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职住分离

职住分离

职住分离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73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经济计划与管理、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24656篇;相关期刊47种,包括美与时代·城市、求实、人口学刊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7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 等;职住分离的相关文献由178位作者贡献,包括孟斌、刘志林、宋小冬等。

职住分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6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24656 占比:99.97%

总计:224728篇

职住分离—发文趋势图

职住分离

-研究学者

  • 孟斌
  • 刘志林
  • 宋小冬
  • 杨钰颖
  • 张开翼
  • 张艳
  • 柴彦威
  • 王园园
  • 钮心毅
  • 何兆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邵旺; 刘晓栋; 周向栋
    • 摘要: 0概况杭州滨江互联网产业园区由于工作岗位密集、职住分离、上下班时间集中等原因,产业园及其周边交通拥堵问题也日益突出。产业园区面积2.3平方公里,企业数量超过4000家,实有人口9/1万,高峰车流量1.5万辆/小时,早晚高峰交通压力较大。
    • 杨建坤; 何明卫
    • 摘要: 引入通勤个体主观期望和态度偏好视角下的理想通勤时间,并与实际通勤时间作比较,旨在从通勤个体的认知层面来揭示通勤时间失调对通勤满意度的影响。对昆明市区内352名通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非参数检验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相比实际通勤时间的群体异质特征,理想通勤时间则存在群体趋同性;通勤距离失调对通勤时间失调存在显著影响,通勤距离失调越大,通勤时间失调也越大。(2)通勤时间失调与通勤满意度显著负相关,相对通勤时间协调组,通勤时间重度失调组的通勤满意度最低,通勤时间轻度失调组的通勤满意度居中。出行方式是通勤时间失调和通勤满意度的关键解释变量,慢行交通方式(步行与骑行)的通勤时间最协调,通勤满意度最高;而公交的通勤时间失调最严重,通勤满意度最低。小汽车的通勤时间失调和通勤满意度均不容乐观。
    • 王超深; 李艳茹; 张莉
    • 摘要: 人口向都市区集聚是难以避免的社会规律。为更加有效地提出科学合理的空间对策以优化都市区空间结构、提高居民幸福感和城市竞争力,本课题组采用网络问卷的调查方式,深入研究了2010年以来成都都市区新增人口的个人属性、家庭属性、通勤交通与居住需求,发现了如下典型特征:近年来新增人口增长趋势明显放缓,高技能群体来蓉比例较高,新增人口居住地更青睐中心城区,长距离和长时耗通勤比例高,职住分离现象突出。基于新增人口居住需求特征和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提出了如下主要建议:坚定落实楼市调控政策、关注新增人口结构主体社会需求、提升轨道接驳能力、强化公服设施供给的政策合力。
    • 张超; 王君慧; 姚永玲
    • 摘要: 通勤成本与地方品质均是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从人力资本职住分离的视角,通过构建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都市圈模型,研究通勤成本与地方品质竞争通过影响人力资本居住和就业的区位选择进而驱动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化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伴随着都市圈交通一体化进程逐步深入,都市圈人口集聚将呈现“完全集聚—分散”的过程,产业集聚则呈现“部分集聚—完全集聚—分散”的过程。相应地,都市圈空间结构将经历“多中心—单中心—多中心”的演化过程。在考虑政府间地方品质竞争后发现,地方品质竞争对职住分离存在显著非线性的对数增长型影响。在通勤成本较高的情况下,都市圈产业职能与居住功能均集中于中心城市;在通勤成本较低的情况下,中心城市仅容纳产业职能,而周边城市则容纳居住功能。
    • 谷玉良
    • 摘要: 空间实践与空间适应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维度.农业转移人口的空间实践不仅反映其生活状态、行为方式,同时也反映其所处空间内的社会关系.从居住空间实践来看,农业转移人口自乡村向城市的流动,完成了水平分散居住向集中居住的转变.城市社区商品房住宅空间结构的开放与闭合之间的张力,导致农业转移人口空间适应存在困境,对其社会交往也产生了限制.职住分离以及农业转移人口相对较忙碌的工作特征,造成农业转移人口生活路径与居住路径的截然分割,导致其社会交往的离散性.而性别角色分工的不同,则使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空间实践与市民化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的社区居住空间适应较男性更容易,且周期更短,并可能带动农业转移人口整个家庭的社区空间融入.男性农业转移人口的职业空间融入则更加迅速,且相对稳定.职业空间与居住空间的实践与适应,共同作用于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空间融入和市民化.
    • 贾晓朋; 王芳; 孟斌; 郭丹
    • 摘要: 职住关系作为城市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平衡与否成为衡量城市内部结构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环境营造的重要标志.基于人口普查、经济普查等数据,运用洛伦兹曲线方法对上海、北京、广州三个特大城市的职住关系展开研究.研究发现:三个特大城市职住分离问题较为严重,其中北京市职住分离尤为严重;城市发展水平、城市结构是特大城市职住分离的主要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流动人口等也是影响特大城市职住分离差异的重要因素.
    • 唐斌; 冯瑞; 杜小锋
    • 摘要: 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节奏,职住分离成为城市发展和空间扩张进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国内关于城市居民职住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本文以职住平衡理论为基础,通过对重庆市主城区不同组团内的3个社区进行实地调研,在考察了社区居民的通勤情况和居住情况后得出居民职住关系及成因,并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
    • 林娟玲; 刘东虎; 蔡李英杰; 时建平; 杨麒丙
    • 摘要: 基于传染病扩散与职住关系具有相关性的猜想,文章结合朱玮等人对职住空间关系影响传染病传播的模拟实验,及对传染病确诊人数的采集,得出职住分离促使传染病扩散的结论。职住分离引发的人员流动性强、交叉接触机会多等现象,为传染病病原体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培养皿”,使传染病在初期就呈现出高度扩散的态势,增加了传染病后期控制的难度。因此,基于提高城市长期稳定性,而不是依赖于传染病出现后的短期干预控制,提出在满足职住平衡的同时,实现提高城市“免疫力”的规划对策。
    • 曾德珩; 杨礁; 徐盼盼
    • 摘要: 我国大中城市中职住失衡、交通拥堵、入学难、就医难等问题与空间失配息息相关.空间失配已成为城市经济学、社会学、经济地理学等多学科关注的热点研究领域,其研究范围也从传统的职住关系扩展到公共服务供给、城市资源保护、政府治理等更广阔的领域.通过对近10年来国内外"空间失配"文献进行梳理,阐述了目前为止该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并对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在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等方面提出空间失配的未来研究趋势.
    • 林娟玲; 刘东虎; 蔡李英杰; 时建平; 杨麒丙
    • 摘要: 基于传染病扩散与职住关系具有相关性的猜想,文章结合朱玮等人对职住空间关系影响传染病传播的模拟实验,及对传染病确诊人数的采集,得出职住分离促使传染病扩散的结论.职住分离引发的人员流动性强、交叉接触机会多等现象,为传染病病原体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培养皿",使传染病在初期就呈现出高度扩散的态势,增加了传染病后期控制的难度.因此,基于提高城市长期稳定性,而不是依赖于传染病出现后的短期干预控制,提出在满足职住平衡的同时,实现提高城市"免疫力"的规划对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