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老化沥青

老化沥青

老化沥青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222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76214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世界华商经济年鉴·城乡建设、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4年全国公路养护技术学术年会、2013年全国公路养护技术学术年会、2017年江苏省公路学会学术年会等;老化沥青的相关文献由651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少鹏、余剑英、冯振刚等。

老化沥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6214 占比:99.87%

总计:76313篇

老化沥青—发文趋势图

老化沥青

-研究学者

  • 吴少鹏
  • 余剑英
  • 冯振刚
  • 赵永利
  • 马涛
  • 黄晓明
  • 高金龙
  • 陈楚鹏
  • 张静
  • 林彦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晗; 贾劲松; 佟禹; 张月锋; 李海强; 贾芮
    • 摘要: 为评价生物油对再生沥青胶结料流变性能的影响规律,以餐饮废油制备得到的生物油和老化沥青为原材料,通过高速剪切试验分别配制出了不同生物油掺量的再生沥青。对比分析同等条件下试样的流变性能变化规律后认为:掺入生物油后,其对再生沥青的MSCR流变性能水平恢复有限,并且远未恢复至基质沥青的流变性能水平;当生物油掺量为5%时,再生沥青的抗疲劳和低温蠕变性能恢复至基质沥青的流变性能水平;不同掺量生物油的再生沥青的动态模量均高于基质沥青试样的动态模量。研究结果表明,当生物油掺量为5%时,再生沥青具有最佳的再生效果。
    • 张宇; 李宁; 詹贺; 邹晓勇; 唐伟; 王中原; 于新
    • 摘要: 针对目前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所用再生剂评价方法不系统、质量控制较为困难的问题,首先采用延时RTFOT方法制备大量的老化沥青,接着通过再生沥青的三大指标、布氏旋转黏度试验、红外光谱分析以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对比A、B、C、D四种不同类型再生剂的再生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含有改性组分的再生剂具有较好的再生效果,再生剂B的各项性能最优。综合考虑不同类型再生剂的热稳定性、施工和易性、官能团成分分析以及对老化沥青和混合料的性能恢复效果,形成了再生剂的性能评价体系,再生剂的综合性能排序为B>A>D>C。建议在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需要同时兼顾再生剂对老化沥青及其混合料的整体提升效果。
    • 刘航; 安平; 李宁; 董昭; 徐书东; 柳久伟
    • 摘要: 为验证不同再生剂对老化沥青的恢复效果,首先从沥青路面回收料中抽提蒸馏得到老化沥青,然后采用旋转薄膜烘箱试验(RTFOT)在实验室制备与之匹配的老化沥青,将三种再生剂分别加入到老化沥青中,通过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和黏度试验确定每种再生剂的最佳掺量,对比分析三种再生剂在最佳掺量下对老化沥青的恢复效果,得到作用效果最好的再生剂。
    • 周盛树; 邱香港
    • 摘要: 为了提高雾封层预养护技术中沥青胶结料的技术性能,在改性乳化沥青中加入水性环氧树脂和轻质油制备一种黏附型沥青再生还原剂材料。通过室内试验发现,与老化的基质沥青相比,经过再生还原剂处理后的老化沥青的三大指标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针入度和延度增大,软化点和表观黏度降低。考虑到传统封层材料在施工后黏附性能和抗滑性能不足的缺点,采用沥青还原材料和抗磨砂进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现场试验。通过施工前后沥青路面的抗滑摩擦系数、构造深度以及渗水系数的比较,结果表明:沥青还原剂施工成型后能与路面密实牢固地黏附在一起,显著提高沥青路面的抗滑能力,同时封闭路表微小裂缝,防止面层结构的渗水损坏。
