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自交

自交

自交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3年内共计7224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5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6905篇;相关期刊198种,包括考试周刊、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生物学教学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二届全国食用菌中青年专家学术交流会、2005年全国面向新世纪的花卉研究与生产技术开发学术研讨会、中国园艺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研讨会等;自交的相关文献由1438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立华、张迪、陈志澜等。

自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5 占比:4.36%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6905 占比:95.58%

总计:7224篇

自交—发文趋势图

自交

-研究学者

  • 刘立华
  • 张迪
  • 陈志澜
  • 姚伟
  • 李志广
  • 王洪宾
  • 刘伟
  • 黄金富
  • 陈学思
  • 高爱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孙雅芳; 王龙; 郭天芬; 陈莉婷; 覃先武
    • 摘要: 用工业耐高糖面包酵母BH3制备了102株单倍体,通过四分体分析发现,控制生物量和耐高糖发酵力的主效基因在此菌株中是杂合的,并且控制生物量的主效基因和控制接合型的基因MAT极大可能是连锁的。结果表明,通过自交和人工选择相结合的方式,筛选出耐高糖且发酵活力优良的18株单倍体,构建27个交配组合,其中有11个组合的自交菌株高于亲本的耐高糖发酵力水平,最高能达到亲本水平的116.73%,体现出菌株BH3在自交系选育上有进步空间。
    • 王雯婧; 陈虹帆; 邵国峻; 廖虹; 赵建立; 李庆军
    • 摘要: 蜜腺是有花植物与传粉昆虫构建互惠关系的关键花部结构,解析不同繁殖特性物种间蜜腺结构的差异可为理解有花植物繁殖特性的演化提供理论依据。以传粉系统高度特化、异交实现有性生殖的早花象牙参(Roscoea cautleoides)和缺乏有效传粉者、主动自交实现有性生殖的无柄象牙参(R.schneideriana)为材料,通过野外测量2个物种蜜腺特性、超景深显微镜观察和石蜡切片染色,探究早花象牙参与无柄象牙参在蜜腺分布位置、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的异同。结果表明:2个物种均具有结构蜜腺,从外部形态来看,早花象牙参蜜腺体积较大、分泌糖浓度较高的花蜜,而无柄象牙参蜜腺体积较小、无花蜜分泌;从内部结构来看,早花象牙参蜜腺结构特化、各个组成部分有明显的区分,而无柄象牙参蜜腺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化。该研究结果为揭示早花象牙参与无柄象牙参在花部特征、传粉机制及繁育系统的差异以及无柄象牙参蜜腺无花蜜分泌的可能机理提供了重要的形态学依据,也为深入地探讨植物与传粉动物间的协同进化关系以及理解蜜腺多样性的起源与维持机制奠定了科学基础。
    • 龚万达; 宋文; 钟林; 梁骁; 王守荣; 曾可为
    • 摘要: 为比较全雌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与自交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胚胎发育及仔幼鱼生长速度,采用人工繁殖的方法获得全雌翘嘴鳜和自交翘嘴鳜后代的受精卵,在水温为26~28°C条件下孵化,对全雌翘嘴鳜和自交翘嘴鳜后代的胚胎发育进行观察与比较,并详细记录了受精卵受精、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和出膜7个连续发育阶段特征,结合胚胎发育特征进一步比较了二者在仔幼鱼阶段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在水温、孵化方式等外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全雌翘嘴鳜、自交翘嘴鳜的受精卵从受精到孵化出膜所需的总时间分别为39 h 12 min和38 h 44 min,各时期的胚胎发育特征基本一致;在仔幼鱼生长阶段,21日龄后全雌翘嘴鳜与自交翘嘴鳜的生长呈显著性差异(P<0.05);仔幼鱼全长-体质量生长结果显示,全雌翘嘴鳜的生长方程为W_(全雌鳜)=0.016L^(2.971)(R^(2)=0.991),说明在仔幼鱼阶段全雌翘嘴鳜略呈匀速生长,自交翘嘴鳜的生长方程为W_(自交鳜)=0.020L^(3.008)(R^(2)=0.991),说明在该阶段自交翘嘴鳜体质量生长快于全长生长。研究表明,全雌翘嘴鳜与自交翘嘴鳜的胚胎发育时间及其特征基本一致,但全雌翘嘴鳜仔幼鱼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自交翘嘴鳜。
    • 李小蒙; 郭祥龙; 刘星宇
    • 摘要: 专业名词的准确、严谨和规范是生物学教材编辑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针对目前国内部分教材和资料中关于自花传粉、异花传粉、自交、异交等概念定义不严谨的情况,进行了详细解析,将自体传粉、自花传粉、同株异花传粉与自交及异体传粉与异交进行了区分.
    • 史卫东
