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聚砜膜

聚砜膜

聚砜膜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32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95379篇;相关期刊48种,包括天津大学学报、天津理工大学学报、中国血液净化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第七届全国膜与膜过程学术报告会、第四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等;聚砜膜的相关文献由364位作者贡献,包括吴艳、李轶、涂园园等。

聚砜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0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95379 占比:99.98%

总计:395456篇

聚砜膜—发文趋势图

聚砜膜

-研究学者

  • 吴艳
  • 李轶
  • 涂园园
  • 胡盛逾
  • 胡继文
  • 邱运仁
  • 刘国军
  • 刘峰
  • 吕坚方
  • 李妃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韬; 曹利娜; 李赛; 纪志超
    • 摘要: 为了发掘电场作为膜分离过程推动力的巨大潜力,强化近似匀强电场下的膜分离传质过程,采用自主设计的膜电渗透装置对具有极性差异的戊二醛-水物系进行无相变的分离。结果表明:在膜的两侧施加电场后,纯水和戊二醛-纯水物系的膜通量均有所增加;戊二醛-纯水物系的膜通量相较于单一纯水的膜通量有所减少,从而证明电场对极性大的物质的作用力较强;随着电压的增大、电场强度不断增强,电场对体系中极性分子的作用力也不断增大;施加电场后,渗透液中戊二醛的含量扩大了1.6~2.5倍;对渗透膜本身而言,电场的存在使聚砜膜的亲水性降低,并且聚砜膜的表面结构没有因为弱化匀强电场的存在而发生显著的变化,但是电场的施加能够产生与强吸电子基团存在时同样的效果,从而出现醛基中C=O伸缩振动强吸收峰,该极性共价键的突出说明了在电场对物质极性的增强具有明显的作用。
    • 丛慧; 牟倡骏; 宋旭红; 于亚楠; 徐艳华; 季伟伶
    • 摘要: 目的探究高通量聚砜膜透析器(威高HF15)和三醋酸纤维素膜透析器(尼普洛FB-150U,简称150U)在单次透析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包括透析器的清除有效性及生物相容性对比。方法选取威高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例,分为HF15组和150U组,每组10例。分别在透析治疗前、透析15min、透析60min及透析治疗结束后采集患者血样并进行检测。对比HF15和150U对应的透析前后溶质下降率和清除率,以及血细胞和补体因子(C3a)等指标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和透析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HF15和150U透析治疗前,组间透析血流量、中小分子毒素、血细胞及补体因子等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小时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后:①2组间小分子毒素尿素氮、肌酐和血磷下降率(t=0.932、1.799、0.878,P=0.376、0.106、0.403)和清除率(t=-1.892、1.500、-2.211,P=0.091、0.168、0.056)无显著性差异;②对中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HF15组对应的β2微球蛋白下降率(t=7.821,P0.05)。结论在单次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HF15对毒素分子的清除效果优于150U,2款透析器生物相容性等同。
    • 王兆星; 许焱; 史航; 史振伟
    • 摘要: 目的 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体内双酚A(bisphenol A,BPA)的暴露情况以及不同透析器膜材料对BPA暴露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人群15例作为对照组.选取MHD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共66例,随机分为A、B2组,A组应用聚砜(polysulfone,PS)膜透析器、B组应用聚醚砜(polyethersulfone,PES)膜透析器治疗3个月,随后2组交换透析器类型继续治疗3个月.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健康人群以及MHD患者第1次透析前后、治疗3个月以及治疗6个月后的血清BP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MHD患者的血清BPA均高于健康人群(t=9.378,P<0.001;t=8.784,P<0.001).A组在第1次血液透析后血清BPA较前升高(t=2.794,P=0.009).B组在第1次血液透析后血清BPA同前无明显变化(t=-0.631,P=0.533).A组应用PS膜透析器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后血清BPA较基线无显著变化(t=l.721,P=0.095),换用PES膜透析器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后血清BPA较基线及治疗3个月时均下降(t=-4.690,P<0.001;t=-6.378,P<0.001).B组应用PES膜透析器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后血清BPA较基线下降(t=-3.604,P=0.001),换用PS膜透析器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后血清BPA较3个月时回升(t=4.412,P<0.001),与基线水平无显著差异(t=-0.679,P=0.502).治疗3个月时2组间血清B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7,P=0.002).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清BPA与透析龄(r=0.391,P=0.001)、体质量指数(r=0.355,P=0.003)、糖尿病(r=0.364,P=0.003)、高脂血症(r=0.405,P=0.001)呈正相关,与残余尿量(r=-0.721,P<0.001)呈负相关.结论 MHD患者存在较高的体内BPA蓄积风险,可能导致多系统的潜在损害,影响远期预后.长期应用PS膜透析滤器进行血液透析可加重BPA体内蓄积,而应用PES膜透析器进行血液透析不会加重BPA体内蓄积.
    • 张梦蕾; 贾萌萌; 秦振平; 崔素萍; 张雪红; 郭红霞
