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肌筋膜炎
背肌筋膜炎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6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4499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光明中医、上海针灸杂志、实用中医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2015年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第五届国际特种针法疗法演示暨学术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等;背肌筋膜炎的相关文献由326位作者贡献,包括程爱萍、张波、李伟青等。
背肌筋膜炎
-研究学者
- 程爱萍
- 张波
- 李伟青
- 樊喜
- 黄尧
- Li Weiqing
- Wang haidong
- 刘智明
- 刘金荣
- 周艳
- 姜波
- 姜雪梅
- 张晔
- 易光强
- 杨辉
- 林佳
- 沙岩
- 王斌
- 王海东
- 程书桃
- 苏成康
- 覃家能
- 钟会清
- 陈成
- 陈日新
- 韦书中
- CHEN Hai-peng
- HUANG Liu-he
- 丁喜艳
- 丁常燕
- 丁海涛
- 严伟强
- 于顺龙
- 亚妮
- 付希满
- 付玉凤
- 仲丛丹
- 任翠玉
- 何炯
- 何生
- 何莉平
- 余宗贤
- 侯雨晴
- 俞兴
- 俞杰
- 党仟仟
- 冀占岭
- 冯小波
- 冯旭
- 冯春兵
-
-
覃家能;
唐福宇;
潘慧玲;
范凤杰;
李任
-
-
摘要:
目的:观察新型针具提针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提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毫针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的92.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为5.13%,低于对照组的13.51%(P<0.05)。结论:提针治疗背肌筋膜炎具有明显效果,且优于传统毫针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杨梦琪;
赵明宇;
张向东;
寇赵淅
-
-
摘要:
背肌筋膜炎是临床常见的以背部肌筋膜组织为病变部位的非特异性炎症疾病,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中常用针灸、中药、手法、拔罐、针刀等中医疗法来治疗。本文总结近年来中医疗法治疗背肌筋膜炎的最新治疗研究进展,以期进一步推动中医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
-
吴旭丽
-
-
摘要:
目的:观察齐刺温针灸联合揿针治疗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33例背肌筋膜炎患者,均采用齐刺温针灸联合揿针治疗,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估患者临床疗效及比较治疗前后背部疼痛缓解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33例患者,痊愈7例,显效14例,好转1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治疗前患者VAS评分为6(5,7)分,治疗后为2(1,3)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刺温针灸联合揿针治疗背肌筋膜炎,疗效确切。
-
-
左颖欣;
黎惠芳;
王贤
-
-
摘要:
目的 观察推拿联合中频和蜡疗治疗急性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急性背肌筋膜炎患者66例,按VAS评分将患者均衡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给予推拿、蜡疗、中频治疗,对照组只给予蜡疗、中频治疗.两组患者在康复治疗5天后对患者VAS得分及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 经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推拿联合中频和蜡疗治疗急性背肌筋膜炎,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
-
-
覃家能;
刘湘慧
-
-
摘要:
背肌筋膜炎是发生于背部肌肉、肌腱等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临床上常表现为背部弥漫性钝痛、活动受限,近年来背肌筋膜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据近几年临床研究报道,各类针法在背肌筋膜炎的治疗中应用广泛,例如小针刀、浮针、电针等均有显著疗效.文章将对近年来各类针法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进行综述,并对现研究中的不足进行分析.
-
-
马力颖;
宫树丰;
战军林;
付玉凤
-
-
摘要:
目的:观察围刺法结合热敏灸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予单纯热敏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围刺法治疗,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10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疼痛分级指数(PRI)、现有疼痛强度(PP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27/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2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RI、VAS、PP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围刺结合热敏灸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热敏灸治疗.
-
-
赵春梅;
管遵惠
-
-
摘要:
目的:探讨管氏飞翅三穴配合热敏灸拔罐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组给予管氏飞翅三穴配合热敏灸、拔罐治疗.治疗10 d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31/32),高于对照组的56.25%(1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管氏飞翅三穴配合热敏灸、拔罐治疗背肌筋膜炎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
-
蒋丽华;
叶国栋
-
-
摘要: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掌擦法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掌擦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每2d做1次治疗,连续治疗7次,共2w.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功能障碍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及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功能障碍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针灸联合掌擦法治疗背肌筋膜炎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VAS评分和功能障碍评分.