    • 摘要: 菜心杂交除了引起DNA序列变化,还可能引起不依赖于DNA序列的表观遗传变化,为揭示菜心表观遗传多样性形成机理,该文利用F-MSAP检测49份菜心的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变化。结果表明:(1)F-MSAP检测效率较高,菜心DNA甲基化多态性较高,杂交可以提高DNA甲基化多态性。(2)菜心表观遗传多样性较低,均质化严重,大部分遗传变异来源于种内,自交增加自交系的表观遗传差异,杂交增加杂种的表观遗传差异。(3)49份菜心的DNA甲基化水平较高,以全甲基化模式为主,自交降低DNA甲基化水平,杂交通过DNA甲基化模式变化增加自交系杂种的DNA甲基化水平。(4)49份菜心分成五类,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杂种倾向于按照母本亲缘关系分类。该研究利用F-MSAP检测菜心表观遗传多样性,提高了菜心的鉴定效率和准确性,为进一步开展杂交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 孙曼萁; 魏欣; 石敏; 朱勇
    • 摘要: 为探讨有机磷农药乐果导致家蚕慢性中毒后对子代生殖功能的影响,以自交组的幼虫生殖腺受损则更为严重。随着添食乐果的浓度增加,供试家蚕子代生殖腺中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都出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在杂交组子代逐渐上升,在自交组子代逐渐下降,cat和sod基因mRNA转录水平则均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卵巢发育相关基因Ovo、Vg和Sxl-S的mRNA转录水平均呈现下降趋势,精巢发育相关基因Achi、Aly、Vlg也出现下调表达,且自交组的下调水平更为明显。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乐果导致5龄幼虫慢性中毒后,其正常繁殖产生子代的生殖发育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即乐果对亲代的毒性会延续到子代,且自交组子代受影响更大。
    • 孙曼萁; 魏欣; 石敏; 朱勇
    • 摘要: 为探讨有机磷农药乐果导致家蚕慢性中毒后对子代生殖功能的影响,以自交组的幼虫生殖腺受损则更为严重.随着添食乐果的浓度增加,供试家蚕子代生殖腺中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都出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在杂交组子代逐渐上升,在自交组子代逐渐下降,cat和sod基因mRNA转录水平则均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卵巢发育相关基因Ovo、Vg和Sxl-S的mRNA转录水平均呈现下降趋势,精巢发育相关基因Achi、Aly、Vlg也出现下调表达,且自交组的下调水平更为明显.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乐果导致5龄幼虫慢性中毒后,其正常繁殖产生子代的生殖发育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即乐果对亲代的毒性会延续到子代,且自交组子代受影响更大.
    • 曾国阳
    • 摘要: 以一道遗传概率题为例,进行拓展延伸,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证明及检验提升,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的洞察能力,以及能在不同情况下进行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提高学科核心素养,从中获得必备知识及关键能力.
    • 周洁; 王保松
    • 摘要: 为研究柳树的遗传多样性,以雌雄间性柳树自交子代478个个体为材料,对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进行表型特征评价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柳树自交后质量性状发生了分离,枝条出现直立、弯曲和扭曲的类型,扭曲的比例为18.41%.有托叶的比例为2.3%,株型矮化的占11.72%,叶色、皮色、分枝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异.数量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和遗传多样性,叶片长、叶片宽和托叶的变异系数为39%—58%,株高变异系数最大为66%,分布曲线表明叶长、叶宽、株高等呈偏态分布.此研究结果为研究柳树矮化、枝条扭曲等重要性状的解析和基因的定位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也为柳树的定向育种改良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 郑岩; 梁芳; 耿丹; 李杨; 刘胥
    • 摘要: 2016—2018年6月上旬—10月上旬,将早熟中华绒螯蟹、家系内自交繁育养殖3代的1龄性早熟选育蟹和非选育蟹的大眼幼体(即蟹苗)饲养在有效面积40 m2的稻田围隔中,比较选育群体及非选育群体的养殖性状.蟹苗的体质量为1.5×105~1.6×105只/kg.围隔内按行距30 cm、株距20 cm栽种水稻,每个围隔投放蟹苗2500只.每个家系养殖3个围隔.试验结果显示,早熟蟹回捕率在1次自交后稍有降低(P>0.05),2次自交后迅速降低(P<0.01);早熟蟹回捕率与扣蟹规格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扣蟹回捕率、总回捕率极显著负相关(P<0.01).早熟蟹回捕率F1与同期选育蟹差异极显著(P<0.01),F1较高,与同期非选育蟹差异极显著(P<0.01),非选育蟹较高;F2与同期选育蟹和同期非选育蟹差异极显著(P<0.01),F2较高;F3与同期选育蟹和非选育蟹差异极显著(P<0.01),F3最低,非选育蟹最高.推测遗传是导致1龄性早熟的主要因素,并且近交比较容易清除与1龄性早熟相关的基因.选育是提升中华绒螯蟹种质、降低早熟比例的有效途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