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胡服骑射

胡服骑射

胡服骑射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18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体育、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7篇、专利文献4篇;相关期刊143种,包括军队党的生活、政府法制、当代人(下半月)等; 胡服骑射的相关文献由185位作者贡献,包括唐锐、代彭康、刘胜利等。

胡服骑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7 占比:97.91%

专利文献>

论文:4 占比:2.09%

总计:191篇

胡服骑射—发文趋势图

胡服骑射

-研究学者

  • 唐锐
  • 代彭康
  • 刘胜利
  • 张学生
  • 张笑春
  • 李志虎
  • 李晓克
  • 林青彪
  • 竺小恩
  • 蔚华亮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颜士州(文/图)
    • 摘要: 据说赵武灵王曾在上面欣赏歌舞,观兵马操练。古人用“台上弦歌醉美人,台下橐楗耀武士”来描绘那场面。不过,那“武士”可不同寻常,他们竟是“胡服骑射”。原来,古代战争以车战为主,赵国和匈奴接境,武灵王深感骑兵射击术的厉害,决定学习这种战术。他身先士卒,带头穿胡服,习骑射,终于在全国范围内卓有成效地推行了改革,改革之后的赵国很快就进入了强盛时期,“折酋虏以鞭箠”,“玩秦人于股掌”,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而赵武灵王作为改革的“雄才”也被载入史册。
    • 陈晨
    • 摘要: 设计作为人类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持续而漫长的演进史。在我国,艺术设计可谓自古有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九秋风露越窑开”、“钿螺巧点江千里”,这些典故和诗词都反映出中国历代社会都非常强调造物文明对于提升文化自觉、治理人文环境的重要作用,视设计为拓展人类创造智慧的重要资源。古人在陶瓷、青铜、玉石、髹漆、木工、染织、刺绣等领域,都先后形成堪称彪炳史册的座座高峰,造就了集实用与审美一体的、多民族的工艺传统与设计传统。西方文明中同样拥有悠久的设计历史,传世的设计作品构成人类文明的重要见证。
    • 李永强
    • 摘要: 陈丹青40年前曾经因创作油画《西藏组画》在国内绘画界引起反响和关注,随后他的油画实践道路发生了几次大的转变,转变过程被评论家定性,甚至他本人也承认是一条逐渐走向"退步"的道路。关于这个问题文章尝试从绘画深层的本体原因做一分析,具体方法以"写生"与"文本"的关系作为切入点,通过写生——文本、文本——文本、文本——写生的嬗变过程,概括梳理出陈丹青从西方传统绘画文本转变为以"照相之眼"为文本,对现实观看的"退步"之路。
    • 摘要: 忻州,作为全省面积最大的市,北隔长城揽云朔,南界石岭通太原,西带黄河望陕蒙,东临太行连京冀。地处农牧交错带的忻州自古是抗御北方游牧民族进攻中原的主战场,有"晋北锁钥"之称。战国伊始,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创民族融合、风气改革之先;北魏孝文帝带着宏大而豪华的迁徙队伍越过句注山,推进以"汉化"为中心的改革.
    • 郑州
    • 摘要: 一在古代,马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战争的重要工具。“马”字的字形就是一匹马的形状。现在有很多与“马”有关的成语,如“马到成功”,指的是工作刚开始就取得成就;“青梅竹马”比喻两小无猜的情状。“马”姓得姓于战国时期的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使赵国傲视六国。到赵惠文王时有一个田吏,名叫赵奢,他有征战天下的志向。虽然只是个征收田租的小吏,但他一直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 景志华
    • 摘要: 古代帝王,大都是非正常死亡的,里面充满了阴谋和血腥,就连女皇武则天也不例外。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被小儿子赵何(赵惠文王)活活饿死在沙丘宫。另外,寻求长生不老,吃丹药死亡的也不在少数,秦始皇、唐太宗、雍正皇帝等等,此外还有淫欲无度,精尽人亡的年轻皇帝也不少。被俘虏的、下场最惨的,是两位艺术家才子皇帝,一个叫李煜,一个叫赵佶。
    • 额博
    • 摘要: 呼和浩特市北有一座连绵数百里,峰峦叠翠的山脉,这就是大青山,历史,上又有阴山之称。大青山中部有一条沟叫乌素图.位于呼和浩:特市西北5公里。乌素图为蒙古语,汉意为有水的地方。这里果木茂密、山泉清澈、庙宇林立,赵武灵王曾在这里修筑长城,胡服骑射,操练兵马。
    • 伏婷; 王蓉
    • 摘要: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应时进行了一场规模较大的服饰改革,推行"胡服骑射",对后世影响深远.以胡服骑射服饰改革为研究对象,以胡服骑射的衣衫类别为研究标本,结合历史重大事件以及文献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胡服骑射服饰改革进行对比分析,从设计学角度总结出胡服骑射的衣衫改革的结构与特征及传统造物理念.研究指出,在战国时期统治者已经开始有意识地从服饰功能性出发,在服饰改革中应用人机工程学的概念.并且通过服饰改革在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里对阶级制度发起挑战,缩小贵族与平民之间的服饰尊卑差距.
    • 孙闻博
    • 摘要: 战国中山地处太行东麓交通要地,"邯郸广阳道"与"太原恒山道"交汇于此.然而,赵取中山,《史记》唯强调此举对实现"代道大通"的意义,引人注目.赵在简子、裹子为宗主的奠基开创期,以晋阳为中心,注意向北侧代地发展.伴随君位继承斗争及其他因素,赵先后迁都中牟、邯郸,政治中心转至太行东侧,与代地悬隔疏远.赵武灵王行"胡服骑射",绍述简襄遗志,重以代地为中心,开拓胡地.而攻略中山的战略选择,与当年简裹取代,又有近似之处.主父灭中山,"代道大通",不仅建立邯郸与代地的直接交通联系,而且使赵国东北地与东南地贯通衔接、东部规整疆土首次形成,战略意义重大,并影响战国后期的政治秩序.秦在中山故地复置恒山郡,太行以东的南北联系,此后不断加强.
    • 杨子明
    • 摘要: 战国时赵国改革,胡服骑射。某日赵王纵骑,不慎失坠折断股骨,久治不愈至卧床不起。有医者放言:“能医赵王疾。”赵王问:“如何医?”医者示囊中跌打药,说:“当用千年活人鲜血,调和此药敷伤口,立愈。”赵王曰:“何其谬也!世间哪有千岁之人?”有好事者说,邯郸城里某方士寿数千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