-
-
-
-
尚颖;
王海泉;
张亚微;
程宽;
罗萌萌;
王伟;
王娜娜
- 《世界中联外治方法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背肌筋膜炎又名背肌纤维炎,主要由风寒湿邪、外伤、劳损引起,使得背部肌筋膜及肌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和纤维性变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笔者采用十字灸法治疗背肌筋膜炎19例,《神灸经纶》言“灸者温暖经络宜通气血,使逆着得顺,滞者得行”。《医学入门》云“寒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可见艾灸直接作用于背肌筋膜炎病变部位,辨证论治,治病求本。十字灸法又将中药、姜泥、经络、艾绒、热力等诸多作用联合运用,将各自优势发挥至最大化,故而疗效显著。
-
-
Li Weiqing;
李伟青;
Wang haidong;
王海东
- 《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2017年》
| 2017年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刀不同进针深度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研究共纳入90例背肌筋膜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浅刺组和深刺组2组,其中浅刺组45例,深刺组45例,根据针刀“经筋理论”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每3日1次,4次为1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患者的疼痛情况,并于治疗结束后评定2组患者的总体疗效. 结果:①疼痛情况.治疗前2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VAS分值均有下降,且浅刺组均优于深刺组,2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临床疗效.浅刺组有效率95.56%;深刺组有效率82.22%,浅刺组的疗效优于深刺组,2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基于“经筋理论”的针刀浅刺治疗背肌筋膜炎患者其疼痛程度及疗效均优于深刺组.
-
-
Li Weiqing;
李伟青;
Wang haidong;
王海东
- 《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刀不同进针深度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研究共纳入90例背肌筋膜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浅刺组和深刺组2组,其中浅刺组45例,深刺组45例,根据针刀"经筋理论"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每3日1次,4次为1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患者的疼痛情况,并于治疗结束后评定2组患者的总体疗效. 结果:①疼痛情况.治疗前2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VAS分值均有下降,且浅刺组均优于深刺组,2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临床疗效.浅刺组有效率95.56%;深刺组有效率82.22%,浅刺组的疗效优于深刺组,2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基于"经筋理论"的针刀浅刺治疗背肌筋膜炎患者其疼痛程度及疗效均优于深刺组.
-
-
樊建林;
何炯
- 《2015年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后拔罐结合悬灸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选取肩外俞透肩中俞、胛缝、阿是穴、肺俞透风门、大椎、天宗、肝俞透膈俞、阳陵泉等穴位埋线后拔罐结合悬灸治疗.结果:52例中,痊愈36例,占69.2%;有效16例,占30.8%,总有效率达100%.结论:穴位埋线后拔罐结合悬灸治疗背肌筋膜炎具有良好疗效.
-
-
李伟青
- 《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观察小针刀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为项背肌筋膜炎提供一种全面、有效的疗法.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单盲试验方法,分为针刀治疗组32例,针灸治疗对照组32例.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P<0.05,组间治疗前后比较,*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2.结论:针刀治疗背肌筋膜炎的近期效果明显比针灸治疗背肌筋膜炎的效果更优,是治疗背肌筋膜炎值得推广使用的有效方法之一.
-
-
CHEN Hai-peng;
陈海鹏;
HUANG Liu-he;
黄柳和
- 《第五届国际特种针法疗法演示暨学术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观察挑罐法配合TDP照射与电针治疗背肌筋膜炎的疗效差异,寻找治疗本病的较佳疗法.方法:将100例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应用挑罐法配合TDP照射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90.0%(45/50),总有效率100.0%(50/50);对照组临床治愈率70.0% (35/50),总有效率80.0%(40/5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挑罐法配合TDP照射治疗背肌筋膜炎临床疗效显著,是治疗本病的较佳疗法.
-
-
钱小路;
尤艳利;
周爽
- 《第四届全国微创针刀学术年会暨第五次湖北省针灸学会针刀学术交流会会议》
| 2012年
-
摘要:
背肌筋膜炎在临床上很常见,使用传统的针灸、推拿疗法疗程长、疗效有限,而针刀闭合性手术治疗背肌筋膜炎疗效颇佳.本文现将近年来针刀治疗筋膜炎的文献加以综述,介绍了单纯针刀治疗、小针刀配合其他治疗方法以及改良针具的小针刀疗法,并指出针刀治疗背肌筋膜炎有非常满意的疗效,但从目前的临床研究资料来看,针刀治疗背肌筋膜炎的研究方法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提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