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肿物

肿物

肿物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815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6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16篇;相关期刊313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一届北京全国血管外科学术会议、吉林省第二届临床细胞学学术会议等;肿物的相关文献由2072位作者贡献,包括崔立刚、李立、崔建春等。

肿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96 占比:85.4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37%

专利文献>

论文:116 占比:14.23%

总计:815篇

肿物—发文趋势图

肿物

-研究学者

  • 崔立刚
  • 李立
  • 崔建春
  • 柳青峰
  • 董齐
  • 李勇
  • 苏畅
  • 赵海东
  • 何萍
  • 刘海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梁超
    • 摘要: 三个月前,王先生(化名)在工作时不小心磕破了嘴唇,小小的磕伤并未引起他的重视,王先生没有做任何处理。之后嘴唇破损处不但没有任何好转,竟还长出了一个肿块,并且在一周之内迅速长大成了“一元硬币”大小的肿物,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 邹清艺; 古展亮; 叶兰静; 吴英宁
    • 摘要: 汗腺癌(sweat gland carcinoma,SGC)是一种罕见皮肤附属器恶性肿瘤,其临床皮损形态缺乏特异性,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特点确诊,由于SGC临床症状隐匿且原发病灶体积小而规则、对邻近组织不体现出明显的侵袭性,临床上往往倾向于往良性疾病考虑,从而导致患者失去最佳的诊疗时期,因此,从影像学的角度探究SGC的原发灶及其转移灶特点,能够为临床诊治SGC提供一定的诊断价值。笔者报道1例诊断为汗腺癌并全身多发转移的年轻女性患者,该患者影像检查资料齐全且发病年龄、肿瘤转移征象独特,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SGC的认识,从而为临床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王书军; 温从吉; 倪清干; 李连; 刁永力
    • 摘要: 目的:探讨胸廓内动脉第2肋间隙穿支皮瓣在胸骨前肿物切除后创面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9年1月笔者科室收治8例胸骨前肿物患者,术后病理示瘢痕疙瘩5例,基底细胞癌2例,鳞状细胞癌1例.术中将肿物完整切除后送病理显示边缘基底阴性后,解剖胸廓内动脉第2肋间隙穿支皮瓣旋转修复创面,供瓣区皮下充分游离后减张缝合.结果:8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功能及形态较为满意.结论:胸廓内动脉第2肋间隙穿支皮瓣适用于胸骨前肿物切除后创面的修复,可获得良好的功能和形态.
    • 毛天球
    • 摘要: 腮腺咬肌区和上颈侧区表现为肿块的疾病比较多,有必要进行细心的鉴别,才能提高诊断的正确率.其中,最多见的是肿瘤和炎症两大类疾病.肿瘤有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之分,各种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也有各自的特点.炎症也有慢性炎症和急性炎症的区别.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疾病,也以肿块的形式出现.现归纳于此,供参考.
    • 刘佳梅
    •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头皮-颌面部肿物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头皮-颌面部肿物患者60例,所有患者采用磁共振进行检查后,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磁共振诊断头皮-颌面部肿物良恶性的检验效能.结果:经病理确诊的60例良性与恶性头皮-颌面部肿物患者,采用磁共振检查出良性39例,恶性21例;经病理检查确诊良性40例,恶性20例.磁共振诊断头皮-颌面部肿物的敏感度为90.48%,特异度为97.44%,准确率为95.00%.磁共振对良恶头皮-颌面部肿物的包膜、钙化和边界检测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病理结果金标准做对照,绘制ROC曲线,磁共振曲线下面积为0.913,标准误0.046.结论:磁共振对鉴别诊断对头皮-颌面部肿物良恶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具有诊断效能高、可重复性强、安全性高等特优点.
    • 唐朝华; 黄梅卉; 黄强; 蒋江梅; 薛鹏; 冯烨
