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臂丛麻醉

臂丛麻醉

臂丛麻醉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371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1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16813篇;相关期刊198种,包括母婴世界、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实用手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山东省第十七次麻醉学学术会议、2014临床麻醉知识更新学习班暨学术研讨会、2012全国第三届骨伤疼痛新疗法学术年会等;臂丛麻醉的相关文献由781位作者贡献,包括郑根贤、刘勇、张学华等。

臂丛麻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1 占比:2.04%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16813 占比:97.88%

总计:17178篇

臂丛麻醉—发文趋势图

臂丛麻醉

-研究学者

  • 郑根贤
  • 刘勇
  • 张学华
  • 夏小军
  • 宋阳春
  • 李明
  • 杨彬
  • 杨永晖
  • 苏国宏
  • 付永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学亮
    • 摘要: 目的研究臂丛麻醉手术中给予右美托咪定的应用与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1年5月外科病房收治的上肢骨折手术患者260例,通过全盲抓阄法随机将其分为常例组、研究组两组,各130例。常例组患者给予单一罗哌卡因药物配合麻醉;研究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协同给药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数据、镇静-躁动测评值、镇痛效果测评值及不良反应率。结果两组患者在镇痛给药前30 min及镇痛给药后24 h的生命体征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镇痛给药后6 h时间点的生命体征数据显著优于常例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镇痛给药后的3 d内镇静-躁动测评值均显著优于常例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镇痛给药后的不同时间点内镇痛效果测评值均显著低于常例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9.23%)显著低于常例组患者(2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7,P=0.009)。结论对上肢骨折手术患者在罗哌卡因神经阻滞药物配合的同时给予右美托咪定进行臂丛麻醉,不良反应率更低,对患者的镇痛效果更佳,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数据更稳定,有效缓解了过度镇静-躁动状态,用药安全,镇痛效果理想。
    • 赖威远
    •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麻醉在上肢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10月在博罗县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0例上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臂丛麻醉,试验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点血压、心率、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及麻醉满意度。结果两组入室后血压及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臂丛麻醉15 min后、手术开始30 min、手术结束即刻的血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4、12、48、72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麻醉在上肢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患者血压及心率稳定,术后疼痛程度轻,麻醉满意度高。
    • 葛新
    • 摘要: 目的:探讨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联合红外偏振光照射对肩周炎患者肩部活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肩周炎患者62例,分为对照组(n=31)与研究组(n=31)。对照组给予红外偏振光照射治疗,研究组给予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联合红外偏振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肩关节功能(CMS)评分,血浆炎性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CMS评分基本无变化,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以及治疗后3周,研究组的CM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浆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联合红外偏振光照射治疗肩周炎患者,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肩部活动状况,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与血浆中炎性因子水平。
    • 周晓艳
    • 摘要: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B超引导下臂丛麻醉在上肢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选择上肢骨折手术患者80例,依照随机投掷法分为对照组(n=40)、研究组(n=40)。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给予右美托咪定+B超引导下臂丛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及麻醉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于麻醉即刻(T_(0))、麻醉后10 min(T_(1))、术后30 min(T_(2))、术毕(T_(3))时,研究组镇静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围术期血压及心率指标稳定性表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B超引导下臂丛麻醉方案,可提升镇静效果、维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降低谵妄发生率。
    • 赵晓燕; 位婷婷; 王飞; 孙立智; 韩文勇
    • 摘要: 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人合并多种疾病的情况日趋常见。临床医师面对的急诊手术患者的病情越来越复杂,对麻醉医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报告1例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acute compartment syndrome,ACS)伴肠梗阻老年患者急诊行上肢手术的麻醉管理策略。
    • 李会会; 张云飞; 王翔; 陈东煜; 熊轶喆; 刘婷
