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肝部分切除

肝部分切除

肝部分切除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8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613899篇;相关期刊136种,包括中国卫生产业、中国农村卫生、全科护理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华东地区第13届实验动物科学学术交流会、2010北京地区肝病·感染学术年会等;肝部分切除的相关文献由479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晓明、董家鸿、许翠萍等。

肝部分切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4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13899 占比:99.97%

总计:614085篇

肝部分切除—发文趋势图

肝部分切除

-研究学者

  • 杨晓明
  • 董家鸿
  • 许翠萍
  • 贺福初
  • 韩德五
  • 马宁芳
  • 于作夫
  • 何润沛
  • 何艳新
  • 冷恩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静; 李维娜; 宋丹丹; 李芳; 高建蕾; 许静怡; 曹鹏
    • 摘要: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专科护理敏感指标在肝部分切除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60例肝部分切除外科手术患者为对照组,按照肝胆外科加速康复护理常规进行术后康复指导。选取2019年60例肝部分切除外科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ERSA专科护理敏感指标监测的相关内容。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专科质量检查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RAS专科护理敏感指标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康复进程,提高专科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 韩俊峰; 沈中阳; 高伟; 田彦璋; 付西峰
    • 摘要: 目的探索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过程是否影响肿瘤复发,并探究其可能存在的发生机制。方法在切除不同肝比例基础上,即无肝切组、30%肝切组、70%肝切组,将Walker 256肿瘤细胞悬液经门静脉注射,模拟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后的肿瘤转移复发。观测术后3周不同比例肝切组一般观察指标(大鼠体重变化、肿瘤复发率、荷瘤肝重以及肝体质量比等),分析肝再生对于肿瘤复发的作用。Western Blot用于分析肿瘤组织中的CAPNS-1蛋白表达水平,同时PCNA指数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进一步分析判断肿瘤组织的侵袭性。此外,Western Blot和RT-PCR分别用于观测肿瘤组织中VEGFR-2、c-met蛋白和mRNA转录丰度,判断VEGFR-2、c-met的转录水平是否与肿瘤组织的生长、浸润相关。结果术后3周不同比例肝切除实验大鼠皆存活,且均表现出转移性肿瘤结节。70%肝切实验组术后3周大鼠的体重变化,荷瘤肝体质量比以及荷瘤肝重显著高于无肝切组、30%肝切组(P<0.05)。Western Blot与免疫组化染色实验结果表明70%肝切实验组大鼠肿瘤组织中的CAPNS-1表达以及PCNA指数明显上升(P<0.05)。Western Blot、RT-PCR结果分别表明,70%肝切组实验大鼠肿瘤组织中c-met、VEGFR-2的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转录丰度比其他实验组增加幅度大(P<0.05),且VEGFR-2、c-met的表达量与实验大鼠的体重变化、CAPNS-1表达、荷瘤肝重、荷瘤肝体质量比之间显著相关。结论肝部分切除手术完成后肝再生过程不仅加速了肿瘤组织的生长,还促进了其恶性转换,这可能是由肝再生过程中生成的细胞因子引起的。
    • 袁辉; 翟淑萍; 苑伟; 张旭; 毛本亮; 曾宏兴; 王百林
    • 摘要: 目的 观察通腑泄热法中药对兔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用新西兰白兔25只,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即中药组(TCM组,n=10),对照组(Control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n=5),制备兔肝部分切除模型20例和假手术模型(切开腹壁后关腹)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5天,检测各组兔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的含量水平.多组间样本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样本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5天,中药组CAT的含量分别为(6.34±0.61)、(4.44±0.72)、(5.09±0.36)、(6.18±0.62) U/ml;对照组CAT的含量分别为(6.08±0.80)、(4.48±0.72)、(4.64±0.49)、(5.05±0.39)U/ml;假手术组CAT的含量分别为(6.34±0.64)、(6.31±0.52)、(6.33±0.42)、(6.36±0.31) U/ml.