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股指期货

股指期货

股指期货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3589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贸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27篇、会议论文59篇、专利文献201篇;相关期刊848种,包括商情、现代经济信息、商场现代化等; 相关会议50种,包括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第十届(2015)中国管理学年会、中国数量经济学会2014年年会等;股指期货的相关文献由3476位作者贡献,包括林祥友、高子剑、代宏霞等。

股指期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27 占比:93.13%

会议论文>

论文:59 占比:1.56%

专利文献>

论文:201 占比:5.31%

总计:3787篇

股指期货—发文趋势图

股指期货

-研究学者

  • 林祥友
  • 高子剑
  • 代宏霞
  • 胡卓文
  • 顺手黑马
  • 黄湘源
  • 张广文
  • 深圳推手
  • 熊熊
  • 莫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贾存睿; 王永茂
    • 摘要: 文章以沪深300股指期货与沪深300指数的交易数据为实证数据,分别建立引入虚拟变量和股指期货交易数据的GARCH模型,从宏观和微观上探究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宏观上股指期货具有稳定现货市场波动性的作用,在微观上既存在加剧作用,也存在抑制作用.
    • 淳伟德; 朱航聪
    • 摘要: 准确测度金融市场极端风险溢出效应对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仅以高频微观数据开展的研究会忽略宏观经济背景的影响,可能导致对风险溢出效应测量的不准确.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文章充分运用高频微观和低频宏观数据信息,结合混频时变Copula模型和CoVaR模型对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间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良好,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间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极端风险溢出效应,且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更为剧烈.研究结论有助于监管层对金融市场风险采取更加有效的防范举措.
    • 韦立坚; 张大卫; 骆兴国; 张洋锋
    • 摘要: 根据高频交易的特点,运用交易量和订单簿不平衡变化的极端分布构造了高频交易的代理变量,构建高频交易对价格发现效率影响的回归模型.通过利用2010年4月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到2015年9月2日股指期货受限前的毫秒级别高频数据分析发现,高频交易对股指期货的永久价格冲击的影响显著为正,促进了价格发现;同时对瞬时定价误差的影响也显著为正,损害了瞬时定价效率.考察高频交易滞后项对瞬时定价误差的影响,发现显著为负,表明高频交易对瞬时定价误差的纠正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因此建议我国股指期货应该尽快恢复正常交易,可以允许信息驱动型和套利型的高频交易,以提高市场流动性和竞争力;但需要严格限制订单流驱动型的高频交易以减少高频交易的负面影响.
    • 于瑞安; 吴秋实
    • 摘要: 我国证券市场作为新兴市场,经历了卖空市场逐渐稳步发展的十年历程,卖空机制从无到有,可卖空标的股票由少到多。我国证券市场希望通过引入卖空机制起到稳定市场价格与提高市场效率的作用,但卖空机制也可能被投机者利用为“追涨杀跌”的工具。我国目前的卖空机制有三种创新型交易形式,它们为融资融券交易、股指期货交易和股票期权交易,这三种创新型交易形式均可提高我国股票市场定价效率。卖空机制标的股票数量有限、卖空市场交易不够活跃等因素会导致卖空机制对股票市场定价效率的提高程度有限。我国股票市场状态会对卖空机制的价格发现功能产生影响,在极端市场行情下,股指期货与股票期权交易仍具有提高股票市场定价效率的功能,但限制性的股指期货与股票期权交易会弱化价格发现功能,融资融券交易不具有提高股票市场定价效率的功能,融资交易与融券交易的极度失衡导致融资融券交易的价格发现功能丧失,并成为股市暴涨暴跌的“助推手”。
    • 于孝建; 梁柏淇; 徐维军
    • 摘要: 为研究不同市场状态及现货收益率分位下的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比率,引入马尔科夫状态转换模型将分位数套期保值方法扩展到多状态情形,并提出了基于损失函数最小化的最小方差套期保值效率分位数计算方法.选取中国上证50、沪深300和中证500股指期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三大股指期货的分位数套保比率呈倒U型;低波动状态的分位数套保比率相对平稳,而高波动状态的分位数套保比率在现货收益分布中向右下方倾斜.比较不同套期保值方法的效率得出,在高、低波动状态下,分位数套期保值均优于均值回归套期保值.
    • 刘慕涵; 熊熊; 张永杰
    • 摘要: 研究了在中国股指期货市场交易政策逐渐放宽这一背景下,股票市场质量所表现出的变化特点,为监管者进一步支持和发展指数衍生品提供了实证证据。从个股横截面角度,对指数成分股(样本组)和非成分股(对照组)进行匹配,通过描述性统计、差异性检验和回归检验等方法发现:随着交易政策的逐步宽松,尽管市场整体波动性可能有所增加,股指期货交易对成分股的波动存在抑制作用;股指期货对市场整体流动性存在一定的“交易转移效应”,指数成分股所受影响更小。综合上述结果,股指期货交易政策对投资者越具有吸引力,越有利于改善股票市场质量、发挥股指期货应有的作用。
    • 江一帆
    • 摘要: 文章研究的数据采用沪深300指数,选取时间节点为2008年4月25日至2012年4月25日,通过研究建立沪深300每日收盘价和其日收益率的模型,研究股指期货对于A股市场波动率的影响,得出股指期货稳定了A股市场,降低了A股市场的波动性。但仍倾向于股指期货是一个中性的金融衍生产品,会随着不同的外部信息而发挥不同的作用。
    • 蔡逸清
    • 摘要: 在我国金融衍生工具中,股指期货具有规避投资风险、套期保值、丰富风险对冲工具等作用。文章利用沪深300股指期货数据,基于GARCH族模型研究发现:首先,推出股指期货有效提高了股市信息传递效率;其次,股指期货的“利好”与“利空”信息对股票市场存在异质性影响,且该影响减弱了“利空”信息给股市带来的波动,“利好”信息带来的波动性更大。
    • 王力; 刘莉; 高志
    • 摘要: 中国证券市场的投机氛围浓厚,个体投资者的博彩偏好强烈是市场价格泡沫产生的源泉,而机构投资者的博彩偏好则是泡沫生成和膨胀的加速器,其利用个体投资者的博彩心理进行泡沫骑乘并获利。通过检验机构投资者的博彩偏好对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影响,发现机构投资者的博彩偏好对股指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并且股指期货市场交易限制的实施使得这种负面影响进一步加剧。因此,要想从源头上管控投资者的博彩行为,维护市场正常定价机制,不仅要加强对个体投资者盲目投机行为的限制与纠正,同时也要强力规范机构投资者的行为。
    • 康书隆; 罗文博
    • 摘要: 各国监管层普遍会在股票巨幅波动时期推出股指期货交易限制政策,但是对于股票市场衍生品的交易限制是否会影响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进而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该问题仍有待研究。本文以2015年中金所对股指期货交易限制作为准自然实验,研究股指期货交易限制政策对股票现货市场和公司债券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指期货交易限制提高了现货市场的波动性,降低了现货市场的流动性,并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债券市场信用利差。进一步研究发现,股指期货交易限制导致现货市场流动性与波动性变化是影响公司债券利差的主要渠道,而期货—现货交易者退出市场是现货市场流动性与波动性变化的基本动因。本文从市场微观结构出发,为金融衍生品交易限制措施的后果提供有益启示,并为进一步理解衍生品市场与现货市场和公司债券市场的协同关系提供理论支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