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C值

C值

C值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28342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农业基础科学、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8263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中国质量、决策与信息(下旬刊)、彩票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0城市道桥与防洪第五届全国(国际)技术高峰论坛等;C值的相关文献由50000位作者贡献,包括汪鹏君、王磊、张伟等。

C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8 占比:0.2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8263 占比:99.72%

总计:28342篇

C值—发文趋势图

C值

-研究学者

  • 汪鹏君
  • 王磊
  • 张伟
  • 张磊
  • 郭建鹏
  • 刘洋
  • 许友好
  • 不公告发明人
  • 刘伟
  • 李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余倩; 姚冲; 付世琳; 吴发启
    • 摘要: C因子作为土壤侵蚀预报模型中人为可控制的一个重要的因子,对减少土壤侵蚀和控制水土流失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以黄土高原坡耕地典型作物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进行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研究了玉米5个不同生育期近地表状况的变化特征,根据玉米不同生育期产沙量计算C值。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度、株高和结皮厚度均随着玉米生育期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地表粗糙度随着生育期延长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产沙量随着玉米的生长逐渐减小,减沙效益随着玉米生育期的延长不断增加。在前人以植被覆盖度计算C值模型的基础上,以植被覆盖度作为关键因子,将株高、土壤结皮、地表粗糙度作为调节因子建立当地C值模型,得到较好的玉米坡耕地的C值模型(模型R^(2)=0.94,RMSE=0.017,MAE=0.014,NSE=0.992)。研究结果根据近地表状况变化特征建立C值计算公式,提高了C值估算的准确性和其在黄土高原的适用性,为提高黄土高原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精度提供科学依据。
    • 侯建敢; 朱霞; 李玉; 刘朴
    • 摘要: 为探究网柄细胞状黏菌的表观形态特征与其遗传信息之间的关系,选择细胞裂解液OTTO及荧光染料碘化丙啶,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为内标,采用流式细胞术对隶属于网柄菌属Dictyostelium的9个种进行基因组大小的测定,并将所获得的9种网柄细胞状黏菌基因组大小的数据分别与其孢堆果大小及孢子团直径的数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表明,被测网柄细胞状黏菌基因组大小约为27.23~47.07 Mb,且其基因组大小与孢堆果大小和孢子团直径均呈正相关.
    • 富涵; 郑粉莉; 覃超; 王磊
    • 摘要: 作物轮作通过影响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中作物覆盖和管理因子C值的变化和改良土壤性质而减少坡面土壤侵蚀。基于东北薄层黑土区连续6年大豆—红小豆轮作和裸露休闲坡面小区的径流泥沙和降雨资料,分析了2011—2016年研究区侵蚀性降雨特征,探讨了作物轮作防治坡面土壤侵蚀的效果,研究了作物轮作C值的年内和年际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所有侵蚀性降雨皆发生在5—10月,其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32.5%~68.1%,且年内和年际分布不均。对于5°坡度的裸露小区,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6—8月,坡面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分别为48.4mm和1 388.2t/(km^2·a);对于5°坡度的作物轮作小区,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5—7月,坡面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分别为19.5mm和166.7t/(km^2·a)。与裸露休闲小区相比,作物轮作小区可使黑土坡面年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减少59.7%和88.0%。大豆—红小豆轮作措施的多年平均C值为0.12,其中大豆作物的C值为0.04,变化范围0.007~0.080;红小豆作物的C值为0.38,变化范围0.28~0.46。大豆和红小豆作物的C值月变化分别为0.01~0.24和0.01~0.80,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大豆—红小豆轮作对东北薄层黑土区坡面土壤侵蚀防治有明显效果,研究结果可为薄层黑土区土壤侵蚀定量评价和预报模型的建立提供基础数据。
    • 柳觐; 牛迎凤; 吴裕; 毛常丽; 张凤良; 刘紫艳; 郑诚; 龙青姨; 李国华
    • 摘要: 为了解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栽培种质的变异情况,以53份在云南植胶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巴西橡胶树栽培种质为材料,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基因组C值,并进行了变异分析.结果表明,浅绿色嫩叶是巴西橡胶树流式细胞术测定的最适样品.53份巴西橡胶树栽培种质的细胞核DNA含量和基因组C值存在一定差异,基因组的平均C值是1.531696×109 bp,最小的是CRTG-272种质(1.465908×109 bp),最大的是CRTG-83种质(1.600381×109 bp),变异系数较小(CV=0.0355).53份巴西橡胶树栽培种质中有47份为二倍体,6份为三倍体.在已测定基因组大小的40种大戟科(Euphorbiaceae)植物中,基因组大小变异较大(CV=1.2486),与"C值悖论"观点相一致.因此,应用流式细胞术能快速、准确地测定巴西橡胶树细胞核DNA含量、基因组C值和染色体倍性.
