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自体血

自体血

自体血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74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5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5748篇;相关期刊200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基层医学论坛、护士进修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五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年会、第六届中国西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暨云南省第九届四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医药学会第五届三次耳鼻咽喉学术会议、2006西部麻醉学论坛等;自体血的相关文献由96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建钢、王涛、朱昭琼等。

自体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5 占比:1.72%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5748 占比:98.27%

总计:16026篇

自体血—发文趋势图

自体血

-研究学者

  • 刘建钢
  • 王涛
  • 朱昭琼
  • 杨金良
  • 樊理华
  • 沈明志
  • 王建
  • 王建平
  • 王继航
  • 田进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卿艳平; 赵益明; 赵王芳; 蔡张愉; 吴为明; 林剑; 李通
    • 摘要: 目的比较术前自体血标记定位与术前金属钛夹标记定位在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60例结直肠肿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不同的定位方法进行肿瘤的术前定位,其中自体血定位30例,金属钛夹定位30例,定位后行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切除手术,现将两组肿瘤的定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及切缘阳性病例。术前自体血定位的成功率为93.3%,术前金属钦夹标记定位的成功率为73.3%。结论术前自体血标记定位、术前金属钛夹标记定位2种术前定位方法均能获得较为满意的定位效果而使腹腔镜手术顺利完成,在临床实际的应用中,可根据肿瘤位置、大小及患者一般情况选择合适的肿瘤定位方法。
    • 黄天龙; 吴军; 谢应飞; 朱欣; 张蜀平; 姜文凯; 程婧; 刘媛媛
    • 摘要: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虽然TKA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疼痛,但也可能发生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目前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国外报道的发生率依然在1.0%左右[2],国内报道的感染率约为1.5%[3],一旦发生假体周围感染,对人工关节来说通常是毁灭性的。目前,假体周围感染通常采用反复手术清创、抗生素间隔物旷置(Spacer假体)再手术等处理,需要反复手术。这不仅增加了医患纠纷的风险,使患者和家属丧失了对医生的信任,而且反复手术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
    • 曲博; 姜威; 梁磊; 马俊伟
    • 摘要: 目的本研究诣在观察对比早期应用自体血补片胸膜固定术治疗难治性气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2019年1月-2021年5月共收治228例SSP患者,将置管后漏气时间大于5日的73例患者(男70例、女3例,年龄32~86岁,平均年龄64.3±11.5岁)纳入研究,分为2组进行对照试验,其中漏气时间>14日7例患者归为晚期对照组(C组),34例为中期对照组(B组),实验组(A组)32例早期进行自体血胸膜固定术ABPP,5日后对照组仍漏气患者及实验组未愈患者再进行自体血胸膜固定术,记录并比较两组胸膜固定术后漏气停止时间、总带管时间、有效率、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首次ABPP后5日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单纯引流治疗(81.3%vs.32.4%,P<0.0001),与中期对照组治愈率无明显差异(81.3%vs.91.3%,P=0.512),各组ABPP后停止漏气时间无明显差异(3.3±1.8d vs 3.2±1.7d vs 3.4±1.4d,P=0.958),实验组总带管时间低于中期对照组(9.3±2.2d vs.15.4±2.5d,P<0.0001)。结论自体血补片胸膜固定术是治疗难治性气胸的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无法手术的病人,它具有易于取材、操作简便、副反应低等优点,早期应用自体血补片可以明显缩短带管时间,减少患者痛苦。
    • 范宇翔; 裴丽霞
    • 摘要: 综述自体血穴位注射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相关文献,为自体血穴位注射疗法干预治疗临床疾病的应用作进一步参考。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关于自体血穴位注射在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及综述。自体血穴位注射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有着非常显著的疗效。自体血穴位注射在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郭永斌; 郭锦
