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肠吻合术
胰肠吻合术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1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肿瘤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14294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实用临床医药杂志、临床外科杂志、岭南现代临床外科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四届海峡两岸一般外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临床普外科前沿与争论高峰论坛、2010’第十六届全国普外基础与临床进展学术交流大会、2009中国消化外科学术会议等;胰肠吻合术的相关文献由344位作者贡献,包括朱永胜、陈益君、黄建军等。
胰肠吻合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4294篇
占比:99.91%
总计:114401篇
胰肠吻合术
-研究学者
- 朱永胜
- 陈益君
- 黄建军
- 张文杰
- 彭承宏
- 彭淑牖
- 朱学锋
- 刘亮
- 史卫海
- 喻智勇
- 喻诗哲
- 张学文
- 杨永生
- 牟一平
- 王人颢
- 秦仁义
- 蔡强
- 解英俊
- 谭云波
- 马铎
- 丁会民
- 倪卫星
- 倪泉兴
- 刘胜武
- 刘辰
- 刘颖斌
- 史宪杰
- 吕少诚
- 吴育连
- 周勇
- 姜涛
- 孙亚伟
- 孙大林
- 孟子辉
- 季德刚
- 宣巍
- 张丹
- 彭林辉
- 徐近
- 方和平
- 朱学峰
- 朱峰
- 朱胜昌
- 朱茂群
- 李建平
- 杨治平
- 林良武
- 柏尚柱
- 查文章
- 汪邵平
-
-
朱洪银;
霍天宇;
崔王平;
张昕宁;
董烨;
魏志刚
-
-
摘要:
目的 探讨"双U"三步法胰肠吻合术(PJ)在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PD)中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期间行RPD的28例患者病例资料,对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双U"三步法吻合时间为17~35 min,平均23.5 min,术中出血量50~600 ml,平均178.3 ml.术后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3例(8.6%)出现术后胰瘘(POPF),均为B级,经抑制胰液分泌,延长腹腔引流时间及营养支持治疗后痊愈.2位患者出现胃排空延迟,经保守治疗后康复出院.平均术后住院时长13.9 d(3~63 d),无住院期间死亡病例.结论 "双U"三步法PJ操作简便,利于学习,吻合质量安全可靠,愈合快,应用范围广,对减少并发症及降低POPF有一定优势.
-
-
-
-
张文杰;
谭云波
-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胰管空肠黏膜吻合和套入式吻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方法:在中外生物医学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文献质量评价参考Jadad质量评分系统,Meta分析采用RevMan 5.3软件.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胰管空肠黏膜吻合591例,胰管空肠套入式吻合607例.结果显示:两组的总胰瘘发生率[RR=0.83,95%CI:0.65~1.06,P=0.14]、A级胰瘘发生率[RR=1.40,95%CI:0.90~2.19,P=0.13]、B级胰瘘发生率[RR=0.65,95%CI:0.19~2.21,P=0.49]、C级胰瘘发生率[RR=0.95,95%CI:0.40~2.30,P=0.92]、软胰和硬胰的胰瘘发生率[RR=1.06,95%CI:0.79~1.43,P=0.68]、[RR=1.14,95%CI:0.80~1.62,P=0.4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中两种胰肠吻合术后胰瘘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
-
张文杰1;
谭云波1
-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胰管空肠黏膜吻合和套入式吻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方法:在中外生物医学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文献质量评价参考Jadad质量评分系统,Meta分析采用RevMan 5.3软件。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胰管空肠黏膜吻合591例,胰管空肠套入式吻合607例。结果显示:两组的总胰瘘发生率[RR=0.83,95%CI:0.65~1.06,P=0.14]、A级胰瘘发生率[RR=1.40,95%CI:0.90~2.19,P=0.13]、B[RR=0.95,95%CI:0.40~2.30,P=0.92]、软胰和硬胰的胰瘘发生率[RR=1.06,95%CI:0.79~1.43,P=0.68]、[RR=1.14,95%CI:0.80~1.62,P=0.4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中两种胰肠吻合术后胰瘘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
-
姜文营;
王振峰;
秦宪涛;
支庆江;
纪志鹏;
常俊朋;
隋德岭;
汪可
-
-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胰管空肠吻合术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严重胰瘘发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对64例PD患者分别采用改良式胰管空肠吻合方式与间断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方式,其中31例行改良式胰管空肠吻合、33例行间断式胰管空肠吻合,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再出血率、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生率、术后腹腔感染发生率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丽组胰瘘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胰管空肠吻合组术后B或C级胰瘘显著少于间断式胰管空肠吻合组(P<0.05).结论:改良胰肠吻合术可减少术后严重胰瘘的发生率.%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odified pancreaticojejun-ostomy on incidence of severe pancreatic fistula after pancreato-duodenecto my.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64 patients undergoing pancreatoduodenectomy with application of duct-to-mucoca pancreaticcojejunostomy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Interrupted suture technique and modified technique were performed in 31 and 33 patients,respectively.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data during and after pan-creatoduodenectomy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operating time,postoperative morbidity of gastrointestinal,intraabdominal hemorrhage,delayed gastric emptying,and intraabdominal abscess(P>0.05).Although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 (P>0.05),the grades B/C 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 in modified parachute sutur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in interrupted suture group (P<0.05).Conclusion:Modified pancreaticojejunostomy technique in pancreatoduodenectomy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severe postoperativepancreatic fistula.
