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罗隐

罗隐

罗隐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9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7篇、相关期刊161种,包括社科纵横、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罗隐的相关文献由170位作者贡献,包括宗晓丽、张子清、张红等。

罗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7 占比:100.00%

总计:197篇

罗隐—发文趋势图

罗隐

-研究学者

  • 宗晓丽
  • 张子清
  • 张红
  • 惠联芳
  • 吴器
  • 李定广
  • 罗隐
  • 刘金龙1
  • 吴在庆
  • 张一平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宋旸
    • 摘要: 无需傲雪凌霜,无需立根破岩,亦无需翩然出尘,仅凭俏丽的色彩与娇柔的姿态,她便足够惹人心醉。海棠定居浙江已近千年,她自稽山走入尘世,流连于园田阡陌。人们将她挽留在院里窗前,为一段段佳话传说埋下了伏笔。唐光启年间,钱塘县令罗隐曾在县署手植海棠,为后人所称道;北宋苏轼守杭时,亦在龙井种过海棠;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杭州城卖花之场景,其中便有叫卖海棠声。
    • 曹栩宁
    • 摘要: “罗隐题破”指罗隐出口成谶,所言之事经常应验,是被后人广泛认同的文化现象。相关故事中谶言与应验现象的关系包括推论、巧合、附会、虚构四类。“罗隐题破”现象的成因在于三方面:首先,罗隐诗歌语言通俗而意蕴深刻,能在广泛流传的基础上被后人解读成为谶言。其次,罗隐一生行迹遍及四方,留下不少传说故事作为谶言的应验性事件流传下来。第三,杂史和小说作者的猎奇态度、百姓的崇敬爱戴心理,共同促使传播主体附会甚至伪造出许多神异的谶言故事,这种主观解读是“罗隐题破”现象形成的关键。
    • (唐)罗隐; 静嘉
    • 摘要: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俗话说得好:“瑞雪兆丰年。”厚厚的积雪能够为庄稼保温,春来雪化时还能为庄稼提供充足的水分。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为大雪的到来而欢欣鼓舞。诗人罗隐就敏锐地观察到,长安城里还居住着不少贫苦的百姓.
    • 黄松涛
    • 摘要: 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北宋汪洙《神童诗》(此诗文最早见于北宋汪洙《神童诗》。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卷三九中,记载其摘自唐人罗隐诗《过梁震居留题》。但其实唐人出处应该不可信。)明代青花人物故事图,多雄奇诙诡,其专以青色墨笔交绘成纹,时色以深浅数种,所绘人物山石皆熠熠有神,开前代未有之气息。后世者多以其文人风貌,追邃深远。今见一例晚清重臣张荫棠及其家族递藏明崇祯青花笔海,是此一时期之至诚典范(图1)。(2020年10月13日北京君一明十·泓社推荐古陶瓷专场,Lot:13;原为北京保利2015年春季拍卖会宫廷艺术与重要瓷器、玉器、工艺品,Lot 6406)。
    • 摘要: 晚唐诗人罗隐虽然写了很多“乐天派”诗歌,却沉淀出浓浓的吐槽意站味,借此对抗他那悲惨的命运。干一碗大唐罗Sir自制的毒鸡汤吧,提神醒脑,怼遍天下无敌手。
    • 陈兴才; 包旭东; 施辉
    • 摘要: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本题共2小题,9分)曲江①春感罗隐②江头日暖花又开,江东行客心悠哉。高阳酒徒半凋落,终南山色空崔嵬。圣代也知无弃物,侯门未必用非才。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归去来。【注】①曲江:在今西安。②罗隐:晚唐诗人,杭州人,连应进士试十多次,不第。
    • 续鸿明
    • 摘要: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唐代罗隐)、"时代的车轰轰地往前开"(张爱玲)、"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网文)……从古至今,感慨相类。时代之于文化的影响无形而深刻,个体裹挟其中乃至浑然不觉。因此,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法国文艺理论家丹纳认为时代有其"精神的气候",对艺术家影响和制约作用巨大,决定着艺术类型的此起彼伏。
    • 邱员太
    • 摘要: 理解了作者的经历和遭遇,我们再揣摩这个故事。原来,罗隐在这里写的就是自身的经历和遭遇。只是,作者施展才华把怨恨深深地隐藏在文字之中。只要努力寻找蛛丝马迹,就能有所发现。比如“峨冠”仅仅是描写那“高耸的鸡冠”吗?难道我们不会联想到那些达官贵人所戴的“高耸的官帽”吗?
    • 赵凯宁
    • 摘要: 罗隐从小便聪明好学,乡亲们都夸他的诗和文章写得好,而且他还很有正义感。有一年临近春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老老少少都准备过新年。罗隐也不例外,不过他买完年货准备回家时,却看见一个十来岁模样、衣着粗陋的少年躲在墙脚抹眼泪。罗隐心想:他怎么这么伤心?我得去问问。他走上前去:"小兄弟,你怎么啦?"原来,这少年家境贫寒,小小年纪便到财主家做长工,平日里干些劈(pī)柴挑水、烧火做饭的活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