中药组ALT的含量分别为(25.67±2.97)、(38.65±3.14)、(33.30±2.33)、(26.95±1.74) U/L;对照组ALT的含量分别为(26.04±2.13)、(36.02±4.08)、(35.70±1.96)、(32.55±4.68) U/L;假手术组ALT的含量分别为(25.13土2.19)、(25.22±2.87)、(25.06土2.21)、(24.04±1.39) U/L.中药组AST的含量分别为(18.61±1.79)、(29.31±2.78)、(25.95±3.33)、(19.76±1.91) U/L;对照组AST的含量分别为(17.32±2.21)、(28.00±3.76)、(27.29±2.78)、(26.05±2.41) U/L;假手术组AST的含量分别为(18.27土2.15)、(18.92±2.41)、(18.87±1.89)、(18.54±2.28) U/L.中药组ALB的含量分别为(51.31土5.43)、(41.08±1.96)、(45.40±2.43)、(48.74±3.26) g/L;对照组ALB的含量分别为(52.14±4.36)、(42.99±4.16)、(45.33±3.71)、(43.74±2.95) g/L;假手术组ALB的含量分别为(50.05±4.23)、(51.18±4.11)、(51.10±2.93)、(51.50土3.34)g/L.CAT、ALT、AST、ALB的含量变化,术前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T,t=0.815、-0.003、-0.633;ALT,t=-0.322、0.357、0.775;AST,=1.443、0.325、-0.798;ALB,t=-0.377、0.451、0.881,P值均>0.05).术后第1天中药组和对照组ALT、AST水平明显升高,CAT、ALB水平明显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T,t=8.017、5.257;AST,t=7.095、4.870;CAT,t=-5.119、-5.024;ALB,t=-6.589、-3.612,P<0.05),中药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T,t=-0.136;ALT,t=1.617;AST,t =0.883;ALB,t=-1.314,P值均>0.05).术后第5天中药组和对照组ALT、AST都有所下降,CAT、ALB都有所升高,中药组变化更为显著,中药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T,t=-3.548;AST,t=-6.478;CAT,t=4.896;ALB,t=3.601,P值均<0.05).结论 通腑泄热法中药可明显减轻兔肝部分切除后术后肝损伤,可能是通过升高CAT水平,减少肝部分切除术后氧自由基的产生,从而保护兔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功能.
    • 程闪; 付红光; 董铁立
    • 摘要: 目的 比较罗哌卡因与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用于肝部分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肝部分切除患者83例,性别不限,年龄28~66岁,体质量46.0~89.5 kg,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42例)术后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TAPB镇痛,对照组(41例)术后给予罗哌卡因TAPB镇痛.分别于术后6 h、12 h、24 h和48 h采用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评价镇痛和镇静效果;记录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觉阻滞时间、首次镇痛泵按压时间均长于对照组,术后24 h内有效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用于TAPB,可延长肝部分切除患者感觉阻滞时间,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安全性较高.
    • 高文伯
    • 摘要: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7),对照组采用开腹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和手术切口长度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1%,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可缩短手术用时和手术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开腹肝部分切除术治疗效果.
    • 许鹏; 刘海鹰; 黄瑜芳; 杨庆玲
    • 摘要: 目的:添加支链氨基酸(branch chain amino acid,BCAA)的肠外营养支持对肝硬化肝癌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营养状态、免疫功能以及肝脏再生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模型构建肝硬化肝癌,采用Higgins法进行肝中叶部分切除.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在基础饲料基础上给予8.5%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Ⅱ)(Novamin)的肠外营养;观察组采用常规饮食基础上给予10%复方氨基酸(安平)注射液(Hepa)的肠外营养.5 d后,留取血清检测营养学指标和免疫学指标变化;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eosin,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Fuelgen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DNA的含量变化,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PCNA和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大鼠血清营养学指标、免疫学指标以及组织病理明显改善,DNA含量以及PCNA和Ki-67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肝癌大鼠肝部分切除后添加BCAA的营养支持明显有助于改善其营养和免疫状态,促进肝再生.
