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美学追求

美学追求

美学追求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68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电影、电视艺术、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58篇;相关期刊465种,包括现代传播、文学教育、文艺研究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三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第八届中华易学大会暨龙年国际堪舆专家论坛、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第25届年会暨西南六省市(区)七方土木建筑学会第18次学术会议等;美学追求的相关文献由685位作者贡献,包括吴为山、张焱、缪俊杰等。

美学追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84 占比:59.69%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35%

专利文献>

论文:458 占比:39.97%

总计:1146篇

美学追求—发文趋势图

美学追求

-研究学者

  • 吴为山
  • 张焱
  • 缪俊杰
  • 邓楠
  • 任晓娜
  • 任晓娟
  • 刘桂茹
  • 刘牡丹
  • 史维波
  • 吕绍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境生象外“境生于象外”出自唐代刘禹锡的《董氏武陵集记》,它表达了由描绘物象到超越物象表面意义的转变,是中国古代艺术家含蓄的美学追求,有着深远的审美意义。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学院以“境生象外”作为2021年毕业设计主题,旨在引导同学们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当代社会的思考、艺术与现实的审视,透过现象厘清本质,挖掘其美好的内涵,并将它们转化为自己的设计理念,通过时尚设计作品作出诠释。
    • 景献钰
    • 摘要: 一代“畸人”徐渭在他的《四时花卉卷》上曾题字“烟云之兴”,字势峻遒,率然洒脱,深得古人烟云之趣味。“烟云”是不可言状的玄妙,“兴”则是从内心奔涌而出的灵感之源。“烟云之兴”实际上是人的内在自觉,是心灵的一种吟唱。中国传统文人画以其所特有的出世情怀、不重写实而求笔墨韵味、追求个性表达等特点,成为传统文人画家艺术表现、审美传达的主要形式。日前,十余位热爱文人艺术的同道聚于义乌绣湖雅集,展览、研讨、鉴赏、探幽……以“烟云之兴”为题,为纪念徐渭诞辰五百周年,也是阐明诸位同仁传承文脉、抒写性灵的精神向度。文人画是中国艺术的基本内核,是中国文化赖以延续与发展的内在动因之一。在中西文化多元碰撞融合的语境下,虽然文人画的创作主体,即严格意义上的文人已经消失,但是文人画所具有的形式特征、文化内涵和美学追求,使得传统文人画焕发出新的活力。文人画丰富了中国绘画的精神内涵,并赋予中国绘画独特的风骨。在新的时期、新的语境下,文人画仍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 甄趁勇
    • 摘要: 意境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审美范畴,同时又是一种体现中华民族成熟的深层审美心理的美学概念,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学艺术意境论的角度入手,从意境理论的形成脉络、意境的丰富内涵、播音主持艺术意境的美学追求及创作技巧四方面对播音主持意境进行了浅层的剖析和阐述。
    • 冉明; 王馨怡
    • 摘要: 乡土文化主要包括民俗风情、古建遗存、传统技艺等内容,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生息、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寄托和智力支持,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层次的美学追求和审美情趣,与以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为深层教学目标,以提升学生美术创作技能为浅层教学目标的美术教育有着不解之缘。这也是乡土文化与美术教育融合理念被提及、被认同的根本原因。《乡土文化教育认同研究》(纪德奎著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10月1日)一书,从乡土文化教育的内涵到乡土文化教育认同的本质,从乡土文化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到乡土文化教育的认同机理,从乡土文化教育开发的模式到乡土文化教育认同的现状与问题,及提升乡土文化教育认同的具体路径进行了系统性研究,从一个更加宏观的角度回应了乡土文化与美术教育之间的关系,可为当前乡土文化与美术教育的有机融合研究提供创新性思路。
    • 鲍远福
    • 摘要: 立足于智能芯片、人机交互、虚拟现实和5G数据网络等现实技术语境,在科技变革和民族复兴的国家叙事语境下,网络科幻小说通过对人工智能生命的寓言性想象,彰显出中国当代科幻文学的重要转向。通过“后人类状况”的技术推演与叙事建构,网络科幻小说展示了其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工具属性、人工智能社会的组织结构以及人工智能题材“后人类”想象构建“或然历史”的叙事动力学三个维度的批判性思考。从理论层面剖析网络科幻小说的“后人类”叙事,可以在人工智能生命想象话语体系与“后人类”生命“未来史”的方法框架之间架构沟通的桥梁,这将有助于我们揭示新时代文艺实践的新内涵、新规律与新趋势,最终为建立具有中国气派与世界眼光的科幻文艺理论体系提供有益参照。
    • 许瑞峰
    • 摘要: 本文想谈谈“市场需求是促进陶瓷艺术创新的动力”这一问题。我在这里要谈的市场,不仅指物质市场,更指精神市场(即人们对精神的追求和美学的追求)。我一直认为:“艺术的生命是创新,创新不能脱离市场,市场需求会是促进创新的动力”。本文以德化瓷为切入点。
    • 周伟
    • 摘要: 2021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黄坤明同志到人民美术出版社(以下简称“人美社”)视察、调研,他指示人美社要“以高尚的、精致的、独到的美学追求,出版一批人民群众喜爱的有教育意义和引导功能、学习功能的好的作品”。这是对美术出版和创作的一个长期指导思想。关于如何理解“高尚”“精致”“独到”,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 亓文平
    • 摘要: 一、历史的象限。贡布里希说:“整个艺术发展史不是技术熟练程度的发展史,而是观念和要求的变化史。”因此探析一个艺术家的风格特质,我们不仅要关注他的技法特征和来源,还要窥探其对当时语境变化所做出的回应,也就是在其绘画中反映出的问题意识。师承关系通常是我们了解一个艺术家艺术风格形成以及探寻其美学追求的有效途径。
    • 吴少雄(词曲)
    • 摘要: 女高音与交响乐队《海之诗》,以意象主义的美学追求,运用了“干支合乐论”作曲技术,展现了海的绚丽、温情、狂傲与辽远……
    • 袁璐
    • 摘要: 书籍是一盏明灯,指引孩子观察未知的世界;是一艘帆船,载着孩子们遨游知识的海洋里。优秀的少儿期刊,是带领孩子们探索世界,探究未来的一把钥匙。它既能满足小读者对知识需求、开阔视野,又能满足少年儿童对阅读的审美需求。想要设计出符合少年儿童审美需求的杂志,首先要深入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探究少年儿童的心智特点,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美”是如沐春风的体验,我们为孩子们创造美的杂志,营造良好的美育环境,希望让他们通过探索、体验、感知和思考去表达什么是美,美从何来,提升审美品位,让孩子们用美好的童心去探究未来,去感受这个多姿多彩的美丽世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