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耦合特性

耦合特性

耦合特性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356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电工技术、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4篇、会议论文47篇、专利文献98980篇;相关期刊128种,包括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低温工程等; 相关会议46种,包括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水下噪声学组成立三十周年第十五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第五届电声技术国际研讨会(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lectroAcoustic Technologies)(ISEAT 2015)、第四届全国脉冲功率会议等;耦合特性的相关文献由1240位作者贡献,包括马卫华、包为民、唐海红等。

耦合特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4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47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98980 占比:99.80%

总计:99181篇

耦合特性—发文趋势图

耦合特性

-研究学者

  • 马卫华
  • 包为民
  • 唐海红
  • 柳嘉润
  • 祁振强
  • 黄万伟
  • 王国玉
  • 黄彪
  • 吴钦
  • 刘佳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吕成刚; 王壮; 李晓彬; 陈威
    • 摘要: [目的]旨在研究网架箱体浮筏与潜艇艇体之间的耦合关系,以提出增强此耦合系统隔振效果的设计方法。[方法]首先,分别对耦合系统和独立的浮筏及艇体结构进行模态分析,比较耦合系统中的浮筏结构与独立浮筏结构、以及艇体结构与独立艇体结构的模态振型;然后,研究浮筏面板板厚和隔振器刚度对所提耦合系统全频段隔振效果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耦合系统中的浮筏与独立的浮筏相比,两者的固有频率、振型和隔振效果均相差不大;增大面板厚度和减小下层隔振器刚度都能够提高耦合系统的隔振能力。[结论]研究结果说明,在此耦合系统结构中,浮筏与艇体相互影响较小,是一种弱耦合关系。
    • 杨用春; 唐健雄; 牛超群; 徐志; 赵成勇
    • 摘要: 随着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需要合环操作实现不停电转供负荷,但电网结构日益复杂,往往在合环点处出现上级电源属于跨多级电磁环网的复杂合环场景。针对配电网复杂合环场景下合环点两侧母线存在三相不对称、电压幅相差等因素,提出了基于改进移相变压器(IPST)的合环装置结构。考虑IPST三相调相调压绕组之间的耦合特性,分析推导了三相不对称合环场景下IPST调相调压绕组合环调节变比的计算公式,提出了适用于不同不对称复杂合环场景下的控制策略。最后,基于跨多级电磁环网的复杂合环场景下某35 kV变电站10 kV侧母线三相不对称的实际情况,通过PSCAD/EMTDC仿真验证了所提基于IPST的合环装置及其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 马赛群; 邓奥林; 吕博赛; 胡成; 史志文
    • 摘要: 极化激元—光与物质中的电子、声子、激子或磁振子等发生强耦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集体振荡模式,近年来在纳米光子学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低维材料极化激元拥有的高空间压缩比、低损耗、光电可调控等特点使其在微纳光子学器件中有着极高的潜在应用价值,比如石墨烯中波长可调的等离极化激元、六方氮化硼中高质量的双曲声子极化激元、三氧化钼中面内各向异性的拓扑声子极化激元、碳纳米管中的一维拉廷格液体等离极化激元等.这些极化激元相互之间以及极化激元与外场之间还能进一步发生显著的耦合相互作用,产生各种丰富新奇的物理现象,极大地拓展了极化激元的应用前景.本文以几种典型的低维纳米材料中极化激元的耦合特性为例,从表征纳米极化激元的扫描近场光学显微技术出发,首先简单介绍几种典型极化激元的基本性质,然后详细讨论各种极化激元之间以及极化激元与外场的耦合,最后展望极化激元耦合作用的潜在应用.
    • 刘显; 徐悦悦; 孙从建; 陈伟; 李皎; 张齐飞
