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脑血肿

脑血肿

脑血肿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35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外科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7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2705篇;相关期刊151种,包括医疗卫生装备、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国民族医药学术交流暨《中国民族医药杂志》创刊10周年庆典大会、首届中国中青年神经外科医师论坛等;脑血肿的相关文献由56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克玲、黄启福、何为等。

脑血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7 占比:1.53%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2705 占比:98.43%

总计:12908篇

脑血肿—发文趋势图

脑血肿

-研究学者

  • 李克玲
  • 黄启福
  • 何为
  • 伍建林
  • 巨阳
  • 杨力
  • 蒋宇皓
  • 严京
  • 孙晓军
  • 孙景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金波; 盛青松
    • 摘要: 目的:研究自拟清热化瘀利水方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脑血肿量、神经功能及过氧化脂质(LP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期间95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7例给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48例联合自拟清热化瘀利水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脑血肿量、血液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肿体积、周围水肿带体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过氧化脂质(LP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清热化瘀利水方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出血患者效果显著,能够促进血肿消退,强化神经功能,改善血液学指标。
    • 程晓青; 施佳倩; 吴航; 周长圣; 朱武生; 卢光明
    • 摘要: 目的:探讨CTA源图像(CTASI)上缺血脑组织CT值变化率结合多种临床和影像学指标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脑实质出血(PH)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本院2016-2020年因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导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172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患者行CT平扫和CTA检查。利用自动化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软件,分别在平扫CT和CTASI图像上确定梗死灶的范围,测量并计算所有梗死区(AvCT_(梗死))和对侧非梗死区的平均CT值(AvCT_(非梗死)),基于两者的比值计算梗死灶的CT值变化率。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卒中发作距CT检查的间隔时间、ASPECTS、血管闭塞位置、梗死部位和侧枝代偿情况等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H的预测因素,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其预测效能。当血肿面积>梗死面积的30%时定义为PH2。结果:CTASI上梗死灶的CT值变化率(OR=6.505、5.944;P均<0.05)及患者的NIHSS评分(OR=1.067、1.104;P均<0.05)为PH和PH2的独立预测因素。预测PH时,CTASI上梗死灶CT值变化率的AUC为0.79;CTASI上测量的CT值变化率联合NIHSS评分预测PH的AUC为0.81,相应敏感度为85.71%。预测PH2时,CTASI上CT值变化率的AUC为0.78,联合NIHSS评分后AUC提高至0.84,相应敏感度为92.31%。结论:CTASI上梗死灶的CT值变化率和NIHSS评分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PH的独立预测因素,两者结合能够提高预测效能,尤其是预测的敏感度。
    • 马娟; 赵永; 常明则; 张格娟; 殷艳玲; 赵璐
    • 摘要: 目的研究血栓弹力图参数与脑出血患者脑血肿体积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0年10月西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5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将研究对象分为轻度组(GCS≥13分,50例)、中度组(9分≤GCS≤12分,62例)和重度组(GCS≤8分,38例)。另取同期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四组的血栓弹力图参数以及其与脑血肿体积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的凝血反应时间、凝血形成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中度组、重度组显著长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显著长于中度组(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的血栓最大振幅、凝固角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中度组、重度组显著小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显著小于中度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凝血反应时间、凝血形成时间与脑血肿体积呈正相关(r=0.251,P<0.05;r=0.194,P<0.05),血栓最大振幅、凝固角与脑血肿体积呈负相关(r=-0.221,P<0.05;r=-0.18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凝血反应时间、凝血形成时间、血栓最大振幅、凝固角、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D-二聚体是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参数中的凝血反应时间、凝血形成时间与脑血肿体积呈正相关,血栓最大振幅、凝固角与脑血肿体积呈负相关。且血栓弹力图参数和凝血功能指标是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 王波; 王天磊; 韩媛媛
    • 摘要: 目的基于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研究针刺早期干预立体定向脑血肿抽吸术后患者的疗效机制。方法以本院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治疗的12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立体定向脑血肿抽吸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采用针刺早期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神经功能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8.33%)显著高于对照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6、8、12周后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分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IL-1β、IL-6及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 anisotrophy,FA)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F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血肿抽吸术后采用基于多模态MRI技术以及针刺早期干预,使患者的神经功能显著恢复,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黄刚; 田晓莹
