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自我异化

自我异化

自我异化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165篇,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哲学理论、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5篇、专利文献4317篇;相关期刊141种,包括理论导刊、学理论、晋阳学刊等; 自我异化的相关文献由167位作者贡献,包括孙正聿、韩立新、何健毓等。

自我异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5 占比:3.68%

专利文献>

论文:4317 占比:96.32%

总计:4482篇

自我异化—发文趋势图

自我异化

-研究学者

  • 孙正聿
  • 韩立新
  • 何健毓
  • 刘智强
  • 尚德
  • 朱宝信
  • 李娜
  • 杨文
  • 梁春花
  • 罗曦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亦一
    • 摘要: 布鲁诺·鲍威尔的一生可以说是在论战中度过的,主要是批判施特劳斯和被马克思批判。1841年,鲍威尔出版了《复类福音作者的福音史批判》一书,讲述了“无限的自我意识学说”,认为在纯粹批判面前,自由的人的无限的自我意识不容许把任何东西安立为绝对有效的;一切事物都只是被安立来被批判被否定的;任何事物一旦被肯定,马上就不再为真了。鲍威尔认为,宗教意识就像异化的人一样,和自由的人对立着。鲍威尔创造了“自我异化”(Selbstentfremdung,self-alienation)这个词汇,并将其运用于宗教批判上,然则布鲁诺·鲍威尔在整体上是被遗忘的,他在思想史上所遗留的作为一个神学家的形象也逐渐消淡。
    • 刘安琦; 梁艳
    • 摘要: 《赎罪》是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描述了主人公布里奥妮因为感情上的挫折而做出伪证,造成了一生难以挽回的后果的故事。本文通过结合弗洛姆异化理论下的自我异化和人际关系异化角度,围绕"赎罪"这一主题,分析布里奥妮犯下滔天罪过的原因。
    • 张亮
    • 摘要: 以“元宇宙”为代表的“人机交互”技术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理论探索的热点、社会关注的焦点、未来发展的重点。要处理好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促进两者互通互融、良性互动,其重点在于对“人机”关系中所涉“虚拟自我”现象与本质、建构与解构、异化与进化等问题的分析与研判。数字化“虚体”、“虚拟具身”、“虚拟自我”等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人类的自我世界,极有可能演化为现代数字社会更为切近的交往和实践载体,但同时它们对现实自我的牵制并引发的自我异化与资本操控也必须给予及时的反思与批判。
    • 韩立新
    • 摘要: 广松涉的"恩格斯主导说"是一个跨世纪难题.它起源于对 《德意志意识形态》"分担问题"的解释,但其背后其实是对早期马克思的自我异化理论的评价问题.日本学者虽然从文献学角度成功地否证了"恩格斯主导说"的文献根据,却很少有对自我异化与唯物史观能否相容做出的理论证明.要对"恩格斯主导说"作出正面回应,需要证明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马克思非但没有放弃自我异化理论,而是通过将先验主体改造为经验的个人,重构了一个与唯物史观兼容的"劳动的自我异化".如果这一结论属实,那么是否抛弃了自我异化就构不成区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孰高孰低的标准;同理,以此为由来主张恩格斯主导了唯物史观的创立工作,则更是站不住脚的.
    • 赵洁
    • 摘要: 从"内卷"的文化样态来看,"内卷化"是青年亚文化的一种存在状态,表达了青年的社会心态;从"内卷"的外在表征来看,它是当前社会发展的"瓶颈",表现出外部的无意义突破和内部的消耗;从"内卷"的心理投射来看,它是当前社会中非良性的内部竞争,导致了社会的群体焦虑.究其本质,在非良性内部竞争背景下,人们对于"自我异化""自我剥削""自我压榨"的主动选择是导致"内卷化"的根本动力,温和反抗的"佛系青年"、标榜不做异化工具人的"反卷青年"和安于现状的"躺平青年"成为软性选择下的无奈之举.因此,应优化社会环境,理性对待内部竞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加强人文关怀,提高媒介素养,有效纾解"内卷化"社会现状,促进人的"自我异化"走向人的本位复归.
    • 韩立新
    • 摘要: 一、自我异化与唯心史观广松涉主张“恩格斯主导说”的依据在于,恩格斯早于马克思抛弃了自我异化理论。所谓自我异化,一般说来,是指主体从某种本真状态转变为丧失自我的异化状态,然后再从异化状态中摆脱出来,在更高的层次上向自我回归。因此,在结构上,它呈现出一种“本质-异化-复归”的三段论。
    • 张兵; 孙晓彤
    • 摘要: "非神圣形象"虽然是马克思早年的表述,但作为有着极强内在张力的批判表达,却贯穿着马克思整个思想的理论演进.结合马克思思想的进展,"非神圣形象"可从理论上概括为三重形式:鲍威尔彻底抽象观念意义上的"自我意识";费尔巴哈表面上现实实则抽象意义上的"感性的人";作为现实资本主义生产体系"表达形式"的现实之物——商品.马克思对"非神圣形象"三重形式的批判是层层递进的,至商品批判这里,商品以其对象化下的"表现形式"成为对人异化存在进行完备分析的探究对象,货币和资本则是这一由"表"及"理"分析过程的标志点,最终彻底而深入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体系这一异化形式.马克思的分析表明,"非神圣形象"的虚假性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虚假性,"非神圣形象"的批判也不是一种单纯意志的克服行动,相反,对"非神圣形象"的克服实质上是人在现实存在结构中依其复杂必然性关联而展开的现实运动.
    • 李云艳
    • 摘要: 大学存在及其道德教育在于培养整全的人,以及通过教育增进受教育者的道德福祉.追名逐利下的大学也陷入了"自我异化"的危机.大学的"自我异化"使得大学遗失了道德阵地,与其存在的意义和目的相背离.大学"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是其应有之义务与德性.因此,要对大学之德及其存在意义进行伦理省思,防止大学的"自我异化".大学必须捍卫其"厚德载物"的道德底线.因此,大学道德教育要围绕道德实践而展开,使大学摆脱"被道德边缘化"的危机.大学的道德功能就是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内在的德性,以德性承载价值,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其终极关怀,实现人对其自身生命的敬畏,为人追求和实现幸福提供道德资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