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脱钩分析

脱钩分析

脱钩分析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184篇,主要集中在经济学、农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0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79018篇;相关期刊133种,包括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经济与管理评论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三届中国小水电论坛、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海峡两岸气候变迁与能源可持续发展论坛第六届年会等;脱钩分析的相关文献由481位作者贡献,包括钟太洋、陈英、黄贤金等。

脱钩分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0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9018 占比:99.90%

总计:179202篇

脱钩分析—发文趋势图

脱钩分析

-研究学者

  • 钟太洋
  • 陈英
  • 黄贤金
  • 张文斌
  • 陈兴鹏
  • 万李红
  • 于忠华
  • 仇方道
  • 余乾
  • 关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关伟; 王超男; 许淑婷
    • 摘要: 采用Super—SBM模型、GML模型测度1997—2019年黄河流域9省区的能源生态效率,通过构建脱钩模型,探讨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及能源生态效率的脱钩关系。结果发现:①黄河流域9省区能源生态效率呈增长—下降—增长的趋势,累积增长了15.3%,其中,追赶效率贡献率为41.5%,而技术进步不足。②黄河流域9省区在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呈强脱钩—弱脱钩—强脱钩发展态势,而经济增长与能源生态效率呈强脱钩—弱脱钩—强脱钩—弱脱钩发展态势。
    • 关伟; 王超男; 许淑婷
    • 摘要: 采用Super—SBM模型、GML模型测度1997—2019年黄河流域9省区的能源生态效率,通过构建脱钩模型,探讨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及能源生态效率的脱钩关系。结果发现:①黄河流域9省区能源生态效率呈增长—下降—增长的趋势,累积增长了15.3%,其中,追赶效率贡献率为41.5%,而技术进步不足。②黄河流域9省区在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呈强脱钩—弱脱钩—强脱钩发展态势,而经济增长与能源生态效率呈强脱钩—弱脱钩—强脱钩—弱脱钩发展态势。
    • 雷社平; 樊艳翔
    • 摘要: 运用2001-2019年我国水资源利用情况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数据,用极差化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利用熵权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采取加权算术平均法确定出相关指标的加权算术平均值,并利用DEA-BBC模型计算出我国各年度水资源利用效率。依据DEA-BBC模型下所计算的综合效率值衡量水资源利用效率值,经济协调发展指标的加权算术平均值衡量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由此将两个系统层指标确定到[0,1]区间范围内,大大增加了计算结果的规范性。进而采用Tapio协调发展脱钩评价模型科学性地对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验证两者目前所处的脱钩关系状态。结果表明:2001-2019年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协调发展总体处于强脱钩、扩张负脱钩、弱脱钩状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和经济结构的优化,也体现了我国产业发展对水资源利用依赖程度的降低,明确了我国水资源利用的发展方向应向关键性领域转变,发挥水资源利用的最大优势,提升水资源利用经济效益的转化度。
    • 庄莹
    • 摘要: 文章利用改进的Tapio脱钩模型,分析了我国2001~2017年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脱钩关系,评估了我国在这十六年间的碳减排效果。结果表明2001~2017年我国碳排放量总体上表现为正态分布,成倒U形状。就脱钩状态而言,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强脱钩和弱脱钩阶段,且大部分年份为弱脱钩,总体上脱钩效果较好,但是减排压力依然存在,因此本文在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的节能减排、平衡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 李芳林; 汪家幸
    • 摘要: 文章基于2012—2020年江西省时序数据,通过Tapio脱钩模型和LMDI模型对江西省近年经济与水资源利用的脱钩水平进行测度,并识别出江西省水资源利用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2013—2015年江西省经济与水资源的脱钩状态整体得到较大改善,之后保持基本稳定,且城际波动随年份逐渐减小。经济水平是促进江西省水资源利用的主要因素,人口规模是次要的正向因素;能源结构是抑制水资源利用的主要因素,能源强度和产业结构是次要的负向因素。
    • 张中秋; 劳燕玲; 赵宁俊; 韦金洪; 胡宝清