    • 摘要: 聚砜膜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耐酸碱性能和高的机械性能等,被广泛用于膜分离领域.但由于聚砜膜的表面疏水性,使其在水处理等方面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针对聚砜膜的有机-无机改性,综述了近年来采用无机纳米粒子,如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表面修饰的氧化物纳米粒子、二维(2D)层状材料、金属有机共价材料(MOFs)和其他纳米粒子对聚砜膜的杂化改性及其研究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应用进行评述和展望.
  • 5. 聚砜膜的表面亲水改性 北大核心 CSCD CSTPCD
    • 徐天玉; 李希鹏; 张伟; 李保安
    • 摘要: 配制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多巴胺(DA)-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缓冲液,通过在聚砜(PSf)膜表面沉积聚多巴胺(PDA)来制备亲水纳滤膜.研究了TBHP不同添加量以及不同pH时改性膜的亲水性能,并利用FTIR、XPS、水油接触角测量仪、SEM、AFM等方法表征改性前后PSf膜表面的元素组成、结构、形貌、亲水性能、稳定性以及渗透性能.结果表明,pH=8.5、TBHP添加量为800 μL时,PSf膜的水接触角由52°降到13°,油接触角由142°升到165°,得到了亲水疏油改性膜,纯水通量为91.3 L/(m2· h),相比PSf基膜提高了170.4%,截留率达90.7%,超声振荡后,水接触角仅下降3.1°,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 曾维玲; 栾中佼; 周光宇
    • 摘要: 目的 评估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和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辽宁省4所医院2016年12月~2019年12月需要更换透析器的过敏反应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发作时间、责任透析器、接触责任透析器时间、替代透析器等. 结果 853名患者中透析器过敏反应共18例,发生率为2.11%,最常见症状为呼吸困难(50%)、皮肤瘙瘁(33.33%).12例过敏症状在透析后的前30min内出现,9例反应发生在血液透析的第1周.所涉及的膜为聚砜/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sulfone/polyvinylpyr-rolidone,PS/PVP)膜(9例)、聚芳醚砜/聚乙烯吡咯烷酮/聚酰胺(polyethersulfone/polyvinylpyrrol-idone/polyamide,PAES/PVP/PA)膜(7例)、聚芳醚砜/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ethersulfone/polyvinyl-pyrrolidone,PAES/PVP)膜(2例).血液透析13例(72.22%),血液透析滤过5例(27.78%),灭菌方式均为蒸汽灭菌.3例更换为不同类型的PS或PAES膜后仍有交叉过敏反应,18例替换为三醋酸纤维素膜后均未再次发生过敏反应.结论 合成膜透析器过敏反应发生率与20年前相比波动不大,三醋酸纤维素膜可能是聚砜膜及其衍生膜过敏较好的替代膜,具体原因还需未来研究进一步探索.
    • 栾中佼; 曾维玲; 张晨; 周光宇; 李德天
    • 摘要: 目的 比较高通量三醋酸纤维素膜(CTA)透析器与聚砜膜(PS)透析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溶质清除效果、补体激活及生物相容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血液净化中心2018年6-7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CTA组和PS组,每组30例.分别观察应用CTA及PS规律透析1个月后,患者血尿素氮(BUN)、肌酐(CR)、血磷、β2-微球蛋白(β2-MG)、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IgE、补体C3、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6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透析前后各指标差值..结果 两组透析器对BUN、CR、血磷等小分子溶质的清除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透析器对β2-MG的清除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Hb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透析器对WBC、CRP、C3、TNF-o、IL-1、IL-6、IgE等炎症因子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组单次透析后有瞬时PLT下降,两组透析1个月后均无PLT下降,CTA组PLT上升较PS组明显.结论 CTA与PS对于尿毒症小分子及中分子毒素的清除作用相当,对贫血的改善无明显差异,生物相容性无差异,但CTA组对血小板影响优于PS组.
    • 曾崇阳; 谢锐; 巨晓洁; 汪伟; 刘壮; 褚良银
    • 摘要: 以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微球同时作为致孔剂和温度响应型智能开关,采用共混改性和蒸气诱导相分离(VIPS)法有效调控聚砜膜微观结构和PNIPAM微球分布,成功制备了高性能的聚砜温敏膜.通过扫描电镜、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接触角和水通量测试等手段,研究了VIPS过程中蒸气暴露时间(tv)对聚砜温敏膜的微观结构、化学成分、亲疏水性、跨膜水通量以及温度响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v的增加,温敏膜表面由致密变多孔,断面结构由指状孔结构转为双连续结构,高低温跨膜水通量逐步增加,但温度响应性先增大后减小.当tv为20 s时,聚砜温敏膜具有最佳温度响应性,其归一化温度响应开关系数(N)高达18.6±4.6,39 °C下的水通量为25 443 L/(m2-h-MPa),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逆性.
    • 陆诗建
    • 摘要: 本文基于PROⅡ工艺软件,以胜利油田高89区块31号计量站CO2驱采出气为研究对象,采用聚砜膜为研究建立1000 Nm3/d分离规模的单级膜计算模型进行仿真计算,以压缩机二级压缩压力、进膜气体温度、膜面积、渗透侧排气压力(增压或抽真空)为工艺变量,计算对渗透侧和高压侧产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二级压缩压力1.6 kPa、进膜气体温度40°C、渗透侧排气压力0.2 kPa时达到最佳工艺参数,综合性能好,膜材料应用最少(膜面积45 m2),渗透侧分离效果、CO2浓度、CO2收率与高压侧分离效果、烃类浓度、烃类收率、烃类热值均为最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