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股疝

股疝

股疝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2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篇;相关期刊195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河南外科学杂志、临床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二届疝与腹壁外科(上海)国际论坛、2011中国外科周、第十七届中国医院管理学术年会等;股疝的相关文献由693位作者贡献,包括乔峰、康俊升、王焱等。

股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4 占比:98.48%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1.22%

专利文献>

论文:1 占比:0.30%

总计:329篇

股疝—发文趋势图

股疝

-研究学者

  • 乔峰
  • 康俊升
  • 王焱
  • 何少武
  • 庄璐
  • 康玉宝
  • 杨林
  • 盛建华
  • 聂磊
  • 陈开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蒋童新; 乔树平; 尚培中; 苗建军
    • 摘要: 腹股沟脂肪疝是指由于重力或腹腔内压力作用于盆底腹膜外脂肪组织,发生生理性坠积或病理性增生后经腹壁簿弱区向外突出形成的无疝囊的特殊类型疝。临床上与腹股沟斜疝、直疝或股疝并存的复合性脂肪疝较多见,无上述腹股沟疝存在的单纯性腹股沟脂肪疝临床少见,此类患者由于腹腔镜手术中看不到明确的疝囊,常使术者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1-2]。
    • 保梅; 英庆龙; 姜帅; 陈鑫; 邢茂青
    • 摘要: 腹股沟疝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约95%以上为斜疝[1],股疝、直疝等罕见疝在儿童中极为少见,患病率不到2%[2]。随着腹腔镜技术广泛应用于小儿外科,小儿腹股沟直疝的临床确诊率较以前明显增加,患病率为0.98%~4%[1,3,4]。小儿同侧腹股沟斜疝合并直疝更为少见,术前往往难以确诊,通常在腹腔手术中才被发现[5]。
    • 罗云; 黄勇军; 陈文贞
    • 摘要: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扫描联合影像后处理在腹股沟疝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收集云浮市中医院2020年5月~2021年8月住院、门诊确诊或疑似腹股沟疝的70例患者资料,进行全腹或盆腔行CT容积扫描,部份患者可行增强扫描,观察多排螺旋CT扫描联合影像后处理诊断斜疝、直疝、股疝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以及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显示情况和疝囊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结果:70例患者中斜疝56例,直疝8例,股疝6例。多排螺旋CT扫描联合影像后处理诊断斜疝的灵敏度为96.67%,特异度为95.24%,阳性预测值为98.31%,阴性预测值为90.91%,准确率为96.30%;多排螺旋CT扫描联合影像后处理诊断直疝的灵敏度为91.67%,特异度为97.10%,阳性预测值为84.62%,阴性预测值为98.53%,准确率为96.30%;多排螺旋CT扫描联合影像后处理诊断股疝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均为100.00%。冠状位腹股沟区显示最佳,腹壁下动脉显示率100%;矢状位腹股沟区结构显示率也较高,其腹壁下动脉显示率97.14%;横断位大部分腹股沟区结构能够显示,但少数结构,如腹股沟韧带难以显示。斜疝自腹股沟管内环至腹股沟管,疝囊处在腹壁下动脉外侧;直疝从直疝三角疝出,疝囊处在腹壁下动脉内侧。股疝从股三角疝出,疝囊处在腹股沟韧带后下方、耻骨结节的外侧。结论:多排螺旋CT扫描联合影像后处理对腹股沟区解剖结构的显示情况较好,对斜疝、直疝和股疝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临床上值得推广。
    • 范国勇; 姚干