    • 摘要: 目的探讨自体血混合真丝线栓塞治疗体动脉源性咯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3月甘肃省武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体动脉源性咯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自体血混合真丝线段栓塞支气管动脉,对照组采用聚乙烯醇颗粒栓塞剂栓塞支气管动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栓塞成功率及复发率,评价安全性。结果试验组即刻栓塞成功率为100%,对照组术中排除3例,余下27例支气管动脉全部栓塞成功,成功率为100%,两组栓塞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期内,试验组复发率为23.33%,对照组复发率为23.0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自体血混合真丝线栓塞治疗体动脉源性咯血术后即刻栓塞成功、随访复发情况及并发症较少,与聚乙烯醇颗粒栓塞剂的效果相当,具有应用价值。
    • 苗峰; 蔡咏梅; 原云飞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CRP对骨科手术后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骨科手术后需要输血的12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输血方式不同分为自体输血组65例和异体输血组64例.比较2组患者输血前后CRP水平、术中输血量、出血量及2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输血第1天和第3天时,异体输血组患者CRP水平高于输血前,且异体输血组高于自体输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体输血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输血量高于自体输血组,自体输血组回收血量和回收率高于异体输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体输血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自体输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对骨科术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余镇河; 许凌懿; 刘德行; 朱昭琼
    • 摘要: 目的 探讨使用急诊输血指征评分(ETS)是否能有效安全地应用于急诊患者.方法 选取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4—2016年3年收治的17235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未使用ETS评分的急诊患者8155例设为N-ETS组,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使用ETS评分的急诊患者9080例设定为ETS组.查阅ETS评分实施前后麦迪斯顿手术麻醉系统的麻醉记录,比较两组急诊输血患者的一般情况、输血情况、转归情况、急诊患者输血科室以及用血情况.结果 N-ETS组与ETS组急诊患者的输血率(18.52%vs 14.30%)、异体红细胞输注率(16.91%vs 12.15%)、人均红细胞输注[4(2,5)U vs 2(2,4)U]、自体血回收量[600(300,1000)mL vs 800(500,1200)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TS组急诊输血患者输血前四位科室依次是妇产科、神经外科、烧伤整形科、普外科,所占比例为28.7%、15.9%、10.6%和8.9%,N-ETS组急诊输血患者输血前四位科室依次是妇产科、普外科、神经外科、烧伤整形外科,所占比例为30.1%、15.0%、12.3%和9.1%.结论 使用ETS评分能有效降低急诊患者的血液不合理输注,增加自体血使用率,提高输血效能.
    • 刘晖; 冯涛; 陈永亮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小板分离联合自体血回输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及B组,每组30例.A组患者术中输入异体血和血浆,B组患者术中给予血小板分离联合自体血回输.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异体血输血(A组)或自体血及血小板回输(B组)前15 min(T1)、异体血输血(A组)或自体血及血小板回输(B组)后24 h(T2)时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T0、T1时的Hb、HCT、PLT、APTT、PT水平及T2时的Hb、H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1时的Hb、HCT、PLT水平低于T0时,APTT、PT水平长于T0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T2时的PLT(174±56)×109/L高于A组的(135±42)×109/L,APTT(32±3)s、PT(13.2±0.6)s短于A组的(38±4)、(15.9±0.8)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分离联合自体血回输在神经外科手术中较异体血回输能更早的恢复患者的凝血功能.
    • 陈鹏; 张传鑫; 郑鑫; 张旭; 郑博; 许安琪; 邱润丰; 俞泳
    • 摘要: 目的:观察比较大鼠结肠肠壁内纳米碳及自体血定位效果.方法:随机将96只SD大鼠平均分配成12组,每组各8只.4组为生理盐水注射空白对照组,编号分别为A、B、C、D;4组为纳米碳定位组(对照组),编号分别为A1、B1、C1、D1;另4组为自体血定位组(实验组),编号为A2、B2、C2、D2.分别定位后于术后第1、3、5、7天解剖观察标记是否存在,并行病理染色.结果:自体血与纳米碳定位后肉眼观第1、3天阳性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5、7天阳性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5、7天阳性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结肠肠壁自体血与纳米碳定位后第1、3天效果一致;第5、7天纳米碳定位效果优于自体血定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