    • 张国强
    • 摘要: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基质沥青、老化沥青以及再生沥青的自愈合过程,并通过均方位移和扩散系数对三者自愈合能力进行了评价。同时,通过径向分布函数分析了三种沥青各个组分间的聚集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再生剂对老化沥青具有活化润滑作用;融合温度越高的再生剂在老化沥青中的扩散速率越快;沥青老化将会改变沥青质与树脂之间的聚集状态,而添加再生剂将破坏这种聚集状态,使老化沥青性能逐步恢复并接近基质沥青水平。
    • 万民晶
    • 摘要: 以废弃植物油为主要成分,90号基质沥青、芳烃油以及少量增塑剂和抗老化剂为辅剂,复配而成一类热沥青再生剂,考察了其对老化沥青再生效果的影响。通过对再生剂性能测试以及其对老化沥青的恢复效果评价,综合对比了自制再生剂与市购两种不同类型再生剂对老化沥青的再生效果,筛选出黏度适宜、抗老化性良好且可有效恢复老化沥青性能的再生剂。通过考察不同再生剂掺量的再生沥青指标恢复效果和车辙因子变化情况,确定了自制再生剂的适宜掺量范围。
    • 汤文; 郭颖君; 吕悦晶; 陈华
    • 摘要: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ATR-FTIR)试验分析了沥青老化过程中的官能团变化,建立了老化沥青12分子模型;加入类固醇和羧酸构建两种老化沥青-再生剂分子动力学模型,计算了不同温度下沥青质的质心径向分布函数(radial distribution function),进而研究其聚集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沥青质分子的聚集程度逐渐降低;两种生物再生剂在低温下加剧了沥青质聚集,常温下均具有较好的解聚集效果,且类固醇性能优于羧酸,高温条件下其解聚集效果减弱;两种再生剂在常温下的最佳掺量均为10%。
    • 刘福军; 辛诚; 管明阳; 郭猛
    • 摘要: 为了解废食用油在老化沥青中的扩散行为,利用Materials Studio(MS)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对废食用油-老化沥青的扩散体系进行研究。以沥青四组分的分子模型和废食用油中主成分的分子模型为基础分别建立老化沥青分子模型和废食用油分子模型,并对其所建立的分子模型进行优化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废食用油分子与老化沥青分子的界面模型,最后根据扩散体系的MSD(Mean Square Displacement)曲线来计算扩散系数,以此来表征其扩散能力。结果表明:建立的老化沥青分子模型和废食用油分子模型经过优化处理后均能表征这2种材料的特性。根据MSD曲线计算得到老化沥青和废食用油的扩散系数分别为2.1225×10^(-9) m^(2)/s和4.3107×10^(-9) m^(2)/s,其结果表明这2种物质的分子移动均较为活跃,可以在短时间内将体系结构中的微观空隙填充,故基于废食用油的沥青再生剂具有良好的扩散能力。
    • 汤文; 李悦; 郭颖君; 吕悦晶
    • 摘要: 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构建生物再生剂−沥青模型,通过微观模拟探究再生剂−沥青的融合扩散行为.首先采用FTIR试验结合SARA模型确定老化前后的12种沥青分子结构,选用动物废弃物生物再生剂的主要成分类固醇和羧酸,建立沥青−再生剂的扩散体系分子动力学模型.采用密度、相容性指标验证分子动力学模型的可靠性,分析不同温度、老化状态下生物再生剂在基质沥青与老化沥青中的融合扩散行为.结果表明:生物再生剂在老化沥青中的扩散系数高于在基质沥青中的扩散系数;在相同温度下类固醇的扩散性能优于羧酸;两种生物再生剂的扩散系数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高温条件下体系动能更大,使体系分子更容易摆脱分子力的约束.
    • 程晓锋
    • 摘要: 分别利用氯丁胶乳及两种国产再生剂对老化沥青进行再生,并对比研究再生沥青各项性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氯丁胶乳掺量的增大,再生沥青针入度小幅减小,但在软化点恢复程度上,氯丁胶乳明显优于两种国产再生剂.氯丁胶乳在改善再生沥青低温性能方面作用较明显,且自身高温性能和抗老化性能较好,从而对再生沥青的质量变化影响较小,提高了再生沥青的抗老化性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