    • 摘要: 高血压脑出血属于较为普遍的一种疾病类型,因血压突然升高导致颅内血管破裂而出血是该疾病的主要发生原因,且该疾病主要是以中老年人群为主,该疾病具有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若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则极易引发脑血肿或脑水肿,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2]。目前,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主要是以降低颅内压、脑水肿缓解等常规治疗为主,但实践发现其总体应用效果并不理想,患者预后较慢[3]。近年来,伴随中医理论的进步与发展,中医治疗逐渐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破血逐瘀汤在脑出血改善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4]。本研究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破血逐瘀汤治疗,以探讨其价值,报告如下。
    • 李涛; 陈凯; 刘耀辉; 邓宏宇; 全显跃
    • 摘要: 目的对U-net网络进行改进,构建相对泛化的深度学习算法,分割及精准评估脑血肿体积以减少人工计算误差,为临床提供新的计算机辅助诊断工具。方法回顾性收集来自2家医院的242例幕上自发性脑出血CT图像以及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训练集(含验证集)192例、测试集50例。基于改进的U-net网络,构建了MSHA-Unet模型对脑血肿进行分割,以人工手动分割血肿体积为标准,对比新模型与多田公式在血肿体积测量中的准确性、稳定性。结果MSHA-Unet深度学习算法血肿分割模型分割血肿体积值更接近人工手动分割结果,与多田公式测量结果相比,新模型算法分割血肿体积测量的百分误差较小,为8.197%,组内相关系数为0.987,96%(48/50)的数据在95%一致性界限(LoA),并且其95%LoA较窄,为1.70~4.06 mL。结论MSHA-Unet网络模型能够较好地解决脑血肿的分割问题,利用数据集建立分割模型,是减少人力成本构建更具泛化能力模型的可行办法。
    • 沈芳芳; 吴婷
    • 摘要: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血肿吸收、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医学研究样本对比法,选取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6例,依照是否应用尼莫地平,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包括外科治疗、康复治疗等。研究组患者口服尼莫地平,初始剂量每次40 mg,每日3次,日最大剂量不超过0.24 g。均治疗2个月。结果研究组脑血肿吸收总有效率为94.7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5.79%(P<0.05)。研究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神经功能康复情况(ESS)评分分别为(82.45±14.36)分和(75.95±8.2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19±12.01)分和(69.04±5.78)分(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预测值、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脑血肿吸收效果好,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黄敏东; 江楠; 邹剑丹
    •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神经内镜技术结合术后控制性引流治疗脑内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6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脑内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术后引流管采用控制性引流;对照组患者行脑内血肿钻孔穿刺引流术.比较两组术后的血肿清除率、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打尿激酶比率、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分以及过度引流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引流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打尿激酶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过度引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镜技术治疗脑内血肿的临床效果要优于血肿钻孔引流术.
    • 张磊; 王翔
    • 摘要: 目的:分析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凝血功能与脑血肿及脑水肿的关系,旨意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文献.方法:实验择取2020年2月15日~2021年2月15日本院神经内科接受疾病治疗的40例自发性脑出血病患为研究样本.收集受试者入院之后相关资料.在此其中包含疾病既往史、年龄、性别等等资料.收集病患入院时、入院4d、入院8d、入院15d的肘静脉血3ml.开展常规性头颅CT扫描操作,记录好出血位置以及扫描时长,分析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凝血功能与脑血肿及脑水肿的关系.结果:脑出血病患各时间段脑血肿以及水肿体积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各时间段的凝血酶峰值、生成潜力、达峰时间对比,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和病患入院后4d、入院8d相比,病患入院后15d凝血酶峰值、凝血酶生成潜力水平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受试者开展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达峰、延迟时间和脑水肿以及脑血肿呈正相关,凝血酶峰值与凝血酶潜力和脑水肿以及脑血肿体积呈负相关,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病患机体凝血功能异常.患者脑水肿体积以及脑血肿体积改变存在相关性.针对病患开展凝血功能检测,有助于预测病患预后情况.
    • 陈从发
    • 摘要: 目的 探究分析依达拉奉联合七叶皂苷钠用于脑出血治疗对改善其脑神经的功能及缩小其脑血肿体积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其划分为两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七叶皂苷钠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NHISS评分以及脑血肿体积的变化情况.结果 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七叶皂苷钠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NSISS评分显著高于单纯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的p值低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脑血肿缩小幅度大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的p值低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脑出血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七叶皂苷钠进行治疗可以使得患者的脑神经功能得到极大改善以及脑血肿体积得到有效减小,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具有优秀的临床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