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腱鞘

腱鞘

腱鞘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43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肿瘤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67篇;相关期刊111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骨伤、临床骨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5年中德纳米生物技术国际会议等;腱鞘的相关文献由1003位作者贡献,包括汤锦波、刘珅、刘军等。

腱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5 占比:38.1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23%

专利文献>

论文:267 占比:61.66%

总计:433篇

腱鞘—发文趋势图

腱鞘

-研究学者

  • 汤锦波
  • 刘珅
  • 刘军
  • 汤文凯
  • 范存义
  • 朱哲
  • 田恒
  • 瞿文瑞
  • 蔡传栋
  • 侯赫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肖成伟; 朱宗东; 魏丹; 唐孝明; 胡豇
    • 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保留腱鞘修复Ⅱ区拇长屈肌腱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9月-2020年6月,对35例Ⅱ区拇长屈肌腱损伤患者采用改良Kessler法修复同时完整地保留屈肌腱鞘,所有患者均行急诊手术修复,观察术后临床效果以及并发症。结果术后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无肌腱断裂发生,肌腱粘连1例。术后对35例进行3~9个月随访,平均5.5个月。根据屈肌腱修复术后Kleinert评定标准,治疗的优良率为91.4%。结论保留腱鞘急诊修复Ⅱ区拇长屈肌腱损伤的手术方法安全有效,能有效地恢复拇指屈曲功能。
    • 摘要: 我右手拇指在弯曲和伸直的时候很痛,有卡住的感觉,还会有“咔咔”的响声,这是怎么回事?湖南尹女士尹女士:根据您的描述,考虑可能是“手指屈肌腱鞘炎”,也称扳机指或弹响指。腱鞘是近关节处的半圆形结构,环形包绕肌腱组织,起到固定肌腱的作用。我们手部的活动靠肌腱在腱鞘内的滑动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肌腱与腱鞘会产生相互摩擦,如果两者摩擦过度就会引起炎症,导致腱鞘炎。
    • 孟颖博; 王学昌; 张董喆; 马迎存; 程少丹; 赵明宇
    • 摘要: 拇指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是因拇指指屈肌腱在掌指关节处反复摩擦,引起肌腱和腱鞘组织炎症水肿、变性、增生、肥厚,形成狭窄,导致病人指关节周边疼痛与手指活动受限,影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1]。目前临床治疗方式多为针灸、神经阻滞等非手术治疗,虽对早期轻度腱鞘炎效果较好并能避免肌腱受损[2],但对以卡压为主的中重度腱鞘炎。
    • 梁广波
    • 摘要: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由于拇指或腕部频繁活动,或长时间不正确的用力,使桡骨茎突外的拇长展肌腱及拇短伸肌腱反复摩擦鞘管,发生局部充血、水肿、渗出等,进而导致鞘管壁不断增厚而变狭窄,造成肌腱在腱鞘内的滑动受阻,出现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 叶思丹
    • 摘要: 目的 分析手腕部腱鞘巨细胞瘤的超声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56例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手腕部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肿块具体位置及大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图像、肿块病理组织结构.结果 56例患者中,3例肿块位于手掌部位,4例肿块位于小指部位,3例肿块位于无名指部位,20例肿块位于食指部位,16例肿块位于拇指部位,10例肿块位于腕关节部位;肿块大小为0.3 cm×0.5 cm~3.5 cm×1.3 cm;手术前超声检查提示54例为单发肿块,2例为多发肿块;经手术治疗后显示2例为多发肿块,54例为单发肿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图像中,27例肿块形态不规则,在其超声图像中,肿块均包裹并缠绕手指生长,且指骨四周骨皮质有显著损伤表现;肿块内部回声均为不均匀低回声,通过观察其肿块部位血流情况,提示有29例肿块内部可观察到较丰富血流信号,7例肿块内部未观察到有血流信号,20例肿块内部可观察到血流信号呈现点状分布;高频超声检查,可观察到手指屈伸运动时,肿块没有因肌腱运动而出现位置改变.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手术病理组织检查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5.71%、10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观察肿块切除表面为灰黄色或灰白色,肿块各部位颜色存在一定差异,但大多数包膜形态较完整;镜下观察可见肿瘤组织主要是由梭形细胞组成,但其中散在分布较多的巨细胞、含铁血黄素、慢性炎症细胞及泡沫细胞,同时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结论 手腕部腱鞘巨细胞瘤实施超声检查,可出现显著特征性改变,有助于临床医师合理制定治疗措施,对改善疾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 丁桂友; 李文涛; 王斌; 董中洋; 谷彬彬; 张桂红
    • 摘要: cqvip:1病例资料患者女,36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右足底内侧出现一肿物,黄豆大小,无不适,行走不受限,未诊治,近半年来,肿物逐渐增大,活动频繁伴有酸胀感,于2021年4月30日来我院就诊。专科检查:右足第1跖趾关节跖侧近端可见3.0 cm×2.0 cm大小肿物,边界清,质韧,活动度差,皮温正常,无压痛,无波动感,右足各趾活动良好,末梢感觉及血运正常。术前超声示:肿物处见不规则无回声区,伴后方回声增强,壁光滑,无回声区内可见散在低回声光点漂浮,未见明显彩色血流信号,考虑腱鞘巨细胞瘤可能、囊肿不除外。
    • 罗雪姣; 李艳丽; 胡亚兰; 冯小剑
    • 摘要: 25岁女性患者,右踝部包块1年余.右踝关节内侧可见2枚鸽蛋大小肤色包块,质韧,与周围组织粘连,无压痛.皮损组织病理:皮下分叶状肿瘤细胞团块,瘤组织内可见大量组织细胞、泡沫细胞及多核巨细胞,瘤细胞团块周围有纤维性结缔组织鞘包绕,可见充满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浸润.诊断:腱鞘巨细胞瘤.手术完整切除后愈合良好,无复发.
    • 朱静华; 丛林
    • 摘要: 封闭疗法也叫"局封",是由局部麻醉演变而来的一种治疗疼痛的方法。最早由前苏联学者阿·维·维许聂夫斯基教授所发明,当时主要是用普鲁卡因注射于神经干周围或软组织中,来阻断外来或内在的"对中枢形成的刺激",起到止痛的作用,以后逐渐发展到与其他药物合用,尤其是与糖皮质激素合用的一种疗法。封闭疗法是一种简单、安全、疗效可靠的消炎、镇痛的治疗方法,对全身各部位的肌肉、韧带、筋膜、腱鞘、滑膜的急慢性损伤或退行性变,骨关节病都适用。由于给药直接,疗效迅速,应用得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为广大患者,尤其是运动员和健身人群所乐意接受。虽然许多人都耳闻过封闭疗法,但对封闭疗法的操作方法、作用和注意事项却并不了解,在此介绍一些相关的知识,供大家参考。
    • 王群; 石宏伟; 胡德胜
    • 摘要: cqvip:1临床资料患者,女,33岁。因"骶尾部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术后4年余,局部复发1年余"于2017年6月3日来湖北省肿瘤医院就诊。患者于2011年10月出现左下肢疼痛,在外院就诊,行理疗、腰椎封闭等治疗后,疼痛症状缓解。2012年7月再次出现疼痛,并逐渐加重,2012年8月15日在武汉同济医院行CT检查示:骶尾部偏左侧占位性病变,考虑脊索瘤可能,见图1A。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