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网络话语

网络话语

网络话语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141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语言学、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25474篇;相关期刊121种,包括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当代青年研究、新闻世界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文化记忆:时代、历史与媒介”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网络话语的相关文献由170位作者贡献,包括丁梅君、严励、冉育彭等。

网络话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0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25474 占比:99.96%

总计:325615篇

网络话语—发文趋势图

网络话语

-研究学者

  • 丁梅君
  • 严励
  • 冉育彭
  • 冯刚
  • 周萍
  • 崔海英
  • 张丽丝
  • 张井辉
  • 张盛
  • 张立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作者

    • 张静; 白虹
    • 摘要: 网络技术的发展赋予社会大众新型话语权,网络空间成为重要的话语场。而在网民不理性、网络平台存在逐利心理、政民网络对话不畅通等因素的作用下,网络空间内出现了诸多话语失序现象,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网络话语主体失去理性、网络话语内容失去真实性、话语权威主体在网络中失去威信。政府管理部门必须在网络空间内主导话语秩序,并从道德引导和搭建对话平台等多个方面共同推进,为网络空间治理提供良好的话语环境。
    • 刘玲玉; 邓燕燕
    • 摘要: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影视作品是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海外上映的中国影片应致力于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基于中美德三国网络影评的自建语料库,运用Python情感分析技术从宏观层面对观众的情感态度和关注主题进行量化分析,在微观层面从批评隐喻视角对影片形象的构建进行质性分析可以发现,宏观层面上,中美德观众对影片评价呈现出高、中和两极分化的不同结果;微观层面上,中美德观众赋予影片完全不同的隐喻形象。中美德观众差异化的观影反馈为中国影片知己知彼、因地制宜,达成有效跨文化传播提供多维参考。
    • 马炯
    • 摘要: 新时代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对青年涵养爱国之情、筑牢强国之志、实践爱国之行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引领作用。当前网络爱国主义教育面临内容多元复杂、话语偏执叙事、法治相对滞后等困境,要让爱国主义充盈网络空间,用网络爱国正能量滋养和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遵循历史与时代、政治与生活、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从优化内容供给、创新话语形式、健全法治机制着手,切实提升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实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伟力。
    • 孙金辉; 杨玲
    • 摘要: 社会环境的变迁影响着大学生社会认同的建构,特定社会环境塑造特定的大学生社会认同情境。自媒体时代的网络社会存在形式创造了一种流动的空间,打破了建立在原有社会基础上的各种认同,使它们重新在自媒体领域建构起来。自媒体时代的网络社会存在形式并没有完全消化人类原来存在的社会形式,而是对它们进行了吸收和消化,认同建构在这一社会形式中凸显出不同于传统现实的特点,个体的认同建构作用逐渐凸显。文章结合“媒介使用满足”理论,借助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青年学子在“万物皆媒介”的环境下面临的困惑,发现大学生群体的社会认同随着公共话语空间的转移不断改变,甚至出现角色定位错位的困境。文章基于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社会认同建构面临的困境,旨在立足认同建构的内容共通、话语共振、意义共鸣机制,加强对网络空间话语权的掌握,全面探寻自媒体时代建构大学生网络社会认同的可行路径。
    • 汤黎
    • 摘要: 书名:《视觉修辞学》作者:刘涛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6月ISBN:978-7-301-32064-8自1990年中期视觉文化转向起,随着新兴媒介的不断增殖,超文本和网络话语等新文本形态在社会语境中呈爆发之态。丹尼尔·贝尔(1992,p.351)指出,在后现代的语境中,视觉观念占统治地位;在一个大众的社会里,图像不可避免地成为美学的统率力量。在高度视觉化的文化语境下,图像成为文化生产、传播和接受活动的重要场域,视觉因素则成其创造、表征和传递意义的重要手段。
    • 赵越; 袁菲; 毛延生
    • 摘要: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中国癌症患者自我表露的场所从线下延伸至线上。本研究以新浪微博为语料来源,主要借助文本分析工具LIWC 2015和统计分析工具SPSS 26.0,对中国癌症患者在线自我表露的语用策略和情绪表达及二者之间的关联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中国癌症患者在线自我表露的语用策略可分为四类,即事实导向策略、关系导向策略、愿望导向策略和经验导向策略;四类语用策略或表达积极情绪,或表达消极情绪,总体而言,积极情绪的比例高于消极情绪;关系导向策略和愿望导向策略及其子策略均对患者情绪表达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一方面体现了癌症患者话语研究范式的创新,另一方面体现了语言学界对癌症患者生命质量的人文关怀。
    • 耿书新
    • 摘要: 随着“技术赋权”转向“传播赋权”,受众在网络空间中的公共话语表达更趋多元化,青年群体则主要通过微博等社交平台表达他们的情感意见和诉求,他们在网络空间中的话语表达呈现出拼贴、挪用以及“土味”等特征,但是,这种戏谑化、时尚化的话语也给社会主流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了较大冲击,甚至影响了新时代人们的消费理念。因此,本文提出要正面引导和规范青年群体的网络话语表达,以对弘扬主流文化、营造清朗的网络话语空间产生积极意义。
    • 赵雯钊
    • 摘要: 在各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中,易班近年来得到大力推广并取得良好成效,但仍然存在忠实用户量小、教育影响力不强等问题。本文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易班为例,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从网络话语的角度分析易班思政教育现状,提出创新网站推广方式和强化多媒体技术手段,切实提高易班的思政教育效果。
    • 朱映然; 冉育彭
    •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话语信息的碎片化、主导权的式微及受众群体发生的新变化等形势都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进行转化,以适应网络话语的发展。但思想政治教师话语权的消解、大学生在网络话语中主体地位的凸显、教育话语场域及指导方向的冲击等都对网络话语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转化造成一定的阻碍。为此,高校应提升教师网络话语使用技能,以高素质的教师带领教育话语的转化,并以大学生为学习主体和马克思主义正确指导方向为依据,提升教育话语的对话意识,优化教育话语场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网络话语视域下的转化,进而提升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 向丽娟
    • 摘要: 在互联网环境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强化其"五个认同";有益于满足大学生感悟红色文化的学习需求,提高红色文化育人的针对性;有利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增强红色文化育人的实效.但思政教育者的综合素质、网络话语、网络平台及网络安全监管等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对红色文化的融入带来一系列阻碍.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教育者、地方红色文化机构及大学生应共同协作,从提升思政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入手,优化红色文化的网络话语表达,并构建思政教育网络话语体系,推动红色文化的有效融入;同时还应拓展红色文化网络育人平台,健全校园网络监管机制,为红色文化的融入提供坚实支撑和有效保障,共同促进红色文化育人价值的高效实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