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肝穿刺

肝穿刺

肝穿刺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40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38830篇;相关期刊239种,包括护士进修杂志、肝脏、临床肝胆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难点和热点学术会议、首届全国肝胆疾病大会、第四届全路医学影像学与介入放射学学术交流会等;肝穿刺的相关文献由98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勇、张婷、赵友仁等。

肝穿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9 占比:0.92%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8830 占比:99.07%

总计:39193篇

肝穿刺—发文趋势图

肝穿刺

-研究学者

  • 张勇
  • 张婷
  • 赵友仁
  • 丁红
  • 严谦
  • 乔铁
  • 侯勇
  • 侯天强
  • 俞武生
  • 刘丽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江; 黄海军; 庄云峰; 宋思凯; 朱时雨; 梅虎; 张军
    • 摘要: 目的探讨精准经皮肝穿刺技术用于肝Ⅷ段小肝癌和脓肿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行肝穿刺治疗的肝Ⅷ段病灶患者6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肝穿刺引导方法不同分为2组:CT+超声组(30例),接受局麻或不插管的静脉麻醉下CT联合超声引导的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射频消融治疗;腔镜+超声组(33例),接受插管的静脉麻醉下腹腔镜联合镜下超声引导的肝穿刺置管引流/射频消融治疗。对比分析肝穿刺治疗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后患者手术和疼痛的接受程度。结果 CT+超声组较腔镜+超声组的穿刺时间短[(39.33±6.79)min vs (50.90±5.51)min]、下床时间早[(11.07±3.44)h vs (15.73±3.25)h]、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早[(8.23±1.43)h vs (14.79±3.34)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脓肿穿刺置管(分别为7例和9例)均成功,恶性肿瘤(分别为23例和24例)消融后残留率均为零。CT+超声组手术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与腔镜+超声组[26.7%(8/30) vs 27.3%(9/33),χ;=0.003,P=0.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疼痛接受程度高于腔镜+超声组[96.7%(29/30) vs 75.7%(25/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麻或不插管的静脉麻醉下CT联合超声引导的精准经皮肝穿刺技术作为肝Ⅷ段小肝癌和脓肿的辅助治疗技术安全可行,可用于≤3.5 cm的病灶穿刺,可以获得与全麻下腹腔镜联合镜下超声引导的肝穿刺技术治相近的治疗效果,且手术时间更短,手术创伤更小、接受程度更高。
    • 刘晖; 问雷涛; 闫建峰
    •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种除酒精因素而导致的一种肝脏疾病。该病症的主要致病因素为肥胖。因此,临床医学上以控制体质量、减少肥胖等作为预防和治疗脂肪肝的重要手段。但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也有了想要的改变,NAFLD发生率逐年提升^([1-3])。临床上诊断NAFLD的“金标准”为肝穿刺,但该种诊断方式为有创检查,并且依从性较差。
    • 陈永超; 周旺; 李岩; 张超学
    • 摘要: 目的 评价超声造影指导肝穿刺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科行肝脏穿刺活检术的8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30例术前行常规灰阶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的诊断效能.结果 与灰阶超声检查比,超声造影检查组显示病灶内部坏死区显著提高(56.0%对30.0%,P=0.024),取材成功率显著提高(100.0%对90.0%P=0.022),两组穿刺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0.8对2.9±0.8,P=0.590);超声造影组诊断的灵敏度为97.8%、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8.0%,均显著高于灰阶超声组(分别为80.8%、75.0%和80.0%,P均<0.05).结论 超声造影检查能够提高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术取材的成功率和诊断效能,值得临床应用.
    • 郭霞; 马燕丽; 祁燕伟
    • 摘要: 为探讨艾滋病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行肝穿刺术患者的护理效果,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表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艾滋病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在行肝穿刺术期间实施个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
    • 蔡润生; 姜兴超; 夏艺; 张姵; 郑勇
