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膀胱阴道瘘

膀胱阴道瘘

膀胱阴道瘘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92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妇产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2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4292篇;相关期刊164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现代泌尿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2007年全国尿失禁与膀胱尿道功能障碍专题研讨会、2007年全国护理风险、护理成本管理及临床护理新进展(长沙)学术研讨会等;膀胱阴道瘘的相关文献由81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大宏、吴士良、俞洋等。

膀胱阴道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2 占比:1.93%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4292 占比:98.02%

总计:14580篇

膀胱阴道瘘—发文趋势图

膀胱阴道瘘

-研究学者

  • 张大宏
  • 吴士良
  • 俞洋
  • 刘锋
  • 吴洪涛
  • 张建好
  • 曾四平
  • 朱兰
  • 杨勇
  • 祁小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背景:在发达国家,膀胱阴道瘘(VVF)的发生多为医源性膀胱损伤造成;在发展中国家,主要原因则为产程过长导致膀胱阴道缺血坏死。VVF外科修补手术已经获得广泛应用,自2005年以来,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修补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尚未达成共识。目的:基于已发表的病例研究、专家意见和问卷调查,对现有数据进行共识性审查。证据采集:该报告总结了欧洲泌尿外科协会机器人泌尿外科分会(ERU)召开的关于VVF机器人管理会议的共识,以及调查问卷结果(向2017年ERUS会议的所有参与者发送电子邮件)。
    • 范旸; 沈宏; 罗德毅
    • 摘要: 女性泌尿生殖道瘘是指女性生殖系统空腔器官或生殖道与膀胱、输尿管或尿道之间的异常通道,以膀胱阴道瘘和输尿管阴道瘘最为常见[1]。主要临床症状为阴道不自主漏尿以及相关不适,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其病因包括先天畸形、分娩、创伤、感染,以及医源性损伤如妇产科手术和放射治疗等。在发达国家,大部分泌尿生殖道瘘由医源性损伤导致;在我国,近年来医源性泌尿生殖道瘘的发病也呈明显上升趋势[1,2]。由于该病患者的异质性较大,临床上处理方法较多,不存在绝对首选的治疗方式,应在仔细进行个体化评估后积极治疗。本文将对医源性损伤导致的女性泌尿生殖道瘘的发病和治疗策略进行探讨。
    • 常坤辉; 王胜利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膀胱阴道瘘(VVF)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1年10月6例接受腹腔镜下VVF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手术方法进行分析,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6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00~150min。术中出血量50~150ml。随访3个月,无一例出现漏尿。结论腹腔镜下VVF修补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苑会晶; 郭良云; 胡萍
    • 摘要: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在诊断膀胱阴道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膀胱阴道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7例膀胱阴道瘘均为单一瘘口,瘘口大小5~25 mm,超声表现为膀胱后方阴道内不规则形无回声(26/27,96.3%),排尿后变小或消失(24/27,88.9%);膀胱与阴道之间壁局部变薄或中断(24/27,88.9%);膀胱进入阴道的蓝色多普勒信号,探头加压后多普勒信号增强(24/27,88.9%);阴道进入膀胱的红色多普勒信号,探头减压后多普勒信号增强(21/27,77.8%)。结论膀胱阴道瘘具有膀胱后方阴道内积液、膀胱与阴道之间壁变薄或中断、膀胱阴道之间双向多普勒信号及多普勒信号强度随着两者之间压力差变化等超声特征,超声能明确瘘口的大小、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动态观察膀胱与阴道之间的尿液分流,在诊断膀胱阴道瘘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段海峰; 程天乐; 薛康颐; 夏明; 杨建昆; 刘存东
    • 摘要: 膀胱阴道瘘是指膀胱和阴道之间存在的异常解剖通道,以反复阴道漏尿为主要症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是最常见的泌尿生殖瘘类型。在发达国家中,膀胱阴道瘘多见于妇科手术造成的医源性损伤,发生率约1/1800[1]。一些研究报道单纯子宫切除术后,膀胱阴道瘘发生率0.5%;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膀胱阴道瘘发生率高达10%[1-2],其他原因还包括难产、盆部肿瘤放疗、车祸外伤、炎症感染等[3-4]。约有5%~11%的患者可以通过早期留置导尿管等保守治疗,使得瘘口愈合,大部分患者仍需要手术治疗[5]。经阴道、经腹腔以及经膀胱入路是治疗膀胱阴道瘘常用的方式。单孔腹腔镜经膀胱入路手术创伤小,但因“筷子效应”导致手术难度较大,在临床中开展较少;为此我们探讨经阴道辅助单孔腹腔镜经膀胱入路膀胱阴道瘘修补术手术方法,报道如下。
    • 谢华栋; 陈光; 詹谊; 管刚云; 罗建仕; 蒙勇燕; 曾四平
