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自主神经传导阻滞

自主神经传导阻滞

自主神经传导阻滞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1年内共计61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篇、专利文献106904篇;相关期刊33种,包括河北医科大学学报、中国医师进修杂志、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等; 自主神经传导阻滞的相关文献由247位作者贡献,包括黄冰、曲仁海、任鹏等。

自主神经传导阻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1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06904 占比:99.94%

总计:106965篇

自主神经传导阻滞—发文趋势图

自主神经传导阻滞

-研究学者

  • 黄冰
  • 曲仁海
  • 任鹏
  • 倪明
  • 姚明
  • 孔祥朋
  • 孙新华
  • 巩继平
  • 李想
  • 柴伟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思盈; 陈小云
    •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前路腰、骶丛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该院100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椎管内穿刺,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前路腰、骶丛阻滞.比较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及感觉功能阻滞持续时间、术后感觉与运动功能恢复时间、麻醉术前准备时间、麻醉操作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分析两组不同时间点疼痛数字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更快,感觉功能阻滞持续时间更长,感觉与运动功能恢复时间更早,麻醉前准备与操作时间更短,术后住院时间更短,麻醉中及麻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两组不同时间点疼痛数字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下前路腰、骶丛阻滞有一定临床价值.
    • 王泽峰; 徐杰; 罗奋棋; 俞国雨; 林院
    •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膝前内侧切口股内侧肌下入路中显露收肌管以远的隐神经的方法,探讨在此处直视下阻滞该神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作用.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至福建省立医院骨二科接受全膝关节置换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共100例,其中男29例,女71例,年龄50~87(70±8)岁,所有病例均采用膝前内侧切口股内侧肌下入路.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直视下隐神经阻滞联合关节周围浸润镇痛组(VSNB+PIA组)和单纯关节周围浸润镇痛组(PIA组)各50例.比较两组术后4、8、12、24、48、72 h静息及活动状态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72h内帕瑞昔布应用率.结果 两组术后静息状态VAS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295,P<0.05),其中VSNB+PIA组术后4、8、12、24 h静息状态VAS分别为(1.3±0.8)分、(1.4±0.7)分、(1.7±0.8)分、(3.1±0.8)分,低于PIA组的(1.6±0.9)分、(1.8±0.8)分、(2.3±0.9)分、(3.6±0.8)分(均P<0.05).两组术后活动状态VAS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32,P<0.05),其中VSNB+PIA组术后4、8、12、24 h活动状态VAS分别为(2.0±0.8)分、(2.2±0.7)分、(2.7±0.6)分、(3.7±0.7)分,低于PIA组的(2.3±0.8)分、(2.7±0.7)分、(3.3±0.8)分、(4.4±0.7)分(均P<0.05).VSNB+PIA组术后72 h内帕瑞昔布应用率为14%(7/50),较PIA组的34%(17/50)减少(P<0.05).结论 膝前内侧切口的股内侧肌下人路容易显露收肌管以远的隐神经,直视下进行该处隐神经阻滞的联合镇痛方法,比单纯关节周围浸润镇痛法更有效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
    • 张明敏; 罗方毅; 庞波
    • 摘要: 目的 研究及观察病房行神经阻滞加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对老年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程度及疼痛介质、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术后PCIA组)、B组("鸡尾酒"局部注射镇痛加PCIA组)及C组(病房行神经阻滞加术后PCIA组),每组各30例.比较3组的术后2 h、4 h、6 h、12 h、24 h及48 h的VAS评分、入院时及术后12 h及48 h血清疼痛介质及应激状态(应激激素及氧化应激)指标.结果 术后2 h、4 h、6 h、12 h、24 h及48 h 3组的VAS评分先升后降,且C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及B组,B组则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3组的血清疼痛介质及应激状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及48 h 3组的血清疼痛介质及应激激素均先升后降,且C组的血清疼痛介质及应激激素指标显著低于A组及B组,B组则显著低于A组;入院时、术后12 h及48 h 3组的血清疼痛介质及应激激素均先降后升,且C组的血清氧化应激激素指标显著高于A组及B组,B组则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房行神经阻滞加术后PCIA可显著控制老年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程度,且对疼痛介质及应激状态的影响相对更好,因此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更高.
    • 郑辉哲; 黄华清; 林振孟; 孙阳
    • 摘要: 目的 观察DSA引导下腰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均接受DSA引导下腰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均治疗2次).分别于阻滞前、首次阻滞后第1天及第2次阻滞后第1、7天测量患侧腿围,记录患侧腿围缩小值.采用Inbody720多频生物电阻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阻滞前及第2次阻滞后1周时的组织水肿程度;观察症状改善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0例均顺利完成阻滞.1例术后出现短暂下肢无力,余无不良反应.首次阻滞后第1天及第2次阻滞后第1、7天患侧下肢各测量点腿围均不同程度缩小,且各测量点第2次阻滞术后第1、7天腿围缩小值均高于第1次术后第1天(P均<0.01).第2次阻滞后1周组织水肿程度较术前降低(P<0.01),髋关节活动度较术前增加(P<0.01),患侧下肢肿胀感、紧绷感、疼痛感、麻木感均消失.结论 DSA引导下腰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有效且安全.
    • 陆原; 李广明