-
-
郭飞宇;
胡本顺;
熊书名;
朱茂群;
高森;
李建平
-
-
摘要:
目的 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不同吻合方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总结胰肠不同吻合术经验,推广疗效最佳的胰肠吻合方式.方法 收集本院6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资料,其中采用端端胰肠套入式吻合方式34例,端侧胰管对空肠黏膜吻合方式31例.对所有患者的术前、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及分析比较.结果 端端组患者胰肠吻合时间平均为(17.11±5.47) rain;端侧组吻合时间平均为(20.89±4.79) min;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端端组和端侧组在胰管直径与胰管残端长径的比较中,差异亦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均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术式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及较低的并发症,适合广大医师根据术中情况及自己对术式的熟练程度选择应用.
-
-
张文杰;
谭云波
-
-
摘要:
目的: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口内引流与外引流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完成的胰肠吻合口内引流37例和胰肠吻合口外引流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内引流组术后住院时间、胃潴留发生率小于外引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术期均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胰肠吻合口内引流与外引流相比能够减少术后住院时间和胃潴留的发生,更适合临床推广.
-
-
张文杰;
谭云波
-
-
摘要:
目的: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口内引流与外引流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完成的胰肠吻合口内引流37例和胰肠吻合口外引流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内引流组术后住院时间、胃潴留发生率小于外引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胰瘘、腹腔出血、腹腔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术期均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胰肠吻合口内引流与外引流相比能够减少术后住院时间和胃潴留的发生,更适合临床推广.
-
-
郭飞宇;
胡本顺;
熊书名;
朱茂群;
高森;
李建平
-
-
摘要: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不同吻合方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总结胰肠不同吻合术经验,推广疗效最佳的胰肠吻合方式。方法收集本院6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资料,其中采用端端胰肠套入式吻合方式34例,端侧胰管对空肠黏膜吻合方式31例。对所有患者的术前、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及分析比较。结果端端组患者胰肠吻合时间平均为(17.11±5.47)min;端侧组吻合时间平均为(20.89±4.79)min;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端端组和端侧组在胰管直径与胰管残端长径的比较中,差异亦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均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及较低的并发症,适合广大医师根据术中情况及自己对术式的熟练程度选择应用。
-
-
-
-
-
-
秦仁义;
朱峰;
王欣
- 《第四届海峡两岸一般外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临床普外科前沿与争论高峰论坛》
| 2010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壶腹部周围恶性肿瘤患者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后简化捆绑式胰肠吻合的方法和技巧。rn 方法:在2005年3月~2010年5月期间,本人连续完成了323例壶腹部周围恶性肿瘤的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RPD);男性169例,女性137例;发病年龄37~79岁,平均年龄58岁;其中胰头颈部肿瘤151例,胆总管下端肿瘤48例,壶腹部肿瘤55例,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52例。胰肠吻合均采用简化的捆绑式胰肠吻合术:胰腺断端游离3~4cm;将6号或8号硅胶导尿管插入胰管内4~5cm,胰腺断端外硅胶管为6~8cm,用可吸收缝线将其缝合固定在胰腺断端上;胰腺断端交锁缝合止血。将空肠断端外翻2~3cm,电灼损伤粘膜1cm;回复外翻空肠,在空肠断端的系膜及其对侧和两者的中点与胰腺的下缘、上缘和其之间的胰腺被膜各对称性地缝合一针;并将空场套在胰腺断端后打结固定。在确定空肠完整地套在胰腺游离段上后,用1-0的可吸收线将空肠断端捆绑在胰腺游离段上。消化道重建均采用Child法。rn 结果:323例均顺利地完成了简化的捆绑式胰肠吻合;1例胰肠吻合口出血患者于再次剖腹切开胰肠吻合口处空肠缝扎胰腺断端出血点后第3天发生胰漏,病情稳定后,患者带管出院1月后自行痊愈;2例胆总管下端肿瘤和2例胰腺钩突部肿瘤患者分别于术后3d、6d、8d、11d发生胰漏(1.6%),经引流等保守治疗后痊愈。rn 结论:简化的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既简化了操作步骤,简单易行,又安全、可靠;并可明显降低胰漏的发生率和胰漏发生后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