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尔森氏菌
耶尔森氏菌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58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2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02096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肉品卫生、渔业致富指南、地方病译丛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国西部第十二届实验动物管理与学术研讨会、纪念中国微生物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暨2012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2010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术交流会等;耶尔森氏菌的相关文献由61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伟、李亦学、李园园等。
耶尔森氏菌—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2096篇
占比:99.83%
总计:102268篇
耶尔森氏菌
-研究学者
- 刘伟
- 李亦学
- 李园园
- 李雪玲
- 贾犇
- 陆长德
- 韦朝春
- 张宏伟
- 曹永梅
- 杨瑞馥
- 郑文杰
- 赵玉龙
- 郭兆彪
- 张磊
- 沈锡辉
- 赵宏
- 叶露萌
- 吴清平
- 宋亚军
- 宋莉
- 张涛
- 张菊梅
- 徐磊
- 景怀奇
- 杨华源
- 杨柳
- 梁秋光
- 潘珠
- 王津
- 王瑶
- 黄济英
- 黄熙泰
- 丁郁
- 何君
- 俞东征
- 刘鸣
- 叶青华
- 吴诗
- 周冬生
- 庞锐
- 曾敏
- 朱虹
- 檀华
- 温和心
- 潘君风
- 王效义
- 王涓
- 端青
- 苏裕心
- 薛亮
-
-
-
陈学强
-
-
摘要: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如何有效地检测该菌是预防和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环节.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利用常规分离鉴定、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质谱等技术手段检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方法,最后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测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
-
-
-
-
-
李为侠;
张士罡
-
-
摘要:
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又称细菌性出血病、败血症,是由鲁克氏耶尔森氏菌、嗜水气单胞菌、弧菌等病菌在不同时期感染发病,已成为多发常见病。该病具有病症复杂(表现内脏和体表充血或无明显症状)、流行期长(6—9月)、危害鱼类多(各种淡水鱼均可发病)、流行地域广等特点。特别是目前随着养殖密度的加大,
-
-
-
-
赵玉龙;
张宏伟;
刘伟;
刘寅;
郑文杰;
魏亚东;
叶露萌;
黄熙泰
-
-
摘要:
介绍一种便捷、灵敏而又特异的用于检测治病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的 环介导恒温扩增基因检测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该技术分别使用特异对应于16S-23S rDNA间区(16S-23S r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靶序列中6个基因区段的3对引物,在Bst 聚合酶的作用下对靶序列进行恒温扩增,整个检测反应只需1 h.利用这种技术检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基因,阳性结果可通过直接观察反应液中有无焦磷酸镁白色沉淀,而无需经电泳检测.试验结果表明,LAMP对Y.enterocolitica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到8 CFU/反应.
-
-
-
-
-
-
陈铁
- 《2010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术交流会》
| 2010年
-
摘要:
鼠疫耶尔森氏菌(Yeminia pestis)就是引起淋巴腺鼠疫与肺鼠疫(Plague)的病源微生物,在中世际造成了约两亿人的死亡.因而,研发出新一代预防和治疗致病菌导致的感染病的方案已迫在眉睫.本文研究已确定了一些鼠疫耶尔森氏菌与宿主免疫受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信息传第(( signal transduction)与及信息通道(pathways ),为通过阻断病源微生物与宿主免疫受体之间的相互联系,达到控制疾病的感染与传播奠定了基础。又进一步确定鼠疫耶尔森氏菌与宿主免疫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到至的宿主先天免疫反应(host innate immune responses ).这样,可应用此特种免疫反应来开新一代的疫苗以及治疗方法。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对病源细菌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基础研究,建立一个新的疫苗研发平台,使其能广泛应用于预防或治疗该病源细菌微生物引起感染。而且,这种研究思路必将影响到各种感染疾病的研究,开创感染疾病研究、预防和治疗的新领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