    • 摘要: [目的]探究土地利用碳排放及其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并进行实证分析,为广东省在“十四五”期间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碳排放系数法,测算广东省2003—2018年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借助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脱钩模型,评估了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情况。采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了影响脱钩情况的主要因素。[结果](1)广东省土地利用碳排放量由2003年的2.39×10^(8) t增加到2018年的6.72×10^(8) t,碳排放总量增加4.33×10^(8) t,年平均增长率达7.2%;(2)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指数总体变化为2003—2008年由0.948 3下降至0.296 9,2009—2015年由0.941 8先增至1.123 6再降至0.257 2,2016—2018年由0.471 9下降至0.416 8。脱钩关系大体经历了“相对脱钩Ⅳ—相对脱钩Ⅱ—绝对挂钩—相对脱钩Ⅰ—相对脱钩Ⅳ—相对脱钩Ⅱ”发展过程,尚未形成稳定的脱钩状态;(3)从碳排放视角来看,产业结构和煤炭消费比例与脱钩关系的关联度为0.748,0.741,是主要影响因素。从经济发展视角来看,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科研经费支出与脱钩关系的关联度为0.782,0.772,是主要驱动因素。[结论]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发展的本质是以碳减排为核心的区域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广东省土地利用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均呈递增趋势,当前阶段虽然土地利用碳排放量的增长率为正值且低于经济发展增长率,但土地利用碳排放量的增速放缓,有利于二者向绝对脱钩状态发展。
    • 汤贵玲; 许峰; 范昕; 王岩; CHAN Eme
    • 摘要: 教育作为经济增长的有力驱动因子,科学探索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时空格局及关联程度对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教育投资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统计数据,分别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脱钩指数方法测度了1997—2017年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时空格局特征以及脱钩关系,揭示两者的时空关联性及演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1)研究期间河南省教育投资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西低东高、北低南高”的空间分布特征。(2)河南省教育投资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Global Moran'I指数总体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然后再增加的趋势。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公共教育投资水平在空间上主要以“High-High”和“Low-Low”两种类型为主,前者主要集中在河南南部,后者主要集中在郑州市周边地市,其他均不显著。(3)扩张负脱钩、弱脱钩和增长连接是河南省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主要脱钩类型,其中扩张负脱钩为主流类型。
    • 郭丰源; 徐剑锋; 徐敏; 张丛林; 王毅
    • 摘要: 水资源短缺是我国非常严峻的问题,工业用水是我国水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用水领域,如何正确处理我国工业发展和水资源利用的关系对有效利用水资源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当前中国工业用水的现状,面临的形势,以及影响我国工业用水变化的因素,结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及脱钩方法耦合分析了中国工业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系统节水观、建立价格促进节水措施推广机制、合理有效开源节流的对策建议。
    • 赵祺; 张云岭; 崔晨; 张秀文; 齐遵利; 孙绍永
    • 摘要: 为确定河北省海水养殖贝类、藻类的固碳能力,根据河北省近8年的养殖产量,参考有关贝藻含碳率,测算出养殖贝类、藻类的总固碳量;并利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了海水贝藻养殖固碳与海水贝藻养殖经济的关系。结果表明:2012—2019年河北省贝藻总固碳量为334448.47 t,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226311.07 t,创造经济价值约为0.62亿元;2012—2019年河北省海水贝藻养殖碳汇与海水贝藻养殖经济脱钩关系呈现弱脱钩、扩张连接、强脱钩、弱负脱钩和扩张负脱钩等5种类型。根据上述数据表明,河北省海洋碳汇作用巨大,今后应大力合理发展碳汇渔业产业。
    • 刘洪妍; 李梦茹; 刘淑娴; 李奕
    • 摘要: 通过对2011-2020年河南省18个省辖市经济增长与空气污染的指标进行测算,运用脱钩模型对城市进行分类,分析各市的脱钩状态。结果为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大部分城市的脱钩状态有所好转,由扩张负脱钩或扩张连接转变为弱脱钩状态,弹性系数大于1.2或在0.8~1.2区间上减少到弹性系数在0~0.8之间。小部分城市达到强脱钩状态,弹性系数小于0,即在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状况并没有发生明显的恶化,甚至有所改善。从而得出结论,2011-2020年河南省空气污染与经济发展的脱钩状态有所改善,区域间差异缩小。因此应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促进经济与环境的绿色健康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