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丹道

丹道

丹道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56篇,主要集中在体育、中国医学、宗教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0899篇;相关期刊46种,包括管子学刊、周易研究、船山学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1中国武义·国际养生旅游高峰论坛暨乡村生态休闲养生文化研讨会等;丹道的相关文献由12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方、李锡坤、华玄子等。

丹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5 占比:0.2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0899 占比:99.74%

总计:61055篇

丹道—发文趋势图

丹道

-研究学者

  • 张方
  • 李锡坤
  • 华玄子
  • 李康
  • 云烟散人
  • 李兆生
  • 李慎强
  • 杨祥
  • 胡孚琛
  • 苏华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马巧琳; 胡斌; 席林林
    • 摘要: 《脉望》,明代养生专著,共分为序、卷之一至卷之八、跋共十个部分,其中卷之一至卷之八为全书的主体,以引用文献、采集事例、进行说理的方式,夹叙夹议,系统阐述了以丹道为主、兼该它法的各种养生理论和技术方法。长于融会贯通释、儒、道三家之理,详尽论述真实事例和亲身体会,具有较高的养生学研究价值。此文从作者简介、作者家学渊源、时人对《脉望》的评价、主要内容、版本流传方面对该书进行介绍,以期引起研究者关注。
    • 林文钦
    • 摘要: 丹道修炼讲求顺、逆、返、还功夫,顺能生生,逆成仙圣,原始返终,还虚合道.丹道的哲学意义,在于生命本源之追寻.道生万物,道为宇宙创生本体,道法自然,生生不息,从无到有,由生至老,可谓顺着成、住、坏、空历程而下,生老病死,终至于无.故悟道体道,即在于归根复命,回归自然清静大道.丹道的修炼意义,在于性命双修,与道合一.其功夫境界,借由守中抱一、虚极静笃之无为法,以常保精气源源不绝之能量,从而导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之有为法功夫,此即逆、返之道的探求与实践.修炼丹道可趋吉避凶,能养生护身,达到性命圆满,回归本体,证得"我命在我不在天"之圆足小宇宙,达到超越形神、久视长生的境界.
    • 魏耀武
    • 摘要: 俞琰的丹道药物理论对易学思想多有融摄.他认为,内丹修炼的不同阶段,药物有不同的指向.筑基阶段,神气相交产生元精为药物;炼精化炁阶段,阴阳二气相交产生元炁为药物.俞琰继承了宋代以来的图书学理念,并将图书学应用于丹道领域,以其自创的多幅易图解说元精产生的条件、位置、时机和炼精化炁的方法、原则.他还将易学的“三才”说引入人身,以身心修炼模拟天地日月的运转,对后世道教和中医养生学产生了一定影响.俞琰将易学与丹道融通为一,既丰富了易学的内容,也提高了道教的理论层次.
    • 顾心怡
    • 摘要: 钟吕丹道是以丹道体证天道的生命科学和实践体系.文章应用中国实践哲学"宇宙论、本体论、工夫论、境界论"的四方解释架构,剥离丹道的宗教属性,构建了钟吕丹道的"全息宇宙论、太一本体论、逆修工夫论和五重境界论".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人体宇宙—自然宇宙—多次元宇宙"的全息宇宙体系,其中"天地"为物质介体,"精、气、神"为暗物质介体,"元神"是暗物质主体.丹道的根本价值意识并非是追求长生不死,而是为了归返道的"一体意识",并获得对多次元宇宙的证悟.其逆修工夫路径是从后天"精、气、神"返归先天"元精、元炁、元神",以实现与道合一,而神仙境界则是开始于对无形世界的证悟.
    • 徐建立; 何星辰; 沙木哈尔
    • 摘要: 中国园林中多有涉及道家壶中洞天思想的安排,这种思想内核是将人体养生丹道观念与天地万物自在生机用环境隐喻.结合北海濠濮间这一典型实例,在道家物我合一式的审美观照下,诠释设计中的巧思,表现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境界.
    • 谢远基
    • 摘要: 一、从经络学说看,太极拳与气功具有统一性气功在我国历史悠久,在古代通常被称为吐呐、行气、布气、服气、导引、炼丹、丹道、修道、坐禅等等。气功理论是建立在我国中医学的养身健身理论和经络学说上的。
    • 刘苾川
    • 摘要: 柳华阳,清代的洪都人士,道教全真教龙门派第九代传人,是内丹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其养生思想进行了梳理和整理,认为:柳华阳养生思想中的"炼"、"己"、"药物"、"鼎"等,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见解.结论认为:柳华阳的养生思想,强调了对生命的自我控制、调节,充分发挥生命管理的主体意识,也就是继承了道家养生代表人物葛洪的"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的养生思想.
    • 苏华仁
    • 摘要: 有道是:千辛万苦来学道,高师却言没有道;借问世间名利客,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