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脑室外引流

脑室外引流

脑室外引流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771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0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60721篇;相关期刊290种,包括实用临床医药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浙江创伤外科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第七届海峡护理论坛、第二十四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七届航天护理年会等;脑室外引流的相关文献由211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志华、周庆、张伟等。

脑室外引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60 占比:1.08%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60721 占比:98.91%

总计:61391篇

脑室外引流—发文趋势图

脑室外引流

-研究学者

  • 刘志华
  • 周庆
  • 张伟
  • 张富强
  • 张芳英
  • 张高炼
  • 徐娟
  • 曹常在
  • 李佳
  • 杨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廖振华; 廖露娜; 曾星; 刘文俊
    • 摘要: 目的:脑室出血后引发梗阻性脑积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评价Ommaya囊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后梗阻性脑积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脑室出血后梗阻性脑积水患者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26例。对照组脑室外引流治疗,治疗组Ommaya囊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对患者术后3 d、6 d、9 d的血肿清除率以及术后3个月治愈好转率、颅内感染率、迟发性脑积水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术后3 d、6 d、9 d的血肿清除率及术后3个月治愈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颅内感染率、迟发性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mmaya囊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后梗阻性脑积水具有良好效果,不仅能够提升术后血肿清除率、治愈好转率,同时能够降低颅内感染率、迟发性脑积水发生率。
    • 黄晨; 景峰; 唐莲
    • 摘要: 目的运用机械原理曲柄滑块运动设计脑室引流安装支架,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验证其实用性和有效性。方法以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收治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外科行脑室引流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术后使用常规脑室引流装置固定方法,观察组术后使用新型脑室引流安装支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脑室引流装置固定耗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医护人员和对该装置的满意度。结果护士固定观察组脑室引流装置耗时(3.77±0.90)分,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8.87±6.77)分;术后两组患者出血、感染、脱管及头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堵管、过度引流及低颅压头痛的发生率(6.7%、10.0%和20%)均低于对照组(30.0%、33.3%和46.7%)(均P<0.05);且观察患者对住院期间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t=4.721,P<0.05),观察组护士、患者及家属对该装置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室引流安装支架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满意度,对于促进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康复有积极意义。
    • 吴俊
    • 摘要: 目的观察脑室外引流结合Ommaya囊及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接收的88例脑室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取双侧侧脑室常规引流的同时每日开展腰穿放血性脑脊液治疗,观察组于侧脑室额角穿刺外在有较多出血量的一侧进行引流;对于出血量偏少的一侧,在额角后置Ommaya囊后进行囊强穿刺外引流,并脑室外引流5~7 d后,改为腰大池、Ommaya囊持续引流治疗。比较两组颅内感染、持续性脑积水发生率及ADL评分。结果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颅内感染、持续性脑积水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脑室外引流治疗好脑室出血者的同时开展腰大池和Ommaya囊共同持续引流治疗疗效显著,能减少颅内感染、持续性脑积水发生,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机体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 陈星兆; 顾嘉程; 龚如; 章素芳; 曹轲; 毛青
    • 摘要: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术(EVD)闭管试验中的颅内压(ICP)相关参数对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行EVD并脑室型ICP探头置入术治疗的急性闭合性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患者是否死亡、是否合并脑积水行分流手术、是否持续植物状态,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21例)与预后良好组(47例)。在EVD闭管试验期间每隔1 h记录1次ICP值,持续24 h,计算平均ICP变化率(ΔICP)及ICP累积负荷值。比较两组患者的ICP相关参数,并分别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闭管前,两组患者平均IC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管后,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平均ICP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平均ICP变化率和ICP累积负荷值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平均ICP变化率和ICP累积负荷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6(95%CI:0.554~0.819,P=0.0146)和0.727(95%CI:0.580~0.874,P=0.0029);两条ROC曲线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195和25.185。结论对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并置入脑室型ICP探头的患者进行EVD拔管前闭管试验时的ICP相关参数(平均ICP变化率与ICP累积负荷值),对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石晓勇; 汤朱骁; 麻江春; 孙虎; 沈峥; 万曙