    •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腔隙韧带切开治疗嵌顿股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疝和腹壁外科2012年1月至2019年8月腹腔镜下腔隙韧带切开治疗嵌顿性股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 32例嵌顿股疝患者行腹腔镜下腔隙韧带切开术治疗,24例采用经腹腹膜前途径,8例采用完全腹膜外途径.32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26例,无肠管副损伤,无因复位不成功嵌顿内容物而中转开腹,4例患者肠坏死、1例患者肠穿孔中转开腹行肠切除术,1例患者膀胱损伤于腔镜下修补.手术时间45~180 min,平均手术时间(101.08±43.62)min;出血量2~50 ml,平均出血量(12.3±8.5)ml;住院时间3~15 d,平均住院时间(5.31±2.96)d.术后22例皮下气肿,13例血清肿,1例患者伤口感染经换药治愈,1例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好转.随访6~48个月,1例腹股沟斜疝复发,无补片感染发生.结论 腹腔镜下腔隙韧带切开术治疗嵌顿性股疝可以避免肠管副损伤,降低中转开腹的可能,且该术式微创、术后恢复快、再发率低.
    • 章家强; 蔡亲磊; 詹兴云
    • 摘要: 目的 分析腹股沟斜疝、直疝及股疝多排螺旋CT影像学特点及鉴别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万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股沟斜疝、直疝及股疝患者共120例,总结三种疝多排螺旋CT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要点.结果 多排螺旋CT诊断斜疝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5.24%、95.83%、95.45%;诊断直疝分别为92.86%、96.15%、95.45%;诊断股疝分别为100.00%、94.64%、95.45%;斜疝位于耻骨结节前内侧比例高于直疝、股疝(P<0.05);直疝位于耻骨结节前外侧、检出新月征比例高于斜疝、股疝(P<0.05);股疝位于耻骨结节后外侧比例、股三角填塞征检出率高于直疝、斜疝(P<0.05);斜疝肠系膜内容物所占比例高于直疝、股疝(P<0.05),直疝膀胱内容物所占比例高于斜疝、股疝(P<0.05),直疝、股疝脂肪内容物所占比例高于斜疝(P<0.05),直疝、股疝发生肠梗阻所占比例高于斜疝(P<0.05);斜疝腹股沟内环扩大所占比例高于直疝与股疝(P<0.05).结论 腹股沟斜疝、直疝、股疝均存在特异性多排螺旋CT影像学征象;多排螺旋CT对鉴别斜疝、直疝、股疝均有较高价值,可清晰显示疝囊与腹股沟区解剖特点、疝内容物特点及并发症判断,有助于指导疝类型鉴别及手术方式的确立.
    • 施猛; 杨亮; 黄枫; 曹文杰; 刘伟东; 许添; 邓小荣
    • 摘要: 目的:探讨小肠异物致嵌顿性股疝穿孔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21年2月收治的一名小肠异物致嵌顿性股疝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盆腔CT提示左侧腹股沟管扩大,部分小肠疝入,其内可见一高密度影。腹腔镜探查发现左股静脉内侧股管处可见小肠肠管疝入,牵拉肠管可见肠管卡压处有长约3 cm鱼刺刺破肠管,嵌顿处肠管可见一圈发黑,术中诊断为“左侧嵌顿性股疝”,予以行“腹腔镜左侧股疝补片修补术 + 小肠部分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结论:小肠异物致嵌顿性股疝穿孔,临床上极为少见,术前诊断及术中及时发现异物极为重要,需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
    • 张万宇; 孙海燕; 黎东伟; 陈展辉; 卢强; 唐世龙; 李君久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腹直肌入路腹膜前修补手术治疗嵌顿性股疝的经验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9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经腹直肌入路腹膜前修补手术治疗的嵌顿性股疝患者24例.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及临床数据.结果 24例中疝内容物为小肠17例,大网膜7例;绞窄性股疝同时行小肠部分切除术5例,绞窄性股疝同时行大网膜部分切除术治疗1例;手术时间(79.2±30.2)min.24例嵌顿疝内容物复位后均行腹膜前补片修补术,无切口感染者;21例门诊随访2~5年,失访3例,无股疝复发者、无腹股沟区慢性疼痛者、无新发斜疝或直疝者.结论 经腹直肌入路腹膜前修补手术治疗嵌顿性股疝,操作简便,值得在合适的患者中开展.
    • 孙俊; 徐伟珏; 吕志宝; 刘江斌; 黄雄; 叶国刚; 吴一波; 徐挺
