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蒙诺索夫
罗蒙诺索夫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14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常用外国语、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7篇、专利文献4944篇;相关期刊120种,包括南风窗、世界教育信息、教师博览等;
罗蒙诺索夫的相关文献由138位作者贡献,包括伍浩松、郑士贵、刘曙光等。
罗蒙诺索夫
-研究学者
- 伍浩松
- 郑士贵
- 刘曙光
- 姜宏
- 岳春颖
- 戴定
- 潘国本
- 王大鹏
- Andrea
- Ashot
- Bohm
- Linda
- Sylvia(图)1
- T.Grigoryan
- 丁品森
- 严先元
- 为为
- 于志洪
- 仇若萌
- 任定保
- 何永晋
- 允集
- 公羽
- 凹凹
- 刘公
- 刘国民
- 刘庆懿
- 刘影(摘)
- 刘楠
- 卜松林
- 叶月明
- 吴家国
- 周定国
- 哐当哐当工作室(图)
- 唐松波
- 夏风
- 夫国蓉
- 子逸
- 小光
- 小笛
- 左丹
- 布瓜
- 库列肖夫
- 张丽荣
- 张兴源
- 张影1
- 张昕
- 张淑琴
- 张百春
- 张秉德
-
-
范姝妍
-
-
摘要:
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说过:“科学给青年以营养,给老人以慰藉。她让幸福的生活锦上添花,她在你不幸的时刻保护着你。”在参加了2021年高校科学营国家天文台/北京大学分营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后,我才真正懂得了这句名言蕴含的道理。科学在我心中埋下种子,并给我以营养,开出幸福之花。
-
-
姜宏;
王云婷
-
-
摘要:
俄罗斯语言哲学作为世界语言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且独具特色的分支,其形成和发展不仅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和坎坷的道路,而且受多方因素的推动和影响,诸如宗教、政治、军事、语言学等.这些因素以多种方式呈现,并且在俄罗斯语言哲学的整个形成过程中不断引发斗争和冲突,更为重要的是,它们都与国家命运、民族历史的走向和发展紧密相关.正因如此,最终得以形成了有别于东西方、独具民族特色的俄罗斯语言哲学思想体系.
-
-
伍浩松;
戴定
-
-
摘要:
【英国《国际核工程》网站2021年4月8日报道】俄罗斯副总理特鲁特涅夫2021年4月5日宣布,“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浮动式核电厂将于2021年底向楚科奇地区佩维克市(Pevek)供暖。“罗蒙诺索夫院士”号2019年12月首次并网,2020年5月投入商运,装备两台热功率为150兆瓦的KLT-40S反应堆。
-
-
徐姝静;
无
-
-
摘要:
近日,俄罗斯建造的世界首座浮动核电站"罗蒙诺索夫院士"号,在俄远东地区投入商业运营。浮动核电站由一艘长144米、宽30米的驳船,以及驳船上搭载的两座35兆瓦核反应堆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向海岛、海滨城市、石油钻井平台、工厂供电,被誉为海上巨型"充电宝"。
-
-
-
-
摘要:
泥泞常常使我联想到俄罗斯这个民族,罗蒙诺索夫、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蒲宁、普希金就是踏着泥泞一步步朝我们走来的。俄罗斯的艺术洋溢着一股高贵、博大、不屈不挠的精神气息,不能不说与这种春日的泥泞有关。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
-
-
石磊;
李金英
-
-
摘要:
海上浮动核电站拥有巨大发展潜力,依靠小型反应堆为偏远海岛供给能源将是海洋强国未来的发展新趋势。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在5月下旬发表声明说,由俄罗斯建造的世界首座浮动核电站"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浮动核电站当天在俄远东地区楚科奇自治区佩韦克市投入商业运营。"罗蒙诺索夫院士"核电站是俄罗斯第11座核电站,也是全球首个民用海上核能平台。
-
-
Linda
-
-
摘要:
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是一名渔夫的儿子。罗蒙索夫十分热爱学习,可惜他所居住的村子里也学不到什么。在他19岁那年,罗蒙诺索夫离开了家乡去莫斯科学习。在学校里,他甚至付不起吃饭和穿衣的钱。贵族的儿子们都嘲笑他。
-
-
-
-
摘要: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莫斯科2020年6月30日电】俄罗斯原子能工业公司(Rosenergoatom)2020年6月30日宣布,全球唯一的浮动式核电厂“罗蒙诺索夫院士”号开始向楚科奇供热。“今天,浮动式核电厂开始向楚科奇佩韦克市第五小区供热。”俄原公司宣布,“此前,浮动式核电厂仅生产电力。它从今天开始热电联供”。
-
-
夏风
-
-
摘要:
2007年,两艘俄罗斯潜艇潜入北冰洋水面以下4公里处,并在一块被称为“罗蒙诺索夫山脊”的大陆架上悬挂起了俄罗斯国旗。俄罗斯从北极盆地的中心升起该国的国旗,这是在向周边国家发出一个明确的信息:俄罗斯试图宣布对这个大陆架下蕴藏的巨大石油和天然气拥的主权。
-
-
仇若萌;
赵畅;
高寒雨
-
-
摘要:
浮动核电厂是以海上平台或船体为基础建设的核电厂,具有一定的机动性,可为没有电网、人迹罕至的滨海地区,海岛及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提供能源,也可以助力南极和北极地区资源开发等。1发展背景为解决滨海边远地区及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的供电难题,国外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浮动核电厂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