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膈肌功能

膈肌功能

膈肌功能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1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028312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现代诊断与治疗、中国康复医学杂志、国际呼吸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7*杭州*整合急救医学大会、2017年第32届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江浙沪中医急症/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第八届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国际学术周中西医结合急救论坛、广东省医学会第九次重症医学学术会议等;膈肌功能的相关文献由377位作者贡献,包括关继涛、刘玲、季文进等。

膈肌功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7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28312 占比:99.99%

总计:1028411篇

膈肌功能—发文趋势图

膈肌功能

-研究学者

  • 关继涛
  • 刘玲
  • 季文进
  • 钟南山
  • 阎锡新
  • 陈荣昌
  • 黎毅敏
  • 卿琪
  • 徐建国
  • 徐晓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梁子坤; 黄远生; 杨勇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评估膈肌功能用于指导重症慢阻肺机械通气者撤机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6月于茂名市电白区人民医院ICU住院行有创机械通气最少48 h的患者81例,根据撤机情况分成撤机成功组(40例)与撤机失败组(41例),测定两组自主呼吸试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SBT)后0 min、5 min、30 min的膈肌位移及膈肌增厚分数(diaphragm thickening fraction,DTF),且分析以上指标对撤机成功的预测价值。结果:撤机成功组0 min、5 min、30 min的膈肌位移显著大于撤机失败组,DTF显著高于撤机失败组(P 1.15 mm、DTF≤1.51 cm/s。结论:超声评估膈肌功能中,膈肌位移与膈肌厚度对重症慢阻肺机械通气者撤机有较高预测价值,其中膈肌位移> 1.15 mm、DTF≤1.51 cm/s为临界值的诊断效能高,值得推广。
    • 常娟; 高杰
    • 摘要: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院10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呼吸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膈肌功能、肺通气功能、动脉血气状况、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跨膈压、膈肌吸气峰流速、FEV1、FEV1/FVC、PaO2均高于对照组,PaCO2、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中实施呼吸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膈肌功能、肺通气功能、动脉血气状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而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朱成杰; 李恩凤; 刘倩芸; 王骏
    • 摘要: 目的探讨体外膈神经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恢复期脑卒中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康复,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体外膈神经电刺激。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评估膈肌功能、肺通气功能、呼吸肌肌力。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膈肌活动度、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峰值呼气流速、最大呼气压、最大吸气压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干预组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膈神经电刺激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呼吸功能。
    • 刘小曼; 杨颖; 曲庆明; 邓盼墨; 赵月华; 刘承弘; 贾杰
    • 摘要: 目的分析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膈肌功能,并探讨其与卒中病程以及吞咽、呼吸、运动、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纳入首次卒中后单侧偏瘫的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洼田饮水试验、主观呼吸功能障碍程度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 scale,FMA)、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采用超声测定膈肌功能,包括平静呼吸时的膈肌活动度以及用力呼吸状态下的膈肌活动度和膈肌增厚率。比较整体和不同瘫痪侧患者偏瘫侧和健侧的膈肌功能,分别比较左侧偏瘫和右侧偏瘫患侧的膈肌功能和健侧的膈肌功能。分析瘫痪侧的膈肌功能与病程、洼田饮水试验、主观呼吸功能障碍程度量表、FMA、BBS、mBI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共纳入45例卒中患者,其中左侧偏瘫27例(60.00%),右侧偏瘫18例(40.00%)。在整体患者中,用力呼吸状态下,偏瘫侧膈肌活动度(31.69±15.18 mm vs.40.24±14.66 mm,P<0.001)及膈肌增厚率(34.99%±23.70%vs.48.13%±21.98%,P<0.001)低于健侧。用力呼吸状态下,左侧偏瘫患者的偏瘫侧膈肌活动度(30.13±12.64 mm vs.44.10±12.95 mm,P<0.001)和膈肌增厚率(41.20%±23.42%vs.54.63%±21.08%,P=0.004)较健侧低;右侧偏瘫患者的偏瘫侧膈肌增厚率(25.67%±21.47%vs.38.37%±20.07%,P=0.005)较健侧低。用力呼吸状态下,右侧偏瘫患者的偏瘫侧膈肌增厚率低于左侧偏瘫患者(P=0.029)。右侧偏瘫患者的健侧膈肌活动度(P=0.028)及膈肌增厚率低于左侧偏瘫患者(P=0.012)。卒中患者平静呼吸状态下,偏瘫侧膈肌活动度与FMA(r=0.362,P=0.015)呈正相关;用力呼吸状态下,偏瘫侧膈肌活动度与洼田饮水试验(r=0.298,P=0.047)、主观呼吸功能障碍程度量表(r=0.437,P=0.003)、FMA(r=0.330,P=0.027)、BBS(r=0.370,P=0.012)、mBI(r=0.321,P=0.031)呈正相关,偏瘫侧膈肌增厚率与病程(r=-0.298,P=0.047)呈负相关。结论卒中后偏瘫侧膈肌功能较健侧下降,右侧偏瘫患者双侧膈肌功能较左侧偏瘫患者更差。卒中患者膈肌功能与病程呈负相关,与吞咽功能、呼吸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呈正相关。
    • 刘爱颖
    •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评估膈肌功能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果的预测能力。方法:选取我院ICU病房2020年8月-2021年8月接收的85例机械通气患者,根据是否撤机成功分为成功组(57例)与失败组(2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膈肌功能指标,包含膈肌移动度(DD)、膈肌增厚分数(DTF)、膈肌相关的浅快呼吸指数(D-RSBI),并通过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对撤机结果的预测能力。结果:成功组的DD、DTF水平显著高于失败组,D-RSBI水平显著低于失败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以DD≥11.4mm为最佳界值预测撤机成功,敏感性为77.65%,特异性为65.48%(P<0.05);以DTF≥27.9%为最佳界值预测撤机成功,敏感性为97.28%,特异性为63.52%(P<0.05);以D-RSBI≤1.73次/(min·mm)为最佳界值预测撤机成功,敏感性为76.28%,特异性为92.89%(P<0.01)。结论:膈肌功能指标对重症患者撤机结果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可广泛应用于临床,以便提高撤机成功率,改善疾病预后。
