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为己

为己

为己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3年内共计3913861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政治、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7篇、专利文献39138196篇;相关期刊273种,包括前线、瞭望、思想政治课教学等; 为己的相关文献由50000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王伟、张伟等。

为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9138196 占比:100.00%

总计:39138613篇

为己—发文趋势图

为己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王伟
  • 张伟
  • 王磊
  • 李伟
  • 张磊
  • 刘伟
  • 王勇
  • 张涛
  • 李强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占彬
    • 摘要: 身心关系是王阳明思想中的重要论题。其中,他在回答学生萧惠的问题时所阐发的躯壳与真己之合一,对研究其身心观有重要意义。王阳明的为己之学可分为“为己-克己-成己”三步。人们为了保全身心,就能消除私欲,进而能成就身心,三方面紧密联系,使得躯壳和真己获得现实的统一。王阳明认为,真己是躯壳的主宰和根基,躯壳是真己的载体和官能,保全躯壳的根本方法就在于成真己、致良知。真己即天理,亦即生生之理,这是身心统一的本体论依据。王阳明的身心合一思想影响了泰州学派的“保身”“安身”理论,也对当今养生观念有一定启发。
    • 韩潇晴; 王明伟(指导)
    • 摘要: 占座位、占车位、占便宜、占时机……生活中似乎万事皆可占,然而占到就是赚到吗?显然并非如此。占的目的通常是为己提供方便,但为己而占时可能会忽略其他人的感受,引来一些麻烦。因此,只有掌握好分寸,把控好时机,才能变占为赚。缺德占有不可取,占前应先顾他人。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但生活在群体中,应当多方面考虑问题,在谋求一己私欲的同时还要考虑他人的感受。
    • 曾令巍
    • 摘要: "明德"一词始见于先秦文献中,但因强调其伦理内涵而未突出哲学的特质.以朱子为代表的理学家从《大学》中重新发掘"明德",除接续经学家从道德伦理的维度解读"明德"内涵的模式外,在理学的范式下既精致地阐述"明德"须先"为己",又分别从心、性两个方面论述如何"明""明德"的问题.而对"明德"这一问题的关注,不仅是理学家深化其在理学论域内的哲学内涵,还是他们重构"天下一家"王道理念的政治需要.
    • 刘明昊
    • 摘要: 《论语》言“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句话让我思索良久。此处的“为己”并非自私自利,而是修身养德,提升自己,净化自己,完善自己:“为人”,并不是无私为别人,而是装饰自己给别人看。“为己”是修心,“为人”是炫耀。孔子推崇“为己”的学习态度。
    • 苟东锋
    • 摘要: 以孔子正名思想为中心,儒家所论之“名”有三重内涵:名言义、名分义和名声义.汉学家重名言义,宋学家重名分义,两者对名声义均措意不足.实际上,名声义对儒家亦有重大意义,此义往往为文史家所关注.概言之,儒家关于名声的思考有两个层面:一是注意到常人皆有爱名之心,由此行权而设为名教;二是注意到名声“为人”的属性,由此一经反思便能曲通“为己”的道德自由之境.对这两层思想的揭示有利于更具体地理解儒家的政教传统及成德工夫.
    • 陈立军
    • 摘要: 【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一语出于《论语》。对这条语录,许多名人有不同的解读:(1)儒学大家杨伯峻先生认为孔子借赞扬"古人"之机,行批评"今人"之实:古人求学的目的是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今人求学的目的却是装饰自己给别人看。(2)南怀瑾先生未拘泥于孔子原文,他认为:"学者不仅为自己求学,同时也为人求学。这个‘人’扩而充之,是为国家、为社会、为整个人类文化。"
    • 卢赞成
    • 摘要: 读书三境界为何?曰:为知,为己,为人。为知,即开卷有益,收获知识,增长学问;为己,即修身、正己,增加自己的内在气质与修养,提高自己的品德;为人,即为黎民百姓而读书,为国富民强而读书,心怀天下,以自身的知识教化人,以能力造福于人。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读书究竟应该"为己"还是"为人"?
    • 徐建华
    • 摘要: 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出自《论语》一书。对这条语录,许多名人有不同的解读:儒学大家杨伯峻先生认为孔子借赞扬"古人"之机,行批评"今人"之实;古人求学的目的在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今人求学的目的却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南怀瑾先生未拘泥于孔子原文,他认为:"学者不止为自己求学,同时也为人求学。这个‘人’扩而充之,是为国家、社会、整个人类文化。"
    • 张品端; 刘倩
    • 摘要: 曹植是韩国16世纪中叶著名的性理学家.他一生服膺朱子学,其为学主反己修身,笃实践履,并通过自我修养,把所学用"身教"的形式呈现出来,形成了其独自的身心性命之学.在曹植的性理学中,为己之学,是南冥从学入身,并倾其一生为之努力躬身实践的典范;敬义之学,是南冥修养论的核心,为南冥学的宗旨;心性之学,以"心统性情"论为核心,是南冥的治心之学;穷理之学,是南冥对善恶这一道德行为进行判断和分析的根据.南冥学在韩国性理学的发展中,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 (宋)柳宗元; 海涛
    • 摘要: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2。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3。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4。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5,迁徙之~6,亦以病矣。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