    • 摘要: 探明陕甘宁青地区水资源与粮食安全的耦合特征,不仅有助于促进区域水资源及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且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水资源负载指数及水足迹方法,通过分析区域水资源自然属性以及配置、粮食消费对水资源的需求等维度,系统分析了该区域水资源与粮食安全的耦合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16年,区域水资源总量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水资源负载指数由3.9增加到13.1,相应的负载等级由Ⅲ级上升到Ⅰ级,说明不具备进一步开发的潜力;(2)农业生产的水资源被挤占,农业用水比例由78.6%(2004年)减小到76.1%(2016年),而区域粮食安全对水资源的需求数量在提高;(3)区域居民膳食结构由口粮性向动物性产品转变,进一步加剧了区域粮食和水资源的负担;区域粮食消费水足迹由2000年的79.7 Gm^(3)增长到2016年100.1 Gm^(3)。依据研究结果从区域种植结构优化潜力、节水灌溉技术和虚拟水贸易的层面提出提高区域蓝水、绿水利用效率,减少灰水数量的措施以便更好地缓解区域水资源压力,促进粮食生产和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 曹志远; 关荣通; 王子田; 魏涵雨; 杨凯
    • 摘要: 为掌握老旧路面结构在不同状态下的不协调变形与不规则沉降,开展老旧路面结构对路基不协调变形的耦合特性数值模拟的研究。引进有限元法,建立基于路基不协调变形的老旧路面结构分析模型,分析路基变形耦合特性数值,从路面结构利用状态与不利用状态两个方面,完成对路基耦合力学特性的响应模拟。以某老旧路面为例,设计实例应用实验,通过实践证明,新的数值模拟方法能够实现对模拟模型更高精度的构建,确保最终得到的耦合特性结果具备更高的应用价值。
    • 陈瑾; 王文飞; 代丞境; 万航羽; 吴政声
    • 摘要: 目前风电与水电联合出力特性研究较为欠缺,为给能源规划、电力调度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有必要开展风水综合出力特性研究。本文通过研究风电和水电在不同时间尺度的相关性和互补性,提出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清洁能源综合出力特性耦合关系研究方法,基于云南地区风电和水电多年的实际运行数据,对风电和水电出力的强耦合关系进行建模,经算例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是有效性且适用的。
    • 周蜜; 郭永铭; 郑生全; 秦锋; 赵伟翰; 王建国
    • 摘要: 针对不同线缆布设下线缆雷电感应耦合特性的问题,搭建由干扰线缆和受扰线缆组成的平行线缆雷电感应耦合仿真模型,研究干扰线缆注入8/20μs、10/1 000μs及0.5μs/100 kHz等雷电浪涌电流时,线缆间水平距离、受扰线缆相对高度和受扰线缆长度对受扰线缆端口负载感应电压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随两线缆间水平距离的增大,线缆感应电压呈指数衰减;当受扰线缆距地高度由零开始增加时,线缆感应电压近似呈线性快速增加,在两线缆高度相同时达到最大值,之后感应电压随线缆高度的继续增加近似呈线性缓慢减小;受扰线缆感应电压在受扰线缆长度等于干扰线缆长度时达到最大值,在此基础上,减小或增大受扰线缆长度,受扰线缆感应电压均近似呈线性缓慢减小。针对水平间距和相对高度的仿真结果开展验证性试验,试验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波形幅值偏差小于5%。
    • 胡欣; 杨江平; 孟藏珍; 孙合敏
    • 摘要: 针对超宽带高功率微波脉冲辐照下雷达前门耦合特性进行探索,通过理论分析、软件仿真、辐照实验,对抛物面雷达天线的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天线的带通滤波作用,与窄带信号辐照相比,在接收超宽带脉冲信号过程中,会导致输出信号频谱变窄、时域延拓、峰值电压变小,并伴有振荡衰减的尾瓣,耦合输出信号表现为非线性失真。由于在耦合过程中丢失部分能量,毁伤效果降低。
    • 王玮; 赵依琴; 曾德良
    • 摘要: 为获得碳捕集电厂发电和碳捕集的耦合特性,采用机理建模方法建立了脱碳抽汽流量对机组发电出力的静态特性模型,采用基于数据的辨识方法获得二者的动态模型,同时建立脱碳抽汽流量对再沸器负荷和碳捕集率的静态和动态模型,获得脱碳抽汽流量对发电侧和碳捕集侧的动态响应时间尺度,并给出碳捕集电厂电碳耦合特性及可调度区间的确定方法。结果表明:所研究300 MW机组的碳捕集率可调范围与机组所处汽轮机负荷密切相关,负荷率越高,可调范围越大;为使机组的碳捕集率不低于80%,其汽轮机负荷率不应低于83.3%。
    • 褚旭; 孙锦琛
    • 摘要: 电流差动保护基于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其从原理上具有绝对的选择性.但随着输电距离日益增加、线路分布特征愈加显著,传统电流差动保护需要增长延时、提高门槛以避免故障暂态分布电容电流引起的误动,降低了保护速动性、灵敏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了利用线路补偿点计算电流的差动保护改进判据,对由线路参数耦合特性引入的健全极不平衡电流的产生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及仿真验证,提出了基于分布参数模型利用多补偿点计算电流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差动保护方案.所提出差动保护方案不受输电线路参数分布特性、耦合特性的影响,能够在故障全过程投入,实现直流线路分极保护,保护灵敏度高.多种故障情况下数字仿真结果及与传统差动保护的对比仿真验证结果,均表明了所提出差动保护原理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