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考茨基

考茨基

考茨基的相关文献在1954年到2021年内共计264篇,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世界政治、政治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4篇、相关期刊146种,包括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学理论等; 考茨基的相关文献由266位作者贡献,包括唐永、张保和、胡义成等。

考茨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4 占比:100.00%

总计:264篇

考茨基—发文趋势图

考茨基

-研究学者

  • 唐永
  • 张保和
  • 胡义成
  • 李宗禹
  • 肖辉
  • 范绪枝
  • 阿兰·巴迪乌
  • 陶长安
  • 于海鹰
  • 仲晨星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陈莹雪
    • 摘要: 卡尔·考茨基是较早系统运用唯物史观重构早期基督教历史的马克思主义者.他认为原初基督教会是穷人教会,其成员的财富共有理想在特定的意义上具有“共产主义”属性.尽管原初教会的财富共有模式并没有在实践中长久持续,但这种理想还是被后来的基督教父传承和保留,这方面最重要的证据来自著名的希腊教父约翰·克里索斯托为《使徒行传》所做的一篇布道词.基于同一篇布道词,罗莎·卢森堡与考茨基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即约翰等教父可以被视为现代社会主义的先驱,他们的社会正义理想同原初教会的类似观念一样是消费型共有模式,因其自身的经济弱点必将消亡.与考茨基和卢森堡的论断截然相反的是,同一时期的天主教学者普遍认为不存在“教父共产主义”,教父们也不主张财富共有,他们更倾向于从宗教道德劝勉而不是经济学角度解读约翰的布道词.围绕约翰这篇布道展开的争论集中体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主义思潮与基督教传统的激烈交锋.争论双方的态度经常是善意和开放的,但是对话双方都在某种程度上误读或忽视了对方立场中的一些关键元素,带来的冲突在整体上要大于相互理解.
    • 叶敬忠
    • 摘要: 《江村经济》的核心主题是农政问题,而非土地问题。农政问题是考茨基在1899年以书名的形式正式提出的学术概念,关注的是在国家现代化发展和社会向更高形态转变的过程中,农业、农地、农民、农村的转型变迁。在《农政问题》中,作为正统马克思主义代表的考茨基认为,农政问题的理论分析必须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基础,农政转型必须经由资本主义路径才能完成。
    • 杨涛; 谷生然
    • 摘要: 考茨基是第二国际"正统"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近年,国内学界对其理论思想做出了一系列研究.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归纳可以发现,国内学者有关考茨基民主思想的研究焦点主要包括:(1)考茨基民主观与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关系;(2)民主与无产阶级专政的论述;(3)民主与社会主义的论述;(4)对"纯粹民主"的理解.尽管当前国内关于考茨基的研究及评价较之以往更加趋于全面化、客观化、理性化,但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存在较多缺陷,要坚持拓宽视野、开展多维度研究,动态把握、全面认识.对考茨基的民主思想展开系统研究,对我国当代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 杨涛; 谷生然
    • 摘要: 考茨基是第二国际"正统"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近年,国内学界对其理论思想做出了一系列研究。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归纳可以发现,国内学者有关考茨基民主思想的研究焦点主要包括:(1)考茨基民主观与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关系;(2)民主与无产阶级专政的论述;(3)民主与社会主义的论述;(4)对"纯粹民主"的理解。尽管当前国内关于考茨基的研究及评价较之以往更加趋于全面化、客观化、理性化,但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存在较多缺陷,要坚持拓宽视野、开展多维度研究,动态把握、全面认识。对考茨基的民主思想展开系统研究,对我国当代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 王冬梅; 李平
    • 摘要: 第二国际理论家考茨基和伯恩施坦基于对所处时代的不同认识及对经典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不同理解,在科学社会主义必然性问题上存在理论分歧.考茨基在《疑问的社会主义对抗科学的社会主义》一文中,通过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以及与之相关的价值判断问题的分析,回应并批判伯恩施坦的改良社会主义观.探究考茨基和伯恩施坦有关社会主义问题的论争,为人们深刻认识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性,正确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以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理论思考.
    • 侯文文; 徐方平
    • 摘要: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考茨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家,对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主要表现在通过其巨著《唯物主义历史观》,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理论体系做了初步的构建,并对其基本内容进行了创造性的阐释和发展。但其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历史局限性,即理论的诠释较多而创新力度不足、结构的整体安排合理而详略失当、理论视野较广而深度不够。然而,这些局限并不影响考茨基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在理论上的成就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地位。
    • 朱亚坤
    • 摘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受到了以超帝国主义理论为基础的考茨基机会主义思想的极大挑战.列宁科学运用唯物辩证法,全面深刻地批判了考茨基有关帝国主义的基本定义、动力机制、发展逻辑及其理论背后的小资产阶级实质,指出其割裂经济与政治、经济必然性与历史必然性之间辩证关系的理论错误,综合创新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帝国主义理论的经典解释范式.深刻认识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及对考茨基的批判,对于我们理解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推动新型全球化进程和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积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 唐永; 张明