    • 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血管内栓塞和脑室外引流治疗后病情持续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167例经血管内治疗的破裂动脉瘤,其中有61例行脑室外引流术,61例中有38例患者预后较好,23例预后不良。回顾性分析38例好转患者与23例预后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进行分析,对颅内动脉瘤破裂经治疗后病情持续恶化的相关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术后初始ICP、每日术后引流液5个危险因素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每日术后引流液少和Fisher分级高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血管内栓塞和脑室外引流治疗后病情持续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GCS评分、Hunt-Hess分级高、Fisher分级高、术后初始ICP高、每日术后引流液少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经治疗后病情持续恶化的重要危险因素,每日术后引流液少和Fisher分级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周海静; 黄建荣; 陈文斗
    • 摘要: 目的 研究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脑室出血患者不同时间颅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20年12月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196例,按照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96例,对照组采用脑室钻孔引流术,观察组采用脑室钻孔外引流联合对侧脑室Ommaya囊植入术。观察两组患者引流天数、颅内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留置引流管时间为(5.38±3.64)d,短于对照组的(7.71±4.6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0,P0.05)。结论 联合应用脑室钻孔外引流联合对侧脑室Ommaya囊植入术治疗脑室出血,可降低患者的颅内感染风险,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其引流管留置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王洪干; 廖招娣; 强荧艳; 钱丽
    • 摘要: 脑室出血、颅内感染等疾病需要进行脑脊液外引流,将脑室或腰大池内血性的或感染的脑脊液通过脑室外引流装置向人体外引流,以达到置换脑脊液和控制颅内压的目的,引流方式包括脑室外引流(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EVD)和腰大池外引流(lumbar cistern drainage,LD)[1]。每日脑脊液的引流量一般不超过500 mL(正常脑脊液分泌量为400~500 mL/d),多数控制在200 mL/d左右,引流速度平均<15~20 mL/h[2-3]。
    • 喻厚丰
    •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开颅夹闭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对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竹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5例高分级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患者接受腰大池引流治疗(对照组),35例患者接受早期开颅夹闭联合脑室外引流(观察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指标、意识障碍改善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评分、格拉斯哥预后(GOS)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急性脑积水、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慢性症状性脑积水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mRS评分、NIHSS评分、ADL评分、GOS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开颅夹闭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高分级aSAH的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早期意识障碍。
    • 武汉; 张永亮; 宋良树; 杨浩
    • 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脑室外引流(EVD)联合腰大池引流(CLD)治疗破入脑室系统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80例破入脑室系统HICH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组(n=42)和B组(n=38),A组采用微创EVD联合CLD引流,B组采用单纯微创EVD引流。比较两组临床恢复情况、血肿清除效果、并发症及预后结果。结果:A组头痛持续时间、脑脊液转清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甘露醇用量少于B组(P0.05),而A组脑积水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恢复情况优于B组(P<0.05),A组术后6个月格拉斯预后评分(GOS)恢复情况优于B组(P<0.05)。结论:EVD基础上联合CLD引流能快速有效清除HICH破入脑室患者血肿,减少甘露醇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脑积水发生风险,患者预后情况良好。
    • 马慧; 杨诞凤; 毛仁玲
    • 摘要: 目的 将脑脊液外引流的最佳证据转化为临床实践,以规范护士的行为,提高脑脊液外引流管理的合格率,提升护理质量.方法 遵循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及证据转化系统,遴选5个维度的最佳证据,在此基础上制定13项审查标准,以此标准实行40例基线审查和证据应用后的40例再审查.结果 通过人员培训及证据转化的临床应用,13项审查标准中除第11项外,其余执行率均上升(x2值为8.889~ 34.290,均P<0.01);脑脊液引流总量控制的合格率由57.5%(23/40)上升至100.0%(40/40),引流速度控制的合格率由40.0%(16/40)上升至100.0%(40/40),健康教育合格率由42.5% (17/40)上升为90.0% (3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21.590、34.290、20.180,均P<0.01).结论 脑脊液外引流管理相关证据的转化推动了循证护理实践,规范了护士的行为及提升了护士专科护理能力,实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也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确保患者安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