    • 摘要: 目的 观察在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的盐酸罗哌卡因喉上神经阻滞对会厌囊肿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19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行支撑喉镜下会厌囊肿切除术的会厌囊肿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浓度组和低浓度组.对照组实施静脉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正常浓度组采用盐酸罗哌卡因(0.5%)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喉上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全麻,低浓度组采用低浓度盐酸罗哌卡因(0.25%)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喉上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全麻.结果 正常浓度组、低浓度组置入喉镜前(T0)、脑电双频普指数(BIS)值在40~60时(T2)的丙泊酚泵注速率、瑞芬太尼泵注速率较对照组低(P<0.05).正常浓度组、低浓度组T0、置入喉镜即刻(T1)的心率(HR)、平均脉动压(MAP)和BIS最大波动值较对照组低(P<0.05).正常浓度组、低浓度组拔管后即刻、拔管后6 h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低浓度组拔管后有并发症的患者数较正常浓度组低,满意度较正常浓度组、对照组高(P<0.05).结论 0.25%罗哌卡因神经阻滞能更好地保持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有效减轻会厌囊肿患者术后疼痛,同时减轻术后并发症,实现患者的舒适化医疗和快速康复.
    • 刘建东; 陈建华; 王伟立; 陈松林; 陈检明; 焦昌结; 易云峰
    •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7月-2018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收治的48例单侧多发肋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18~ 69岁[(41.1±10.4)岁].肋骨骨折3~9根[(5.7±1.9)根].患者均行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手术.24例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镇痛(椎旁阻滞组),24例采用静脉自控镇痛(静脉镇痛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术后1h(T2)、术后6 h(T3)、术后24 h(T4)、术后48 h(T5)记录静息和咳嗽咳痰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抽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静息状态下,两组间T1时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相点VAS较T1明显下降(P<0.01),椎旁阻滞组术后T2~T4时VAS [(3.4±0.7)分、(3.2±0.8)分、(3.1±0.7)分]明显低于静脉镇痛组[(4.8±0.9)分、(4.4±0.7)分、(3.9±0.8)分](P<0.01),两组间T5时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咳嗽咳痰时,两组间T1时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镇痛组术后各时相点VAS均超过6分[分别为(7.7±1.0)分、(7.6±1.3)分、(7.4±1.2)分、(7.1±0.9)分],明显高于椎旁阻滞组[(3.6±0.7)分、(3.3±0.7)分、(3.2±0.6)分、(2.9±0.7)分](P<0.01).两组NE、TNF-α和IL-6水平在T2时与T1比较均明显增加(P<0.01),在T5时与T1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术后各时相点椎旁阻滞组NE水平[分别为(65.5±19.0) ng/ml、(42.5±12.5)ng/ml、(26.3±9.3) ng/ml、(20.9±7.9) ng/ml]明显低于静脉镇痛组[(76.7±18.2) ng/ml、(51.4±15.1) ng/ml、(35.5±10.0)ng/ml、(28.6±9.0) ng/ml] (P <0.05),TNF-α水平[分别为(8.7±1.9) pg/ml、(6.0±1.3) pg/ml、(3.9±0.9) pg/ml、(2.8±0.8)pg/ml]明显低于静脉镇痛组[(10.0±2.1) pg/ml、(6.8±1.5) pg/ml、(4.7±1.1) pg/ml、(3.6±1.0) pg/ml] (P <0.05) ,IL-6水平[分别为(11.5±3.6)pg/ml、(6.7±1.8)pg/ml、(3.6±1.0) pg/ml、(2.5±0.7) pg/ml]明显低于静脉镇痛组[(16.2±4.2) pg/ml、(8.7±2.1)pg/ml、(5.7±1.2) pg/ml、(3.5±0.7) pg/ml] (P<0.01).结论 超声引导的胸椎旁神经阻滞较静脉镇痛能够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抑制多发肋骨骨折及手术引起的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 邬薇薇; 程高; 陈琛; 李元海; 王义桥
    •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全麻复合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中年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病人围术期注意网络的影响.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脉全麻复合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G组)和静脉全麻对照组(G组),每组各30例.应用注意网络测试(ANT)比较两组术后1 d、5 d与术前3个子网络(警觉、定向、执行控制)的效率.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1 d两组病人警觉、定向和执行控制网络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G组警觉[(40.6±5.6)ms比(44.9±6.1)ms]和执行控制[(146.8±22.3)ms比(127.7±23.0)ms]网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组定向、警觉和执行控制网络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G组比较,术后1dTG组警觉[(39.4±5.2)ms比(32.7±7.5)ms]、定向[(44.2±7.8)ms比(40.2±6.8)ms]和执行控制[(141.2±28.8)ms比(168.2±29.7)ms]网络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TG组警觉[(44.1±5.3)ms比(40.6±5.6)ms]和执行控制[(133.6±23.3)ms比(146.8±22.3)ms]网络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和手术对中年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病人注意网络功能有明显损害,尤其是警觉和执行控制网络效率,静脉全麻复合TAPB可以明显的减轻中年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病人围术期注意网络的损害.
    • 唐瑞辉; 蒋东生; 袁慧萍; 侯鹏飞; 任青青
    • 摘要: 目的 观察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阜阳市人民医院本部及纺织厂分院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住入院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每周1次,共连续2~3次.两组疗程为2~3周.治疗前后对病人住院时间长短和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9.84±2.72)d]较对照组住院时间[(17.78±4.16)d]明显缩短(t=10.701,P<0.001);观察组有效率(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71.11%)(χ2=12.181,P<0.001).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明显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并提高病人治疗有效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