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老视

老视

老视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66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2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67篇;相关期刊137种,包括中国老年学杂志、临床眼科杂志、眼科新进展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全国第六届临床护理学术研讨会、中国特种针法应用与针灸临床学术交流会、山东省第十九次眼科学学术会议等;老视的相关文献由620位作者贡献,包括买志彬、唐秀侠、季鹏等。

老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2 占比:79.78%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1.91%

专利文献>

论文:67 占比:18.31%

总计:366篇

老视—发文趋势图

老视

-研究学者

  • 买志彬
  • 唐秀侠
  • 季鹏
  • 毕宏生
  • 王兴荣
  • 范华
  • 张代兴
  • 刘苏冰
  • 聂晓丽
  • 刘永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敖弟华(综述); 彭艳丽(审校)
    • 摘要: 老视是一种年龄相关的生理现象,现有多种矫治老视的手术方法,其中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应用广泛。目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有各种手术设计方案,存在不同的优势和不足。该文就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正老视的方式及其手术效果进行综述。
    • 宋爽; 文丹; 尹叶薇; 钱拂莹; 徐慧兰; 夏晓波
    • 摘要: 老视是由于生理性调节减弱导致的渐进性视近困难,是40岁以上人群视觉相关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老视的矫治方法主要包括光学矫正、手术矫治和药物治疗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视近障碍。光学矫正是矫治老视最常见的方式,安全且可随时调整镜片参数,但佩戴眼镜和频繁取戴眼镜常造成生活中的各种不便。矫治手术分为角膜手术、晶状体手术和巩膜手术,各种手术方式均存在着一定的优势和弊端。新型药物制剂治疗有望成为非侵入式老视矫治的新方法,但尚缺乏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及循证医学证据来科学评估其有效性。
    • 黄小明
    • 摘要: 老视指人步入中老年后由于人眼调节力逐渐下降引起的一类视觉问题,是必然出现的生理现象.本文介绍了老视的表现症状、影响因素、误区及几种解决方案.
    • 晏利(综述); 周文天(审校)
    • 摘要: 随着角膜屈光手术的发展,尤其是飞秒激光的应用,以及临床上角膜供体植片的欠缺,屈光手术中产生的角膜基质透镜逐渐得到眼科医生的关注。新鲜的角膜基质透镜大部分很难立即投入使用,因此对于透镜如何更好的保存与处理是眼科医生需要解决的问题。角膜基质透镜可用于多种眼科疾病的治疗。本文从角膜基质透镜的保存及处理,矫治远视及老视,治疗圆锥角膜、角膜溃疡、角膜营养不良、皮样瘤及复发性翼状胬肉、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所致的角膜变薄,以及覆盖青光眼引流阀防止其暴露等方面就角膜基质透镜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深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刘俐娜; 钟兴武; 吴挺飞
    • 摘要: 目的 评价配戴增加景深的接触镜对老视眼近视力和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双盲自身对照试验.于2018年6至8月从海南省眼科医院职工或就诊患者家属中招募45~55岁的正视眼志愿者30名(男性15名,女性15名),年龄(49.6±4.5)岁,非主视眼配戴增加景深的软性角膜接触镜.检查戴镜及裸眼时的5 m远视力、40 cm近视力和60 cm近视力,并在40 cm距离检查单眼调节幅度,±1.00 D时的调节灵敏度,调节滞后或调节超前量,双眼正、负相对调节及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值(AC/A).采用配对t检验和配对资料的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对戴镜及裸眼时的视力和调节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裸眼及配戴角膜接触镜时,受试眼40 cm近视力分别为4.59±0.14和4.69±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P<0.01);60 cm近视力分别为4.74±0.10和4.74±0.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6,P>0.05);5 m远视力分别为5.00±0.06和4.96±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P<0.01).裸眼及戴镜时受试眼的调节幅度分别为(3.26±0.26)和(4.00±0.51)D,戴镜时有明显提高(t=7.59,P<0.01);裸眼及戴镜时单眼调节灵敏度分别为(2.67±1.60)和(3.53±1.87)周/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P<0.05).戴镜时的正、负相对调节与裸眼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0,0.66;P>0.05);戴镜时的AC/A和调节滞后量与裸眼时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Z=0.83,0.11;P>0.05).结论 配戴增加景深的接触镜可以提高老视眼的近视力和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等调节功能.
