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自力救济

自力救济

自力救济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19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503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法学、法制博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7年中国环境社会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自力救济的相关文献由133位作者贡献,包括程乾平、修竹青、匡晓凤等。

自力救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8 占比:7.2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503 占比:92.66%

总计:1622篇

自力救济—发文趋势图

自力救济

-研究学者

  • 程乾平
  • 修竹青
  • 匡晓凤
  • 张焰武
  • 彭刚
  • 李京霖
  • 李婕
  • 杨丽
  • 杨倩
  • 柳建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谢光旗
    • 摘要: 发送侵权警告函是专利权人维权的常用方式,也可能成为一些专利权人谋取非法利益的手段。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理邦案"和"双环案"等案件反映,我国关于专利侵权警告函的规范供给不足,司法机关的裁判不一致。这不利于合理界分正当维权与滥用权利。根据权利类型理论,结合美国规制"专利蟑螂"滥用侵权警告函的立法与适用诺尔-本灵顿原则的司法实践,侵权警告函在性质上是专利权人的第二权利即救济权或者请愿权的内涵,不是专有权行使行为,更不是要约。它具有节省维权成本、提高纠纷解决效率和减轻司法负担的作用。发送侵权警告函应恪守权利的边界,不得滥用权利或者进行不正当竞争。我国宜选择在权利不得滥用的路径下,在专利法中具体设定侵权警告函的主体、对象、内容、证据及形式要求,作为指引发函行为及判定其正当性的依据。警告函的发送主体限于专利权人、独占许可人、排他许可人(专利权人不行使权利时)、专利权人的合法继承人。警告的对象限于非法实施专利的人,包括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专利的制造者、使用者、许诺销售者、销售者或者进口者。警告函的内容应包括专利权人名称、专利权人地址、警告事项、专利名称、专利号、专利权的有效性,以及被控侵权产品、服务或者技术侵犯涉案专利具体权利要求的具体事实。警告事项包括停止侵权、支付许可费,或者赔偿损失。警告函的证据应包括权属证据、侵权证据和损失证据(如果要求赔偿)。警告函的形式应为书面形式,包括信函、传真和电子邮件,但不包括新闻媒体。专利法还应当从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规定滥发侵权警告函的判定标准,即以侵权警告函在客观上是虚假的为第一要件,以主观上出于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为第二要件。所谓客观虚假包括:(1)所主张的专利无效;(2)被警告人没有侵犯所主张专利的任何权利要求;(3)发函人不是专利权利人或者其他有独立救济权的主体。主观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行为表现为:(1)在主张侵权前没有检查收函人的产品;(2)在主张侵权前没有寻求专家建议或意见;(3)没有对涉嫌侵权产品的生产者主张侵权;(4)在主张侵权时有合理理由知道其专利是无效的;(5)谎称自己享有专利权;(6)其他故意或者极端疏忽、轻信的行为。除非具备以上二要件,发函人不承担侵权责任。
    • 胡秀颖
    • 摘要: 通说认为:自力救济,是指权利(法益)受侵害人在情况紧急而不能及时请求和获得国家机关救助的条件下,为避免自身权利救济和恢复不可能或者显著困难,依靠自身力量对侵害人的财产或自由加以扣押、拘束等影响,力图救济和恢复权利的行为[1]。
    • 陈永亮
    • 摘要: 自2020年初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长租公寓平台经营异常事件多发,零售、餐饮行业中出现一定程度的停业现象,导致房屋租赁纠纷数量迅猛增长。一、案情简介2015年2月5日,出租人甲方与承租人乙方签订《房屋租赁合同》。
    • 陈广江
    • 摘要: 宁波余姚一女子偷摘别人地里的南瓜,被瓜农发现后逃跑,却不慎落水身亡。事后,逝者家属将瓜农告上法庭,索赔13万余元。7月14日,记者从余姚法院获悉,目前,该案一审已判决。根据事实与法律,本着公平正义、自力救济的原则,法院判被告无责,驳回了原告的诉求。
    • 徐晓惠
    • 摘要: 现代经济的高频流通强调动态规避和化解风险,从属性因过多赋予担保人抗辩权,已经成为束缚物权担保发展的桎梏.让与担保因其所有权转移担保的法律构造,借贷、买卖合同平行并立的外在独立形式,具有缓和从属性的便利条件,在后法典时代应以让与担保作为回应物权担保独立性诉求的突破口.长远构建的角度,在理论上,应以自带独立因子的所有权绝对转移说为理论基础;在技术上,剥离区分担保权与主债权债务关系,使担保权的实现不受基础债权债务效力瑕疵的影响,最终达到在登记生效主义的范围内实现让与担保权彻底摆脱从属性束缚.而就目前可通过司法实践在如下方面逐步探索完善其规则:引导并逐步确认自力救济的法律效力,明确非诉程序的形式审查规则,细化强制清算的介入路径.
    • 章香香
    • 摘要: 侵权责任编第1777条新增了自助行为,这为我国公民通过自力救济保障自身合法权利的实现提供了法律依据.尽管理论界早已就自助行为的建立展开了激烈讨论,但在立法上系首次规定,应根据概念、构成要件对这一行为进行准确界定.另外,自助制度建立之初,各方面规定并不完善,须明确自助行为的主体、权利范围,规范自助行为方式与行为限度,并据此确定自助行为的法律后果,为具体实践提供指导.
    • 章香香
    • 摘要: 侵权责任编第1777条新增了自助行为,这为我国公民通过自力救济保障自身合法权利的实现提供了法律依据。尽管理论界早已就自助行为的建立展开了激烈讨论,但在立法上系首次规定,应根据概念、构成要件对这一行为进行准确界定。另外,自助制度建立之初,各方面规定并不完善,须明确自助行为的主体、权利范围,规范自助行为方式与行为限度,并据此确定自助行为的法律后果,为具体实践提供指导。
    • 谢雯雯
    • 摘要: 风险社会带来的重大公共安全事故造成的巨大人员和财产损失,传统侵权责任法的事后救济似乎无法妥善应对损害的蔓延。根据责任预防理论,在尚未造成损害,或者虽已造成损害但是为了防止损害的进一步扩大或持续时,采取一定措施事先预防,符合安全、效率的法律价值,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建议赋予受害人自力救济以及设立行为保全制度,从而形成一个更加适应未来发展的侵权责任体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