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聚谷氨酸

聚谷氨酸

聚谷氨酸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3年内共计101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药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7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25620篇;相关期刊110种,包括生物加工过程、药学学报、中国新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七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重庆市第二届汽车摩托车摩擦学材料先进技术与应用推进会、第十二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2012年第五届全国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等;聚谷氨酸的相关文献由1915位作者贡献,包括乔长晟、徐虹、冯小海等。

聚谷氨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7 占比:0.57%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25620 占比:99.38%

总计:25779篇

聚谷氨酸—发文趋势图

聚谷氨酸

-研究学者

  • 乔长晟
  • 徐虹
  • 冯小海
  • 施庆珊
  • 许宗奇
  • 李雪
  • 李莎
  • 李政
  • 李海军
  • 凌沛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杨芳; 孔培培
    • 摘要: 聚谷氨酸是一种能够平衡土壤酸碱度及盐度的农用肥料,它含有大量锁水性基团,具有高吸水性、高黏性、螯合性等特点。济源市梨林镇作为粮食主产区,黏土地占所在乡镇土地类型的60%以上。为探讨黏土地小麦作物上聚谷氨酸的科学施用量,济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小麦田喷施不同量的聚谷氨酸,通过试验探讨其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为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张梦君; 程红颂; 陈辉; 郭景丽; 陈宏; 刘锐杰; 朱忠坤; 陈虹; 樊志磊
    • 摘要: 为探讨含聚谷氨酸颗粒水溶肥与挪威雅苒复合肥对不同作物的产量及品质的差异,以茄子、西红柿、辣椒、花菜等茄果类蔬菜为试验对象,在等养分的条件下,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上述4种作物的产量无显著性差异;与挪威雅苒复合肥处理相比,含聚谷氨酸颗粒水溶肥处理的茄子、西红柿、辣椒、花菜中的硝酸盐含量增长率分别为4.36%、-1.63%、53.35%、-17.32%,可溶性糖含量增长率分别为-1.20%、-7.60%、16.28%、11.05%,维生素C含量增长率分别为-2.25%、-7.08%、-22.87%、8.69%,可溶性蛋白含量增长率分别为-7.33%、-3.37%、2.13%、-4.10%。
    • 李海军; 王庆波; 张英华; 郑德强; 马双双; 王超
    • 摘要: 目的降低聚谷氨酸的生产成本。方法从聚谷氨酸发酵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出发,分别研究了小麦水解蛋白、豆饼粉、豆粕粉、玉米蛋白、玉米浆等有机氮源和甘蔗糖蜜、甜菜糖蜜、葡萄糖蜜、玉米糖蜜等碳源对聚谷氨酸发酵产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了玉米浆、硫酸铵、甜菜蜜、谷氨酸钠的添加量,最后通过发酵罐发酵比较了优化后的工艺与使用蛋白胨和葡萄糖作为氮源和碳源的工艺。结果使用玉米浆40 g/L、硫酸铵5 g/L、甜菜蜜350 g/L、谷氨酸钠70 g/L时聚谷氨酸的产量最高,达45.34 g/L,高于使用蛋白胨、葡萄糖作为氮源和碳源的发酵水平(40.46 g/L)。结论通过使用廉价的氮源玉米浆、硫酸铵和碳源甜菜蜜,可实现聚谷氨酸的低成本化生产,产量提高了12%,生产成本降低了20%以上。
    • 杨景华; 耿川雄; 陈拾华; 周敏; 刘发伦; 李春慧; 张忠武; 史君怡; 周绍松; 段宗颜; 鲁耀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绿色增效技术对大白菜生理生长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提升肥料绿色增效施肥技术,为蔬菜优质高产、减肥增效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在祥云县刘厂镇开展田间小区试验,供试作物为黄白菜,分别设置习惯施肥(CK)、习惯施肥+生物质炭(T1)、习惯施肥+微生物菌剂(T2)、习惯施肥+聚谷氨酸(T3)4个处理,3次重复,共计12个小区,收获期测定产量及相关生理指标。[结果]不同肥料增效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白菜产量,与习惯施肥(CK)相比,习惯施肥+生物质炭(T1)、习惯施肥+微生物菌剂(T2)、习惯施肥+聚谷氨酸(T3)使白菜产量分别增加了15.48%、33.56%、40.52%;习惯施肥+微生物菌剂(T2)使白菜氮肥吸收量显著增加了19.04%;对白菜的糖、维生素、硝酸盐等品质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未达显著作用。[结论]不同绿色增效技术对白菜生长和产量均起到显著的提升作用,对其品质的提升也有一定程度的促进,尤其是可以降低白菜硝酸盐含量。
