正面作用,从而缓解运量下降对市场带来的负增长。此外,疫情为航运业创造了难得的缓冲期,因疫情所推动的电子创新,供应链特性将会全球化且数字化,海洋运输将进入全新的发展期。
    • 蔡恒
    • 摘要: 文章通过理清福建省航运发展历史及航运现状,分析了福建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贸易额增长、波罗的海指数(BDI)上涨给航运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机遇,以及航运企业面临转型发展、受中美贸易争端影响等方面挑战。提出相关航运部门和企业应集中力量、整合资源,提升航运运营和服务能力,合理规划航运业进一步的投资,大力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向高质量发展。
    • 赵志宏1234
    • 摘要: 将航运业、金融业以及配套服务业等航运金融的三个子系统进行有机结合,构建航运金融生态系统,实现航运金融的需求、供给以及专业配套服务的协同发展。
    • 裘新敏
    • 摘要: 为促进杭甬运河航运业的发展,通过介绍杭甬运河上下行货运量不均衡、船舶大型化明显、运输货种组成结构简单等运输现状,指出杭甬运河航运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萧山产业布局与航道走向不匹配;水运基础设施薄弱,发展缓慢;新坝船闸通过能力受限;运河沿线船闸多、收费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促进杭甬运河航运经济发展的建议:改善杭甬运河航道条件,消除航运瓶颈;加快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打通薄弱环节;优化船舶运力结构,实现运力供需平衡;强化杭甬运河安全监管,完善保障系统;加强水运市场培育,争取产业扶植.
    • 裘新敏
    • 摘要: 为提高杭甬运河的通过能力,分析新坝船闸过闸现状,指出船闸存在超负荷运转问题,提出新建新坝二线船闸、改建浙东引水萧山枢纽、拓宽新坝船闸闸室宽度等3个方案.要解决新坝船闸过闸能力瓶颈,应先改造现有新坝船闸,增加闸室宽度,待日后条件成熟,考虑建造二线船闸.
    • 何晶晶1; 张慧超2
    • 摘要: 建设国际海事司法中心这一目标的提出,不仅适应我国海洋经济的现实发展需求,更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司法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既需要海事法院系统自身的战略统筹,也需要良好的海事法律服务环境提供支持。建设国际海事司法中心与发展海事仲裁、建设国际仲裁中心可谓相辅相成。海事仲裁是海事法律服务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海仲委作为与海事法院优势互补的争议解决机构,对于助力我国建设国际海事司法中心具有重要战略作用。针对海仲委如何解读国际海事司法中心建设的价值,如何助力国际海事司法中心建设等问题,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副秘书长兼仲裁院副院长陈波。
    • 何晶晶1; 李强2
    • 摘要: 最高人民法院在2015年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的国际海事司法中心"的目标。国际海事司法中心的目标,需要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下,集全国十家海事法院与上诉审高院之力,齐心协力共同打造完成。在新形势下,上海海事法院以司法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制度机制创新为突破,以信息化建设和"互联网+"为动力,以建设国际航运纠纷解决中心为主功能定位,以建设国际海事司法高端智库和国际海事司法交流平台为辅助功能定位,不断提升海事司法的"国际化"内涵、程度及水平,积极推进国际海事司法中心建设。针对国际海事司法中心的构成要件和衡量因素以及上海海事法院在推进国际海事司法中心建设中的战略定位等问题,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上海海事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赵红。
    • 陈惠明
    • 摘要: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2016年全国两会上,就我国海事司法工作提出了"加强海事审判工作,建设国际海事司法中心"的工作目标。该工作目标的提出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也明确了建设国际海事司法中心是我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开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司法路径。比较当今国际海事司法中心的建设经验及发展道路,我国在建设国际海事司法中心时,应适应基本国情,建设以海事司法机关为主导、海事仲裁等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为辅助的国际海事司法中心。浙江宁波海事法院积极从海事审判实践与理论研究入手,开展多项富有成效的工作,探索国际海事司法中心建设的路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