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乐官

乐官

乐官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81篇,主要集中在音乐、中国文学、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实践(思想理论版)、学术研究、殷都学刊等; 乐官的相关文献由79位作者贡献,包括黎国韬、左汉林、付林鵬等。

乐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 占比:100.00%

总计:81篇

乐官—发文趋势图

乐官

-研究学者

  • 黎国韬
  • 左汉林
  • 付林鵬
  • 夏蕾
  • 李娜
  • G笔尖
  • 丁建平
  • 严耀中
  • 乐志为
  • 付林鹏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娜
    • 摘要: 明代教坊司为正九品衙门,是宫廷礼乐表演的承应机构,主要负责朝会宴享歌舞、戏曲以及百戏活动。教坊司乐官以奉銮(和声郎)为首,佐之左右韶舞、左右司乐、俳长、色长等官。奉銮不仅是教坊用乐的调度者,更是音乐表演的指挥者。左右韶舞是文武四夷之三舞教习表演的舞官,俳长、色长等乐官多是行业内技艺超群的头号人物,负责教习排演工作。明代教坊乐工除少数被贬逆臣家眷配为乐户外,其他大多是经过层层选拔考核录入乐户的职业艺人,以歌舞竞技服务于宫廷或王室贵族。他们不仅权责分明、司职明确,而且统筹兼顾、相互协调,共同担负宫廷嘉礼与宾礼之音乐创作、表演、教习以及乐人管理之重要使命。
    • 闫赵玉
    • 摘要: 角是古代中国一种历史悠久的吹奏乐器,《晋书》云:"胡角者,本以应胡笳之声,后渐用之横吹,有双角,即胡乐也。张博望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角作为较早传入中原的西域乐器,经李延年等乐官改造后,在汉代及后世广泛使用。角最初使用天然牛角吹奏,后发展为用竹、木、皮革、铜等多种材料制作,宋代陈旸《乐书》中记载角的种类,有铜角、龙头角、双角(又称长鸣)、中鸣(又称簸逻回)、警角,所谓长鸣、中鸣,也即是长短大小不同的角。
    • 任飞; 唐蓓蓓
    • 摘要: 唐代音乐文化占据着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位置,之所以唐代音乐能有如此高的成就,与“人”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从唐代教坊乐工、教坊乐官、教坊乐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等四个方面对唐代教坊乐人的基本构成及社会功能进行概述,认为唐代教坊系统实际上是一个以教坊使为“花心”,教坊副使、司乐、典乐等其他乐官为“花蕊”,乐户、民间乐工和胡人乐工等普通乐工为“花瓣”的花形系统。他们不仅为唐代音乐的繁荣提供了保障,也为后世乐人身份的确定、制度的延续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和经验。
    • 李娜
    • 摘要: 内廷乐人是皇家音乐活动的主导者、践行者.尽管这些乐人难以逃脱奴才之身份,但他们大多天资聪慧、反应机敏,其中不乏艺术天才、奇才、怪才.内廷乐人在歌舞戏剧舞台大放异彩的同时,也会在政治舞台袒露自己的心声.在众多内廷乐官、乐人以及文官的推动下,明代传奇、杂剧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金沙滩1
    • 摘要: 600多年前,军事家、政治家刘伯温写了一篇寓言,名字叫《工之侨为琴》。文章的大意是:工之侨得到了一块上好的桐木,用它制作了一把琴,装上琴弦后弹奏起来声音宛如金玉,悦耳动听。他认为这是天底下最好的琴,就把它献给了主管礼乐的官府。乐官让最有名的乐师鉴定,乐师说:''这琴不古老。''官府不要,就把琴退还了回来。
    • 韩郁涛1
    • 摘要: 昆曲被称为百戏之母,她从明代中期一直走到了今天,是我国目前流传的戏曲剧种当中最古老的剧种。而她的传承之路,是颇为曲折的。在清中期,随着地方花部的崛起,作为雅乐官腔的昆曲在题材与表现力上不及花部,逐渐在花雅之争中败下阵来,走向了衰落。
    • 陈伊笛
    • 摘要: “使职”是君王的治乐需求所赋予士大夫文人的一种临时派遣性职责;“乐官”是隶属于音乐机构、以管理音乐事务为主要职能的一种伎术官员.历代君王功成作乐、除旧布新、移风易俗、参定音乐政策之时,无不需要士大夫配合.君王赋予练达故事、明解朝章、受其信任的士大夫以“音乐使职”制定具体政策,并由乐官贯彻,利用官署用乐机构实施,构成了中国古代礼乐制度形成与运行的大致模式.“音乐使职”与“乐官”既有上承下行之关系,亦可相互转变,是古代士大夫参与制定礼乐文化政策的两条具体途径.
    • 明谦道人
    • 摘要: 一、何爷秘技 不饮不食何爷是上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净乐官的一名老道士。净乐官坐落在武当山下70余里的均州城里。何爷修功很特别,他不择僻静清幽处,而端端坐在城里的大街上闭目打坐。先是人们当热闹看,可无论人们怎样指手划脚谈论,他总像泥雕一样坐在那里不动。
    • 刘硕
    • 摘要: 唐朝历史悠久、社会繁盛,音乐家和乐人众多,其种类涉及不同地位的人群,既有上层阶级的乐官、中层阶级的文人音乐家、下层阶级的家伎、又有西域的胡乐人等.他们在音乐导向、音乐创作、音乐表演、乐舞结合、音乐交流、雅俗胡乐融合等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 黎国韬1
    • 摘要: 从汉代的相和大曲到魏晋的清商大曲,再到唐代雅乐、清乐、燕乐、教坊诸大曲的兴盛,以至于宋代大曲队舞的流行,中国古代大曲的发展经历了一段很长的时期。在这段时期内,由于宫廷乐官制度代有更迭,所以大曲的管理机构亦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但对于相关问题的探讨尚比较少,而且不够深入。为了更全面了解大曲的发展情况,笔者拟对历代管理大曲的乐官机构进行梳理和阐述,以期有所补阙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