    •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经阴道和经腹术式治疗膀胱阴道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9年9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诊治的14例膀胱阴道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14例患者的手术方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结果:9例患者行改良经阴道途径膀胱阴道瘘修补术,平均手术时间(106.9±29.4)min,平均住院时间(7.2±2.8)d,平均术中出血(9.2±7.3)ml.1例患者术后1个月复发,二次行经阴道途径修补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其余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均未复发.5例行开放经腹途径膀胱阴道瘘修补术,平均手术时间(247±22.7)min,平均住院时间(13.6±2.3)d,平均术中出血(187.2±55.1)ml.其中1例经腹手术患者术后2个月再次出现漏尿,二次手术行改良经阴道途径修补,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1例术后出现伤口脂肪液化.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范围3~9个月.结论:改良经阴道途径修补膀胱阴道瘘相对于经腹修补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住院天数少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
    • 刘锋; 徐成党; 吴登龙; 黄盛松; 李超; 刘莺; 周伟东; 蒋挺; 徐晔; 杨涛; 那扎罗
    •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经阴道路径膀胱阴道瘘(V V F)修补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经阴道路径V V F修补术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位年龄48.5(33~62)岁,表现为阴道不自觉漏液.32例为妇科手术医源性损伤,4例为外伤;15例为妇科恶性病变者均无盆腔放疗史.14例瘘口位于膀胱三角区以上,17例瘘口位于膀胱三角区,5例瘘口位于膀胱颈部;瘘口中位直径2.0(0.3~4)cm,均为单一瘘口,距输尿管开口>0.5cm.手术取折刀体位,经阴道置电切镜,以电切环沿瘘口周围切除瘘管黏膜及疤痕组织,沿膀胱阴道间隙切开,分离膀胱、阴道壁,经阴道3-0可吸收缝线分别错位缝合膀胱壁及阴道壁.术后持续留置导尿管2个月以上,行膀胱造影及膀胱镜复查,以阴道漏液消失、膀胱造影剂无渗漏为修补成功标准.修补失败者3个月后以同样方法行修补.结果 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中位手术时间50.5(30~80)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0±0.8)d.中位随访时间22(6~30)月.结果 显示:31例(86.1%)1次修补成功;5例第1次修补失败,分析显示第1次修补失败病例在既往手术史比率(60.0%vs 6.5%)、中位瘘口直径(3.0 cm vs 2.2 cm)及中位手术时间(60.0 min vs 50.0 min)均高于修补成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修补失败患者3个月后膀胱镜检查皆见瘘口缩小,以同样方法行第2次修补,均获成功.所有患者术后尿控可,无尿潴留.结论 VVF修补术创伤小、学习曲线短,且患者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是一种有推广价值的手术方法,适用于瘘口较小、无盆腔放疗史的患者.
    • 杨洋; 陈宇珂; 车新艳; 吴士良
    • 摘要: 目的:分析影响经阴道修补膀胱阴道瘘(vesicovaginal fistula,VVF)失败的预后因素.方法:应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接受经阴道膀胱阴道瘘修补手术失败的15例患者为病例组,检索同一时间范围内由同一术者进行经阴道膀胱阴道瘘修补成功的患者,按照1∶4匹配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膀胱阴道瘘病因、伴随泌尿生殖系统畸形情况、修补次数、瘘口特征、手术过程、术后恢复等因素是否具有差异,分析经阴道修补膀胱阴道瘘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BMI(26.3±3.9)kg/m2,阴道内瘘口直径(1.5±0.8) cm,经阴道修补的手术时间(111.8 ±19.8) min,伴随泌尿生殖系统畸形比例4/15,多次经阴道修补比例13/15,同期接受输尿管再植比例6/15,术后发热比例5/15;对照组BMI(23.9±3.0)kg/m2,阴道内瘘口直径(0.8±0.5) cm,经阴道修补的手术时间(99.9±19.7) min,伴随泌尿生殖系统畸形比例2/60,多次经阴道修补比例18/60,同期接受输尿管再植比例5/60,术后均无发热.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BMI高(P =0.013)、阴道内瘘口直径大(P =0.002)、经阴道修补的手术时间长(P =0.027)、伴随泌尿生殖系统畸形比例高(P =0.013)、多次经阴道修补比例高(P <0.001)、既往初次修复时同期接受输尿管再植比例高(P =0.006)、经阴道修补术后发热比例高(P <0.001).选取瘘口直径、伴随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经阴道多次修补、既往接受过输尿管再植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后退法进行影响因素筛选.多因素分析显示瘘口直径≥1 cm(OR=10.45,95%CI=1.90 ~57.56,P=0.007)、经阴道多次修补(OR=16.97,95%CI =3.17 ~90.91,P=0.001)是经阴道修补VVF失败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瘘口直径≥1 cm、经阴道多次修补是经阴道修补VVF失败的独立预后因素.
    • 丁一郎; 周辉良; 曹林升; 杨鹏; 陈强; 黄海林; 唐松喜
    • 摘要: 目的 本研究通过调查膀胱阴道瘘(VVF)患者术后女性的性功能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提高术后性生活质量.方法 通过电话联系、书信形式或门诊随访,采用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调查患者术前及术后至少6个月后的性功能状况,分析术后性功能与手术途径及次数的关系.按手术方式分为经阴道途径组及经腹部途径组;并按手术次数分成三组:单次修复成功组、两次修复成功组及多次修复成功组.结果 51例患者术后FSFI评分表总分(19.58±4.35)分,较术前评分(13.35 ±9.62)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性欲望、性活动时阴道润滑、性生活满意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主观性唤起、性高潮、性交痛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组与经腹腔组患者的FSFI评分表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修复组、两次修复组、多次修复组患者的术后FSFI评分表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VF患者性功能障碍病情严重,瘘修补成功可改善患者的性功能,手术径路及次数与术后性功能可能并无相关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