    • 摘要: 19世纪后半叶,随着达尔文的《物种起源》(1859年)等著作相继问世,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都产生了革命性的震荡作用,衍生出诸如社会达尔文主义等理论的次生形态,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进化论的理论情境.在马克思主义阵营中间,也出现了试图将马克思主义生物化、将它同社会达尔文主义合为一体的理论尝试.身处达尔文主义强势进军的时代,作为马恩手稿的主要管理者之一和第二国际时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权威,考茨基早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就迷恋上了达尔文主义,后者作为他理论储备之中一个重要的支脉,影响了他一生的理论生成.虽然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的提升,他有意识地试图廓清达尔文主义的影响,但在他晚年的哲学总结性巨著《唯物主义历史观》中,又再次回归到达尔文主义的解释框架之中,该书也因此呈现出多种哲学话语混合的文本形态.特别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第二分册完整地呈现了考茨基唯物主义历史观中人与环境之间平行互动的辩证历史过程,从各个角度反映了达尔文主义对考茨基的影响.达尔文主义概念的借用、观点的介入、例子的援引和回溯式发生学方法的论证过程,导致了考茨基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中人与自然的互动模式被对立模式置换,辩证思维被进化思维置换,规律层面的哲学演绎被现象层面的实证主义置换.%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the publication of Darwin's On the Origin of Species(1859) have caused revolutionary turmoil in the fields of natural science and humanity and social sciences,invoked many secondary theories like social Darwinism and provided theoretical context of evolution for other disciplines. Among the Marxist camp,there has also been a theoretical attempt to integrate Marxism with social Darwinism. Facing the situation where Darwinism is strongly marching,Kautsky,the main manager of the manuscripts of Marx and Engels and the theoretical authority of Marxism during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has a crush on Darwinism long before he accepted the Marxism, while the latter a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the theory of his reserve influenced his life theory generation. In his further research of Marx's theory, he consciously tried to eliminate the influence of Darwinism, but in his later life the philosophical masterpiec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once again returned to Darwinian framework. Therefore the book also presents a variety of philosophical discourse in mixed text. In particular, the second volume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presents the dialectical historical process of parallel interaction between man and environment in Kautsky'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reflects all aspects of Darwinism's precedence and potential impact. The concept of borrowing,biological examples of citation and the regressing argument process of occurrence method,leading to the results that the interactive mode of man and nature was replaced by opposite mode, dialectical thinking is replaced by evolutionary thinking, algorithmic philosophy was replaced by phenomenological positivism in Historical Materialism.
    • 贺敬垒
    • 摘要: 十月革命胜利后,第二国际理论家考茨基与卢森堡主要围绕着要不要发动十月革命以及如何推进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展开了交锋与论辩.在要不要革命是问题上,两者得出了完全对立的结论;而在如何推进社会主义革命问题上,两者是"批判与批评"的关系,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但不同是主调.两者之所以得出如此不同的结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理解,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以及如何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解,即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只有正本清源,回归文本,站在历史和逻辑的视角,还原论争历史才能给出合乎实际的结论和判断.在这个意义上,探究考茨基和卢森堡在十月革命问题上的论争,对于把握两者的理论实质,抵制与戳穿在十月革命问题上的历史虚无主义,客观理性厘清考茨基和卢森堡的思想理论本质、关系及其历史地位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