    • 摘要: 目的探讨臂丛麻醉下行石氏手法松解术治疗继发性凝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18年5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继发性凝肩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50例采用臂丛麻醉下石氏手法松解术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肩关节腔封闭术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后次日开始进行功能锻炼。于治疗后1 d、2周、4周、12周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记录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 d、2周、4周、12周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采用简式Mcgill疼痛评分量表(MPQ)中的疼痛性质(PRI)、疼痛视觉模拟定级(VAS)及现有疼痛强度(PPI)评价肩痛程度,根据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肩关节功,并记录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均未发生肱骨干骨折、肩关节脱位等相关并发症。试验组患者治疗后1 d、2周、4周、12周的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外旋、后伸内旋角度均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明显增大(P均0.05),治疗后1 d的肩关节外旋角度及治疗后2周、4周、12周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大(P均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2周、4周、12周的PRI和治疗后1 d、2周、4周、12周的VAS评分及治疗后1 d、2周、4周的PPI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1 d、2周、4周、12周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均<0.05),且试验组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12周,试验组总有效率为100%(50/50),对照组为86%(43/50),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臂丛麻醉下行石氏手法松解术治疗继发性凝肩可有效缓解肩痛症状,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度,相对于肩关节腔封闭术疗效更好。
    • 郭峰; 徐拥军
    • 摘要: 目的比较静脉麻醉联合臂丛麻醉与单纯使用臂丛麻醉在肩周炎无痛松解术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州中兴运动损伤专科医院收治的60例行肩周炎无痛松解术的肩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联合组和臂丛组,每组30例。联合组患者采用静脉麻醉联合臂丛麻醉行肩周炎无痛松解术,臂丛组患者仅单纯使用臂丛麻醉行肩周炎无痛松解术。结果联合组患者手法松解时(T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低于麻醉前(T0)(P0.05)。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显著低于臂丛组(P<0.05)。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肩关节牛津肩关节评分问卷(OSS)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3个月,联合组患者OSS评分高于臂丛组(P<0.05);联合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良率高于臂丛组(P<0.05)。结论静脉麻醉联合臂丛麻醉进行肩周炎粘连松解术,麻醉效果更满意,临床疗效的优良率更高,是肩周炎粘连松解术中效果更佳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 袁婉秋; 梁磊; 周兵
    • 摘要: 目的 探究在小儿上肢手术中艾司氯胺酮联合臂丛麻醉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在60例患儿中展开,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本院实施上肢手术的儿童,运用奇偶数列法做随机分组,对照组(n=30)患儿接受喉罩全身麻醉联合臂丛麻醉,观察组(n=30)患儿给予艾司氯胺酮联合臂丛麻醉,对比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切皮时、手术30 min、手术结束时观察组患儿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波动较小,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意义成立(P 0.05)。观察组患儿麻醉苏醒时间快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 在小儿上肢手术中,艾司氯胺酮联合臂丛麻更醉方案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镇静效果强,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且比喉罩全身麻醉联合臂丛麻醉方案术后苏醒快,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 杨小飒
    • 摘要: 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定复合臂丛麻醉对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患者术中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患者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配合臂丛麻醉,研究组给予右美托咪定复合臂丛麻醉.比较两组神经阻滞时间、麻醉前(T0)、切皮时(T1)、手术开始15 min时(T2)、手术开始30 min时(T3)、出手术室时(T4)Ramsay镇静评分、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介素-1β(IL-1β)及术后2、6、12、24 h疼痛(VAS)评分.结果 研究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1~T4时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6、12、24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臂丛麻醉应用于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患者能有效延长神经阻滞时间,改善术中镇静及术后镇痛效果,还可减轻炎性应激反应.
    • 马敏
    • 摘要: 目的 分析上肢骨折手术中实施右美托咪定以及臂丛麻醉的作用.方法 82例上肢骨折患者,采取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41例.两组均予以手术治疗,常规组患者予以咪达唑仑以及臂丛麻醉,实验组患者予以右美托咪定以及臂丛麻醉.对比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T0)、臂丛麻醉15 min后(T1)、手术开始时(T2)以及手术结束时(T3)平均动脉压、心率水平,感觉阻滞以及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T0时,两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1、T2以及T3时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感觉阻滞以及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分别为(7.05±1.02)、(10.36±2.01)min短于常规组的(11.59±1.18)、(15.72±2.36)min,持续时间分别为(403.29±15.26)、(233.96±20.21)min长于常规组的(220.85±20.36)、(175.26±11.3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88%低于常规组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肢骨折手术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以及臂丛神经麻醉,有利于保持其生命体征平稳,缩短药物起效时间,延长药物持续时间,并且不良反应较少,符合临床对用药安全性的需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