    • 摘要: 目的:探讨肝穿刺对不明原因肝病及肝占位性病变诊断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115例不明原因肝病行肝穿刺病理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肝脏病理结果和临床特征的特点以及肝穿刺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15例患者通过肝穿刺活检病理明确诊断的有107例(93.0%),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病20例(17.4%),肝炎39例(33.9%),脂肪肝3例(2.6%),肝良性瘤4例(3.5%),肝脓肿8例(7.0%),肝囊肿5例(4.3%),肝恶性肿瘤23(20.0%)例,肝被膜下积液2例(1.7%),血吸虫肝病、药物性肝炎、Gilbert综合征各1(0.9%)例.另外还有8(7.0%)例患者未明确诊断;115例肝穿刺患者中11(9.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肝穿刺对不明原因肝病及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具有价值,且安全性较高.
    • 宋鑫; 姜浩
    • 摘要: 目的 探究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均选择到我院完成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的患者,确定具体病例数为98例,病例选取时间为2018年1月到2019年9月,将全部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完成分组,实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对照组采用1s肝穿刺,对比两组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两种诊断方式诊断准确率对比,统计学无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实验组显著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穿刺活体组织检验当中应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方法,可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 汤悦; 朱叶; 姜璟; 王瑞; 沈桢; 郑珊; 陈功; 张崇凡
    • 摘要: 目的 考察大便比色卡、足跟血片胆红素筛查新生儿胆道闭锁(BA)的价值,肝穿刺活检、十二指肠引流液、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γ-谷氨酰转肽酶(GGT)]诊断BA的价值.方法 检索英文(PubMed、Embase、Medline)数据库(起于建库)和中文CBM数据库(起于2000年1月1日止于2020年4月26日),按BA临床实践指南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使用QUADAS-2量表对纳入文献偏倚风险及临床适用性进行评价.结果 大便比色卡纳入5项研究,敏感度84%(95%CI:76%~90%),特异度100%(95%CI:100%~100%),I2分别为0%和86.37%,AUC为0.99(95%CI:0.98~1.00);新生儿生后即行足跟血质谱检测胆红素筛查纳入1项研究,敏感度100%(95%CI 56.1%~100%),特异度99.9%(95%CI 99.9%~99.9%);肝穿刺活检诊断BA纳入8项研究,敏感度96%(95%CI:91%~98%),特异度96%(95%CI:92%~97%),AUC为0.98(95%CI:0.97~0.99);十二指肠引流液诊断BA纳入7项研究,敏感度96%(95%CI:92%~96%),特异度86%(95%CI:79%~91%),AUC为0.97(95%CI:0.96~0.98);MMP-7诊断BA纳入4项研究,敏感度96%(95%CI:93%~98%),特异度91%(95%CI:85%~95%),AUC为0.97(95%CI:0.95~0.98);GGT诊断BA纳入15项研究,敏感度81%(95%CI:73%~88%),特异度79%(95%CI:72%~84%),AUC为0.87(95%CI:0.83~0.86).结论 大便比色卡是无创、便捷、有效的胆道闭锁筛查手段;新生儿期足跟血质谱检测胆红素筛查仍需更大规模临床研究验证.肝穿刺活检及十二指肠引流液均对胆道闭锁具有诊断价值,但血清学标志物MMP-7作为更为便捷、准确的诊断方法,临床应用前景更为广阔.尽管临床上有着广泛应用,GGT对于诊断胆道闭锁的价值有限.
    • 王崇文
    • 摘要: 《老友》专家门诊:我今年71岁,2001年8月查出患肝硬化腹水,之后体重由120多斤下降到95斤左右。近几年,我体重保持在90斤左右。去年7月底,我急性支气管炎复发,老吃啦,用头孢抗生素、止咳化痰中药治疗。我做了肝穿刺切片检查,医师说我没有肝硬化,其他检查显示有萎缩性胃炎、胆管缺失综合征、肝肾囊肿等。请问:我当前的症状还要做哪些检查,应怎样治疗?
    • 孙潇泱; 常薪霞; 夏明锋; 王柳; 卞华; 颜红梅
    •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方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经肝脏病理学确诊为NASH,并在治疗后接受肝脏病理学检查的患者.分析患者接受的综合治疗方式,判断其肝脏组织学改变情况,并观察治疗前后相关代谢参数改变情况.结果:共1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例、女性8例,治疗期前平均(54.2±9.6)岁.10例患者中,合并糖代谢异常8例,合并高血压6例,合并血脂异常4例,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4例.经过1.04(0.73,1.54)年的治疗,80%(8/10)的患者获得NASH改善,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活动度积分总分下降1(0.5,3.5)分,其中7例肝纤维化评分下降了1(0.5,1.5)分.余20%(2/10)患者出现NASH的进展.患者治疗后体质指数(BMI)减小,同时糖化血红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均下降(P<0.05).NASH改善患者的体质量降幅更明显,为10.80%(8.62%,20%),血压控制在(128.14±8.8)/(83.14±7.47)mmHg(1 mmHg=0.133 kPa);NASH进展患者体质量未明显下降,且血压控制不佳.结论:综合治疗可改善NASH患者肝脏组织病理情况,该效应可能与体质量下降及血压下降有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