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主动运动

主动运动

主动运动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214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6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33904篇;相关期刊115种,包括老人天地、长寿、健康生活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青岛市第十三届学术年会、第八届粤港澳台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暨2017年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2016学术年会暨岭南中医传承论坛、中医脑病青年论坛等;主动运动的相关文献由482位作者贡献,包括孟庆虎、宋霜、吴毅等。

主动运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6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33904 占比:99.88%

总计:134067篇

主动运动—发文趋势图

主动运动

-研究学者

  • 孟庆虎
  • 宋霜
  • 吴毅
  • 徐燕
  • 王广玲
  • 王焦乐
  • 于艳红
  • 付强
  • 冯和林
  • 刘志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琳; 常冬梅; 王亚囡; 刘元旻; 刘惠林
    • 摘要: 目的观察简易膝关节训练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膝关节屈曲主动运动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选择本院4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增加用简易膝关节训练器坐位下行膝关节屈曲主动运动训练,共8周。训练前、后测量坐位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和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采用步态分析系统测量摆动时膝关节屈曲最大角度。结果训练后,两组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及步行中摆动期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均显著提高(|t|>6.991,P2.185,P2.828,P<0.01),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Z=-0.821,P=0.412)。结论应用简易膝关节训练器训练能有效改善膝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度,可在临床和社区康复中应用。
    • 杨涛; 王景靓; 徐晓峰
    • 摘要: 目的探讨活血通络方熏蒸配合主动运动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功能活动及X射线下生物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联合主动运动训练治疗,观察组6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活血通络方熏蒸治疗,2组均治疗30 d。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WOMAC评分量表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评分系统Lequesne-Mery评分、X射线片的股胫角和关节间隙角,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组WOMAC评分量表各项评分、VAS评分、Lequesne-Mery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股骨胫骨角和胫骨关节间隙角均明显变小(P均<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变化更为明显(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8.3%(53/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4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活血通络方熏蒸配合主动运动能够明显减轻患者关节疼痛等症状,改善患者X射线下生物力学指标和膝关节功能。
    • 林东鑫; 黄学成; 秦庆广; 杨洋; 邓羽平; 谭晋川; 王勉; 苏炜炜; 黄涛; 黄文华
    • 摘要: 背景:颈椎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肯定,但手法使用不当易造成不良后果。通过对比临床上较为常用且均有一套标准操作流程的斜扳与旋提手法,为临床提供手法安全性指导。目的:利用运动捕捉技术测量颈椎斜扳和旋提手法治疗后颈椎活动范围的差异,探索2种手法的运动特征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名健康受试者(男、女各10人),随机分为2组,各10人(男5人,女5人)。分别对2组受试者行颈椎斜扳和旋提手法。测量两组受试者颈椎主动运动、被动运动以及亚生理区活动度。试验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斜板组与旋提组主动运动活动度和被动运动活动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斜扳组亚生理区活动度大于旋提组,且斜扳组左侧亚生理区活动度大于右侧(P0.05);而旋提组左右两侧及男女之间亚生理区活动度接近(P>0.05)。提示颈椎旋提手法亚生理区活动度较斜扳手法小,更稳定均衡。
    • 陈芳
    • 摘要: 目的 对主动运动康复训练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9年2月宁化县总医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作为参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作为主动组(接受主动运动康复训练).对比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巴塞尔(BI)指数评定量表及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结果 训练后,主动组NHISS评分低于参照组,BI及Fugl-Meyer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主动运动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 蒯骆; 刘志浩; 张海龙
    • 摘要: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主动运动对急性腰扭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在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就诊的84例急性腰扭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物理因子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手法复位并配合主动运动治疗,3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4个疗程,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评分、腰椎活动度(ST)、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以及随访6个月后的预后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VAS、RMDQ评分及血浆黏度(PV)、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聚集率(PAR)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而ST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急性腰痛再发率、持续性腰痛发作率及腰部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物理因子治疗急性腰扭伤能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腰椎活动度、功能障碍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降低急性腰痛再发风险,整体疗效显著。
    • 吕茜; 赵倩
    • 摘要: 目的 探讨主动运动方案联合抗阻训练对膝骨性关节炎(KOA)老年患者生物力学指标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信封法将129例膝骨性关节炎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抗阻训练,观察组联合主动运动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中的疼痛(6.11±2.44)分、僵硬(2.13±0.62)分和身体功能评分(23.81±3.33)分以及视觉模拟评分(VAS)(4.37±0.61)分、髌骨指数(PFI)(0.98±0.71)、Insall Salvati指数(IS)(0.91±0.43)、Blackburne-Peel指数(BP)(0.73±0.59)较对照组(8.46±3.12)分、(3.48±1.03)分、(30.67±4.91)分、(6.46±0.74)分、(1.34±0.84)、(1.12±0.64)、(1.01±0.73)下降明显,观察组的6 min步行试验(6MWT)水平(499.73±70.59)m明显高于对照组(449.01±60.23)m,计时上下楼梯测试(TUDS)(4.61±1.23)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水平(4.38±1.11)s明显低于对照组(8.32±1.54)s、(7.34±1.64)s(P<0.05).结论 主动运动方案联合抗阻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膝骨性关节炎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生物学指标的恢复,同时明显改善运动能力.
    • 曲吉旺; 徐德; 张大朋; 许家忠
    • 摘要: 在一些微装配任务中,对微器件姿态的测量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带有微孔的球形微器件,特征较少,姿态测量困难.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双目显微视觉的微球孔姿态高精度测量方法.设计了微球/微孔边缘提取方法,实现了微球球心和微孔孔心的精确定位.通过对两路显微相机聚焦轴方向的标定,弥补了由相机聚焦轴运动引入的测量误差,提高了微球孔姿态的测量精度.通过两路倾斜正交的显微相机的主动运动,计算出微球孔姿态向量在相机运动坐标系中的分解角.根据相机运动坐标系与微球调整平台坐标系间的角度转换矩阵,将相机运动坐标系中的分解角转换为微球调整平台坐标系中的旋转角,从而计算出精确的微球孔姿态向量.实验结果表明,微球孔姿态测量的最大误差为0.08°,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 荆彦利
    • 摘要: 目的:观察主动运动康复训练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神内科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04例,按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行传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主动运动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EAQ)评分、Fugl-Meyer评分.结果: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EAQ评分、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主动运动康复训练运用于脑梗死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改善患者运动、平衡功能.
    • 蒯骆; 刘志浩; 张海龙
    • 摘要: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主动运动对急性腰扭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在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就诊的84例急性腰扭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物理因子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手法复位并配合主动运动治疗,3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4个疗程,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评分、腰椎活动度(ST)、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以及随访6个月后的预后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VAS、RMDQ评分及血浆黏度(PV)、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聚集率(PAR)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而ST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急性腰痛再发率、持续性腰痛发作率及腰部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物理因子治疗急性腰扭伤能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腰椎活动度、功能障碍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降低急性腰痛再发风险,整体疗效显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