    • 李佳阳; 杨汉宇
    • 摘要: 目的:探讨膈肌超声在胸腔镜手术术后拔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12月于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肺楔形手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给予自主呼吸麻醉对照组给予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对比两组患者在自主呼吸试验(SBT)中右侧膈肌位移(DE)和膈肌增厚率(DTF),结合ROC曲线分析的相关参数,分析膈肌超声在2种不同麻醉方式术后拔管结局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右侧DE均随SBT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40%为阈值,DTF在自主呼吸麻醉和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中预测术后拔管结果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73.3%,曲线下面积最佳临界值为0.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膈肌功能评估是一种胸科手术术后拔管无创、准确、便捷的评估方式,能早期发现膈肌功能障碍,指导患者安全快速拔管。比起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自主呼吸麻醉能缩短拔管时间,患者膈肌功能恢复快,能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 周林琼; 王明航; 段春磊; 李慧茹; 林晓红; 杨江
    • 摘要: 流行病学显示,慢性呼吸道疾病导致的死亡和健康损失呈上升趋势,2017年估计有391万人死于慢性呼吸道疾病,占全球所有死亡人数的7%[1]。因此,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控尤为关键。呼吸肌是呼吸运动的动力泵,膈肌是胸腔与腹腔间的肌肉-纤维结构,占呼吸肌功能的60%~80%,膈肌功能障碍是引起呼吸衰竭的重要机制之一。
    • 颜彬邑; 陈志新; 张发炀; 李思会
    • 摘要: 目的:研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补中益气汤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对其呼吸机相关性膈肌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台山市中医院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伴呼吸衰竭需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汤联合体外膈肌起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膈肌功能,观察其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病死率及再插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膈肌厚度变异率、膈肌呼吸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住院病死率和再插管事件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阻肺急性加重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补中益气汤联合体外膈肌起搏能显著改善呼吸机相关性膈肌功能障碍,缩短康复时间,降低病死率和再插管事件发生率,临床价值显著。
    • 吴旭婷; 凌超民; 陈晓琳
    • 摘要: 目的探究实施呼吸训练器联合床旁端坐法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膈肌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100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48例,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训练,观察组采取呼吸训练器联合床旁端坐法的护理模式,干预时间两周,两周后观察两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改善情况、膈肌移动度、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生活质量(SF-36)情况。结果①动脉血气指标: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动脉血CO_(2)分压(PaCO_(2))、肺泡血CO_(2)分压(PACO_(2))、动脉血O_(2)分压(PaO_(2))、肺泡血O_(2)分压(PAO_(2))好转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②膈肌移动度: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膈肌移动度较对照组提高(P<0.05);③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干预后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④SF-36:干预后观察组在机体疼痛、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四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实施呼吸训练器联合床旁端坐法可改善ICU机械通气患者动脉血气指标、增加膈肌移动度、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提升生活质量,对于改进临床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 詹德利; 刘伟清; 劳永光; 李新梅; 徐秋燕
    • 摘要: 目的 探讨膈肌刺激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依赖重症脑损伤患者膈肌功能和呼吸效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ICU科收治的96例呼吸机依赖重症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支持对症治疗,研究组则同时采取膈肌刺激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膈肌功能和呼吸效率.结果 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研究组脱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ICU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研究组脱机成功者48h内重新上机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第3天,研究组膈肌呼吸变异度(TFdi)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同组第1天(P<0.05);第7天,研究组TFd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同组第3天(P<0.05).研究组的浅快呼吸指数(RSB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最大呼气压(MEP)、最大吸气压(MI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膈肌刺激有效提高了ICU呼吸机依赖重症脑损伤患者的脱机成功率,缩短了机械通气时间,且患者的膈肌功能和呼吸效率明显改善.膈肌刺激对于促进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