    • 摘要: 目的:探索分析在多层螺旋CT精确引导下实施肺外周肿物穿刺活检术的临床效果及优势.方法:将肺外周肿物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150例均以拍片或纤支镜方式获取样本,研究组150例均在多层螺旋CT精确引导下实施穿刺活检.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病理检出率高达100.00%,显著性超过对照组的94.67%(P>0.05).研究组一次检查成功率高达93.33%,显著性超过对照组的70.00%(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3.33%,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在多层螺旋CT精确引导下实施肺外周肿物穿刺活检,可以更准确定位,更安全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李祥玉; 顾雪香; 葛倩文
    • 摘要: 目的 研究超声内镜及CT诊断食管黏膜下肿物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经胃镜检查显示食管黏膜下肿物的10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内镜及CT检查,均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分析所有患者病理结果、超声内镜及CT表现,比较这两种方法在判断食管黏膜下不同大小肿物良恶性方面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结果 所有患者病理结果显示,8.74%为恶性肿瘤,均为恶性间质瘤;91.26%为良性肿瘤.超声内镜显示良性肿块边界清晰,表面光滑,可见均匀或欠均匀低回声团块;恶性肿块边界模糊,可见混合回声团块.CT显示良性肿块形态规则,可见椭圆形实性肿块,边界清晰;恶性肿块密度欠均匀,边界模糊,强化不均匀.超声内镜与病理检查一致性较好(Kappa=0.797,P<0.05),CT与病理检查一致性一般(Kappa=0.415,P<0.05).超声内镜诊断符合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cm肿物中,超声内镜、CT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较好(Kappa=1.000、0.800,P<0.05);1~2 cm肿物中,超声内镜与病理检查一致性一般(Kappa=0.470,P<0.05),CT与病理检查一致性较差(Kappa=0.356,P<0.05);<1 cm肿物中,超声内镜与病理检查一致性一般(Kappa=0.642,P<0.05),CT与病理检查不存在一致性(P>0.05).结论 超声内镜和CT对食管黏膜下>2 cm肿物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值得推广.
    • 黄晓健; 陈峥; 陈炫幸; 胡英良; 赖婵; 崔晋; 宋琼
    •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股沟淋巴结肿物的CT表现及诊断思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侧腹股沟淋巴结肿物的病例资料,全部病例术前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并总结腹股沟淋巴结肿物的CT表现.结果 20例中包括良性肿瘤6例和恶性肿瘤14例.(1)转移瘤9例,年龄37~66岁,均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肿物呈进行性增大;CT上7例边界欠清,密度欠均匀,增强呈环形强化或不规则强化.均为腹股沟浅表淋巴结.上内侧组6例,原发恶性肿瘤位于外阴或盆腔;垂直组3例,原发肿瘤位于下肢.(2)淋巴瘤5例,年龄46~76岁,血乳酸脱氢酶(LDH)均升高;4例缓慢增大、触诊质硬.CT上4例密度均匀,1例呈融合改变,1例融合并呈包膜外侵犯,边界欠清;增强轻-中度强化.(3)Castleman病2例,年龄22及30岁;均为高球蛋白血症;CT平扫密度均匀,边界光整,1例点状钙化灶;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4)木村病1例,26岁,为缓慢增大无痛性肿块;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清IgE升高;CT平扫密度均匀,边界欠清,增强见增生血管影,中度均匀强化.(5)淋巴结IgG4相关性疾病1例,27岁,肿物进行性增大、压痛;血清IgG4阳性浆细胞升高;CT平扫密度均匀,边界清,增强后中度均匀强化.(6)结核2例,年龄22及25岁;低热、压痛;实验室检查PPD阳性;密度不均,边界不清,呈厚壁不规则强化.结论 通过MSCT上的定位特点和影像表现,结合年龄、临床资料及血清学检查,能较准确的区分和诊断单侧腹股沟淋巴结源性肿物.
    • 唐朝华; 黄梅卉; 黄强; 蒋江梅; 薛鹏; 冯烨
    • 摘要: 目的:探索分析在多层螺旋CT精确引导下实施肺外周肿物穿刺活检术的临床效果及优势。方法:将肺外周肿物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150例均以拍片或纤支镜方式获取样本,研究组150例均在多层螺旋CT精确引导下实施穿刺活检。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病理检出率高达100.00%,显著性超过对照组的94.67%(P>0.05)。研究组一次检查成功率高达93.33%,显著性超过对照组的70.00%(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3.33%,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在多层螺旋CT精确引导下实施肺外周肿物穿刺活检,可以更准确定位,更安全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