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美的历程》

《美的历程》

《美的历程》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4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美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6篇、专利文献254篇;相关期刊126种,包括美与时代(下旬刊)、青春岁月、文学教育等; 《美的历程》的相关文献由142位作者贡献,包括边霞、卢亚明、彭富春等。

《美的历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6 占比:36.50%

专利文献>

论文:254 占比:63.50%

总计:400篇

《美的历程》—发文趋势图

《美的历程》

-研究学者

  • 边霞
  • 卢亚明
  • 彭富春
  • 徐博超
  • 李延妮
  • 王芸婷
  • 韩璐
  • 魏苗苗
  • 丁彩娟
  • 丁邢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立; 向宝云
    • 摘要: 40年来,《美的历程》经历了两次论争。第一次论争主要聚焦于写作方法,可以归纳为方法之争。第二次论争主要聚焦于写作体例,可以归纳为观念之争,两次论争引发的核心问题是《美的历程》到底是不是艺术史?重读《美的历程》我们发现从表面上看是方法与观念之争,实则反映了艺术趣味与学科制度之间的选择差异。《美的历程》充分说明艺术史的定义、内涵、范畴在中国学术语境中有其特殊性,这既给了中国学者在此领域的创新机会,也有导致重复研究的可能。新文科建设下的艺术史需要更为宽容地允诺艺术趣味,吸取《美的历程》的历史经验,保持“开放的艺术史”眼光,夯实艺术史的文献基础,唯其如此,学科方有发展,学术方有创新。
    • 冯国慧; 林盼鑫
    • 摘要: 《美的历程》对于明清文艺的巡礼,主要从该时期文艺思潮演变的过程中展开。明中叶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因素和商品经济在社会中越发成熟,意识形态领域也不断萌芽出个性解放的思想光辉。政治、经济、社会和哲学领域共同形成思想解放的思想合力,展现在文艺领域,即为频繁丰富的文艺思潮的演变。本文通过分析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对明清文艺思潮的审美关照,探讨文艺思潮演变与社会历史进程的内外逻辑关系,把握文艺思潮发展规律,为受社会历史因素影响的文艺思潮演变理论总结经验。
    • 唐哲嘉
    • 摘要: 仲夏之末,韩焕忠师给我布置作业,要我认真阅读沈顺福先生的大作《人性的历程——中国古代儒家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历史演变》(山东人民出版社2020年12月出版,全书460千字,以下行文简称《人性的历程》)。韩师站在学术史的立场上,对此书评价甚高,他对我说:“80年代,李泽厚先生有一本《美的历程》,在当年可谓是独领风骚;90年代,杨国荣先生有一本《善的历程》,也算是横空出世;如今沈顺福先生出版的这部《人性的历程》,堪称是21世纪以来儒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此著确如韩师所说,是21世纪儒学研究领域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此作以“人性的历程”展开儒学基本问题——“性与天道”的形而上之思,但又不仅仅局限于“人性”,可谓是“以点带面,以面成体”,从整体上揭示了儒学在千年发展过程中丰富而生动的哲学形态。我认为沈先生此著体现了以下几个显著的特色。
    • 李丹妮
    • 摘要: 宋代山水画的美学观令人深思,《美的历程》着重介绍了宋代是中国山水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北宋山水画的画面感观充实雄伟、气势壮阔;南宋山水画的选景注重局部且突出细节,两宋之间的风格过渡也可称为是"无我之境"从向"有我之境"的转移,艺术特征变化显著.在艺术成就方面,宋代山水画家的山水造境进一步提升了山水画的美学意蕴,以"气韵"为基本的美学准则,对自然景色的生命价值解读完美,并严谨运用到了构图之中.通过探讨两宋山水的风格特征,分析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解析的山水意境之美.
    • 韩小蕾
    • 摘要: 美,给人的是一种主观感受和客观思考,是一种感性与理 性的结合,正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对美的认识不同。 对于什么是美,从古至今、从民族到民族、从国家到国家,也 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美,是指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 一种共同的本质属性。它抽象,却又无人不知,无处不在,无 时不有。李泽厚先生将中华民族走过的美的历程(主要是魏晋 南北朝时期)在《美的历程》一书中一一梳理并细细讲解,使 我获益匪浅。
    • 杨超(图); 崔秀娜
    • 摘要: "在全国县级博物馆里,我们滕州市博物馆馆藏的青铜器数量是数一数二的。"滕州市博物馆讲解员吕姝霖眼神清亮,满溢自豪。青铜饕餮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用了"青铜饕餮"标题来统一概括青铜狞厉之美,蒋勋在《美的沉思》中则更具人文范儿:"周代青铜器风格简朴端庄,传达的是理性人文精神的均衡、安定,平复了商的巫术之美中过分繁丽激情的部分。"传说中的夏铸九鼎,大概是打开青铜时代第一页的标记。以饕餮为突出代表的青铜器纹饰,已不同于神异的几何抽象纹饰,它们是更为具体的动物形象,但在现实中并没有对应的这种动物;它们属于"真实地想象"出来的"某种东西"。
    • 胡可先
    • 摘要: 李泽厚《美的历程》中有这样一段话:"在中国所有的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并且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再现的高峰,它们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唐代诗人书法流传于世者堪称凤毛麟角,而晚唐杜牧自书的《张好好诗》则完全能够代表诗歌与书法所表现的唐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
    • 摘要: 11月初,李泽厚先生去世了。他的《美的历程》影响了一代人,也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学界的一个标杆。李泽厚的美学思想想必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今天想说一说他的著作里另一个很重要的观点,那就是“儒道互补”。百家争鸣之真意并不仅仅在于大家各自表达观点、建立学术体系,更在于观念的落地,以及从思想上的兼容并蓄到实践检验来推动社会发展。李泽厚先生的著作之所以广受欢迎就在于他文笔的深入浅出,他的观念之“接地气”。
    • 丁邢
    • 摘要: 得知李泽厚先生逝世,享年91岁,心中涌起许多感慨。1980年代,中国开始解冻,外来思潮扑面而来,李泽厚就是那个年代引领风骚的代表性人物。李泽厚则是来自本土的思想家,他以新的文风、新的思维,包括一系列原创的概念,击中了我们这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心。从《美的历程》到《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再到《走自己的路》,他的新书出一本买一本,让我脑洞大开,思考我们从哪里来,向哪里去?
    • 陈海波
    • 摘要: “人类凭着聪明划出了种种界线,最后凭着爱,把它们全部推倒。”歌德的这句话,套在中国审美史中,有异曲同工之妙。李泽厚30年前的“审美趣味史”巨著——《美的历程》,现在依然是青年学子的架上之书、枕边之物,且热度不减。冯友兰说,“《美的历程》是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易中天更是怦然心动,把其当作艺术品来看待,并予以高度评价:“高屋建瓴,势如破竹,该细密处细密,该留连处留连,丝丝入扣,顺理成章,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巡礼中触摸到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