    • 郑文
    • 摘要: γ-聚谷氨酸是一种绿色环保型高分子聚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保水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以被生物体完全降解,在农业生产上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聚谷氨酸尿素的开发及其应用进行了论述,阐述了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背景下聚谷氨酸尿素的应用与推广带来的重大经济与社会意义,探讨了聚谷氨酸尿素产品开发所需解决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韩宇星; 孟凡强; 周立邦; 陆兆新
    • 摘要: 纳豆激酶是纳豆杆菌(Bacillus natto)产生的具有溶栓作用的酶,纳豆杆菌液体发酵时产生的聚谷氨酸(polygutamic acid,γ-PGA)使发酵液黏度升高,导致纳豆激酶分离纯化困难,成本较高,限制了其规模化生产。该研究采用同源重组双交换技术,敲除纳豆杆菌中合成γ-PGA的关键基因pgsB,降低发酵液中γ-PGA的含量和发酵液黏度,提高后续纳豆激酶的分离纯化效率。结果表明pgsB基因缺失株与野生型菌株相比,发酵液中γ-PGA产量显著下降,在发酵24 h时γ-PGA含量下降了57.9%。此外两者的细胞密度无明显差异,说明pgsB基因的缺失可显著降低发酵液黏度且对菌体的生长没有影响。使用超滤法纯化纳豆激酶的过程中,基因缺失株的纳豆激酶回收率比野生型提高了19.2%。因此,敲除pgsB基因后,纳豆激酶分离纯化的效率得到了提高,为纳豆激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方法。
    • 张婉萍; 吴凯翔; 蒋汶; 张冬梅
    • 摘要: 以壳聚糖(CS)和聚谷氨酸(γ-PGA)为壁材,采用离子凝胶法制备包覆苯乙基间苯二酚(PR)壳聚糖/聚谷氨酸(PR-CS/γ-PGA)纳米胶囊,提高PR的稳定性。研究了γ-PGA质量浓度、CS溶液pH以及PR质量浓度对包覆PR-CS/γ-PGA纳米胶囊粒径大小、Zeta电位和包覆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体系中CS质量浓度为1.33 mg/mL时,制备PR-CS/γ-PGA的最佳条件:CS溶液pH为4.5,γ-PGA质量浓度为0.27 mg/mL,PR质量浓度为0.4 mg/mL,反应时磁力搅拌速度为400 r/min,γ-PGA滴加速度为0.5 mL/min,反应时间为1 h。通过对PR-CS/γ-PGA纳米胶囊进行系统表征:TEM扫描表明,PR-CS/γ-PGA纳米胶囊呈球形。FT-IR分析表明,CS与γ-PGA之间发生静电相互作用形成CS/γ-PGA纳米胶囊,且PR-CS/γ-PGA纳米胶囊中含有PR。TGA曲线表明,CS/γ-PGA纳米胶囊可以提高PR的热稳定性,PR-CS/γ-PGA纳米胶囊成功包覆了PR。
    • 单鹏; 吴缀; 何年; 刘隆兴
    • 摘要: 利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技术对聚谷氨酸(γ-PGA)发酵批次进行快速识别检测.根据5个批次的γ-PGA发酵液光谱建立了5个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分类模型来鉴别每一批次与其他批次,在某些局部评价指标(准确率)上取得了不错的结果.为了提高模型在全体指标(如准确率、精度、灵敏度等)上的整体效果和模型的可解释性,采用子窗口置换分析(SPA)、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ARS)以及随机青蛙(RF)三种波数选择算法结合PLSDA提取特征波数,建立PLSDA判别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经波数选择(除CARS)后,PLSDA在各个批次上的各项性能指标均得到提升,而且模型复杂度降低,可解释性增强;ATR-FTIR技术结合SPA-PLSDA或RF-PLSDA方法可实现对γ-PGA发酵批次的快速识别.
    • 徐良菊; 李俊良; 金圣爱
    • 摘要: 试验以济麦22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清水为对照,研究固液体聚谷氨酸、氨基酸水溶肥及尿素叶面喷施对晚播冬小麦氮磷钾养分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叶面肥喷施3次均可提高晚播冬小麦的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量、氮磷钾积累量.其中氨基酸水溶肥处理冬小麦产量最高,为4585.6 kg/hm2,较对照提高50.3%;液体及固体聚谷氨酸处理较对照分别增产47.5%、32.8%,增产效果显著;尿素喷施效果略低但与固体聚谷氨酸处理差异不显著.
    • 周静云; 崔菁菁; 武志海; 杨秀如; 许庆飞; 马融; 陈慕恒; 苏庆旺; 姜浩; 李宛春; 王东超
    • 摘要: 试验以水稻品种吉农大858为材料,选择不同用量聚谷氨酸原粉与水稻壮秧剂配比组合共5个处理,测定水稻播种后25 d秧苗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底土 2 500 g与"稻小孩"壮秧剂12 g混合,秧苗根条数、根长均高于其他配比,株高小于其他配比,根系活力较其他处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壮秧剂适量施用有利于培育壮秧,聚谷氨酸有促进秧苗徒长的作用,不宜加入育秧底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