    • 焦智慧; 马亚军; 刘笑凝; 张千振; 王月; 刘涛; 朴晨曦; 刘博洋; 王洪斌
    •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condition medi-um,ADSCs-CM)对小型猪肝缺血再灌注合并肝部分切除炎症反应的作用.基于腹腔镜技术对24头小型猪建立肝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合并肝部分切除模型,根据术后对肝移植4种不同物质:生理盐水、浓缩的基础培养基、浓缩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将小型猪分为模型组(IRI)、DMEM组(DM EM)、ADSCs-CM组(CM)和ADSCs组(ADSCs)4组,每组6只.分别于术前、术后1、3、7d采集血液与肝组织样本,通过病理组织学炎性细胞的观察,血液常规指标的检测,血清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透明质酸(HA)的ELISA检测,肝组织炎症相关基因IL-1β、IL-6、TNF-α、IL-10 mRNA的qRT-PCR检测综合评价ADSCs-CM对炎症反应的作用.结果 显示:术后1和3 d:IRI组、DMEM组的病理切片出现较多炎性细胞,血常规和炎症相关基因结果也表明术后发生炎症反应,而CM组和ADSCs组显著减少组织中炎性细胞的浸润和血液中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淋巴细胞(LY)的细胞数,降低组织中促炎因子IL-1β、IL-6、TN F-α mRNA的表达水平,并提高抗炎因子IL-10 mRNA的表达水平.术后7d,各组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综上表明:肝缺血再灌注合并肝部分切除可致炎症的发生,ADSCs-CM和ADSCs均可改善肝缺血再灌注合并肝部分切除的炎症反应,AD-SCs-CM移植有潜力成为未来治疗炎症反应的无细胞疗法.
    • 黄小准; 王春玲; 黄璋侃; 徐林; 殷鑫; 毕新宇; 车旭; 倪勇
    • 摘要: 目的 通过荟萃分析探究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的最佳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以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通过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比较急诊肝部分切除(ER)和经肝动脉栓塞术后二期手术(SH)的合格研究,并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报告的围手术期指标和生存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及分析.结果 共纳入8篇回顾性研究,总样本量556例,其中ER组285例(51.3%),SH组271例(48.7%).荟萃分析结果显示,SH组的围手术期失血量(WMD=683.61,95% CI:283.36~1083.86,P=0.0008)及输血量(WMD=453.43,95% CI:250.27~656.58,P<0.0001)均少于E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以及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R组的1、2、3年总生存率和1、2、3、5年无病生存期与S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ER组5年总生存率低于SH组(HR=1.52,95% CI:1.14~2.03,P=0.005).结论 ER或SH在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近期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别,SH在远期生存方面优于ER.
    • 龙新; 张磊; 赵健萍; 程琪; 朱鹏; 张必翔; 陈孝平
    • 摘要: 目的 总结5例肝异位脾脏病人临床特点,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我院2013~2018年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肝异位脾脏5例,对其年龄、性别、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手术情况、病理及其随访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所有病人均为男性,身体状况良好,年龄33~52岁,平均年龄45岁,均有外伤脾切除史,平均时隔16.4年.腹部可见陈旧性手术瘢痕.肝功能Child分级A级,肿瘤标志物正常.病灶超声检查显示为低回声或不均匀回声,边界清楚;CT检查表现为低密度,动脉期强化,延迟期不均匀强化;MRI检查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灌注与增强CT类似,DWI见轻度弥散受限或无变化.所有病人均接受手术探查,包括4例腹腔镜手术,术中发现6个病灶,分布于肝2、4、6、8段,直径1.5~5 cm.手术切缘足够,平均手术时间186分钟,平均失血量100 ml.所有病人未输血,未阻断肝门,肿块未破裂.术后恢复顺利,术后住院时间5~9天.切除病灶病理证实为脾组织.术后随访均未见复发.结论 外伤性脾破裂或脾切除病史有助于肝异位脾脏的诊断,对于不确定病灶腹腔镜探查是有效的处理措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