    • 张宏彬; 谢永春; 程兆欣; 杨海军; 赵庆增; 刘梅
    • 摘要: 管道系统强度试验后、气压严密性试验前,应分段进行吹扫或清洗,干空气吹扫、高压水冲洗、机械(人工)清洁是根据不同管径对LNG管线清洁的三种主要方法.本文通过引入带动力概念、根据C值计算等理论,结合工程实践评定冲洗或空气吹扫的有效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提高了准确性.
    • 赵航; 李窍
    • 摘要: 本文论述了剪力墙宏观多垂杆模型的发展,探讨多垂杆模型的运作机理,分析了基于多垂杆模型的不同修正方法的优缺点,就多垂杆模型分析中常出现的模拟结果失真问题进行剖析,并给出了多垂杆模型使用的合理化建议.
    • 摘要: EESC是一种用于衡量平流层臭氧消耗潜势的方法,它能够通过ODS的大气表面丰度和天然氯溴气体进行计算,也是评估《蒙特利尔议定书》成功的重要方法。20世纪70~90年代,EESC值稳定增长,从而导致全球臭氧受到破坏。在《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管制下,EESC值的长期增长得到缓解并达到了峰值,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下降。至2012年,中纬度区域的EESC值比1997年峰值下降了15%。
    • 徐轲; 赵修斌; 庞春雷; 余永林; 王祝欣
    • 摘要: 多基准一致性检测中的B值处理是卫星着陆系统完好性监测的核心.针对传统的B值处理算法存在对故障来源不敏感、难以区分卫星故障与接收机故障的问题,研究了基于C值辅助的B值处理改进算法.新算法采用极大似然估计准则,构造以卫星为基准的C值,并设置相应阈值,分析和比较C值的变化情况,结合B值处理,综合分析可能存在的故障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基于C值辅助的B值处理能够很好地反映卫星故障,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水平.
    • 郑平; 王敏晓; 李超伦; 孙松
    • 摘要: Knowledge of genome size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ny genomic resource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evolution of genome size and their roles in environmental adaption,it is necessary to col-lect data covering a broad taxonomic base,especially from particular ecosystems.With high disturbance and unique environmental features,hydrothermal vent and cold seep offer a typical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variation of genome size under extreme environments.Here we measured 10 deep-sea invertebrates from hydrothermal vent and cold seep by flow cytometry.The C-value ranged from 0.87 pg to 12.28 pg,and the crustaceans have larger genomes. Then we compared the three common species (Bathymodiolus platifrons ,Shinkaia crosnieri and Alvinocaris lon-girostris )in both environments.Though with high level of intraspecific variations,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revealed between two populations.We also compared the obtained genome sizes to their corresponding taxonomic relatives (at family or order level).No evidence of genome size expansion or reduction were found in invertebrates from chemosynthetic environments.In our study,there are no clear trends of the genome size variations under the extreme deep-sea ecological conditions.%基因组大小(或称 C 值)作为生物单倍体细胞中全套染色体的 DNA 总量,在一定程度上是恒定的,因而 C 值可以作为生物物种的一个特定参数。深海热液和冷泉为更好地理解 C 值与不同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特征性的模型。本文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来自热液和冷泉环境中的10种深海无脊椎动物的 C 值,其分布范围从0.87 pg 到12.28 pg,其中,相比于软体动物和多毛类,甲壳生物基因组大小及变异均较大。对比热液和冷泉两个群落中共有种(深海偏顶蛤 Bathymodiolus plati-frons 、柯氏潜铠虾 Shinkaia crosnieri 以及长角阿尔文虾Alvinocaris longirostris )的基因组大小,发现 C值差异并不显著。同时,综合已有的数据,对深海化能极端环境与其他环境条件下的物种 C 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深海化能极端环境下生物的基因组大小并没有发现明确的变化趋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