    •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治疗小儿腹股沟直疝及股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腹腔镜手术治疗的5例腹股沟直疝、1例Pantaloon疝(同时存在斜疝及直疝)及1例股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股沟直疝5例及Pantaloon疝1例均为男童;年龄(38.2±21.5)个月;疝位于右侧4例,左侧2例.右侧股疝1例,男,年龄4岁7个月.术前诊断腹股沟直疝1例;术前诊断为腹股沟斜疝,术中证实为Pantaloon疝1例;术前误诊为腹股沟斜疝,术中证实为直疝2例;行患侧斜疝手术时偶然发现对侧直疝2例.结果 行直疝疝囊高位结扎+同侧脐内侧韧带加强2例,手术时间分别为32 min及24 min,术后住院时间1d.其中1例术后3个月复发,再次手术行腹腔镜下修补直疝缺损(将髂耻束与联合腱间断缝合),手术时间为122min,术后住院时间为2d,随访至今无复发.另4例均行腹腔镜下直疝缺损修补术,手术时间为(112.0±17.5)min,术后住院时间为1~2 d,随访至今均无异常.股疝1例,术前诊断为右侧腹股沟斜疝,术中证实为右侧股疝,腹腔镜下修补股疝缺损(将髂耻束与Cooper韧带间断缝合),手术时间为125min,术后住院时间为2d,随访至今无异常.结论 腹腔镜不仅能够明确小儿腹股沟直疝及股疝诊断,且可同时行手术治疗.髂耻束在腹腔镜下腹股沟直疝及股疝的修补中十分重要.
    • 李赞林; 赛米·赛买提; 李义亮; 李慧灵; 王志; 于文庆; 克力木
    • 摘要: 目的 探讨股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股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89例;年龄为(65±9)岁,年龄范围为31~91岁.患者根据《成人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标准施行急诊手术或择期手术.手术方式为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McVay修补术或开放腹膜前间隙补片修补术.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并发症和疝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 (1)术中及术后情况:102例患者均为单侧股疝,其中左侧疝57例,右侧疝45例;79例发生嵌顿或绞窄,23例未发生嵌顿或绞窄.79例嵌顿或绞窄股疝患者行急诊手术,其中35例行开放McVay修补术(5例为腹腔镜手术中转),44例行腹腔镜TAPP.23例未发生嵌顿或绞窄股疝患者均行择期手术,其中3例行开放腹膜前间隙补片修补术,20例行腹腔镜TAPP.102例患者中,87例术中使用补片.102例患者手术时间为(62±3)min;102例患者术中均留置引流管,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为(2.2±0.3)d;术后住院时间为(3.5±1.3)d.(2)随访情况:102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7±3)个月,随访时间范围为1~12个月.79例行急诊手术患者中,随访期间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伤口感染、肠梗阻、血清肿、肠瘘、患侧疝复发分别为5、4、3、3、1、1、1例,死亡3例.1例术后肠瘘患者行二次肠造口术,术后3个月行肠还纳术,其余并发症患者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23例行择期手术患者中,随访期间血清肿、肠瘘、患侧疝复发各1例,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结论 早期、准确诊断,且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及时施行手术可有效治疗股疝.
    • 王志涛; 关磊; 聂玉胜; 陈杰
    • 摘要: 目的 研究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局麻下开放式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股疝对比研究.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收治40例股疝患者,对其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腔镜组与开放组,腔镜组22例(55%),均采用TAPP手术治疗;开放组18例(45%),均采用开放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离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局部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腔镜组与开放组手术所用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离床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与麻醉方式有关.2组均未出现血肿及感染等并发症,局部疼痛较轻,未发生慢性顽固性疼痛.术后随访6~18个月,2组均未出现复发病例.结论 技术成熟的术者对于股疝的手术,TAPP与局麻开放式腹膜前疝修补术无明显差异,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应根据术前评估及术者手术技术水平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