    • 黄小明
    • 摘要: 老视指人步入中老年后由于人眼调节力逐渐下降引起的一类视觉问题,是必然出现的生理现象。本文介绍了老视的表现症状、影响因素、误区及几种解决方案。
    • 曹冲; 边立娟; 张辉; 邹贺
    • 摘要: 目的 探讨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矫正白内障术后老视的视觉质量.方法 19例(26眼)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多焦点人工晶体(AMO,美国,ZMB00)植入患者(多焦组),观察术后3个月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和裸眼近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同时测量调制传递函数(MTF)值,问卷调查术后脱镜率及不良视觉现象发生率.同期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单焦点人工晶体(AMO,美国,ZCB00)植入术治疗患者26例(26眼)为单焦对照组.结果 多焦组在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和最佳矫正近视力与单焦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多焦组裸眼近视力及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显著优于单焦对照组(P=0.000).多焦组MTF平均值略低于单焦对照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问卷调查术后视近脱镜率(P=0.000)及视觉干扰发生率(P=0.048)多焦组显著高于单焦对照组.结论 白内障手术联合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很好地改善了老视状态,解决了白内障术后对眼镜的依赖,同时使患者获得了较好的视觉质量.
    • 张可凡; 孙颖; 张艳明
    • 摘要: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临近,老视验配是眼镜验配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但是目前相当多的眼镜验配人员对老视认识不足,简单而机械地采用年龄公式,轻率地确定阅读近附加度数,没有正确对待老视验光,很大程度上损害了老年人的视觉质量。眼镜验配人员要充分认识不同个体的具体差异,按照医学验光的要求认真全面地进行老视的验配与矫正,使老视患者达到看清、舒服、持久的效果。本文在一例老视验配案例中从视光学角度出发,讨论如何用医学验光的理念科学规范验配老视,以提升老年人的视觉质量。
    • 李霞; 毛凯波; 王敏; 董文卫; 蔡劲锋
    • 摘要: 目的:评价Q值调整联合单眼视LASIK治疗近视伴老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爱尔眼科医院国际屈光中心实施老视手术患者。34例非主视眼采用Q值调整联合单眼视LASIK治疗老视,非主视眼设定目标Q值比术前Q值向更负的方向变化0.3~0.5,保留的屈光度在-1.00~-0.25 D范围。对照组43例匹配年龄和非主视眼屈光度,保留的屈光度在-1.00~-0.25 D范围,不做Q值调整;2组主视眼均全矫。记录非主视眼的裸眼远、中、近视力,角膜中央3 mm屈光度,前表面Q值,总像差,低阶像差,高阶像差,球差,角膜球差,离焦和彗差。记录双眼裸眼远、中、近视力。组间连续型变量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使用Spearman相关检验近视力与离焦、术后Q值及瞳孔变化幅度的相关性。结果:术后3个月,Q值调整联合单眼视组非主视眼近视力较对照组好(t=0.597,P=0.021),远视力和中视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值调整联合单眼视组93%的患者双眼近视力(LogMAR)在0或以上,比对照组的86%高(χ^(2)=27.127,P<0.001)。与对照组相比,Q值调整组总像差、低阶像差、角膜球差、离焦较对照组大(t=-2.210,P=0.032;t=-2.135,P=0.038;t=-2.108,P=0.038,t=-2.190,P=0.034)。77例患者近视力与术后自然光线瞳孔下的离焦、术后Q值及调节引起的瞳孔变化均呈负相关(r1=-0.251,P1=0.028;r2=-0.543,P2<0.001;r3=-0.417,P3<0.001)。结论:采用Q值调整联合单眼视LASIK治疗老视在提高近视力的同时,不影响远视力。Q值向负向调整,增加了中央角膜的屈光度、离焦和球差,在视近时通过瞳孔直径的变化,提高近视力,同时不会明显影响远视力。
    • 高世钰
    • 摘要: 人眼的调节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一般超过40岁以后就会出现视近困难、易疲劳的症状,即出现了老视。但普通的老视镜片只有一个度数,无法满足老视人群对远、中、近等不同距离的调节需求,渐进多焦点镜片(以下简称“渐进片”)因此应运而生,它能实现一片镜片拥有多个不同光度,满足老视人群对远、中、近的用眼需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