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网络诗歌

网络诗歌

网络诗歌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30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5篇、专利文献325054篇;相关期刊140种,包括河南社会科学、诗刊、扬子江诗刊等; 网络诗歌的相关文献由232位作者贡献,包括简明、张翠、张德明等。

网络诗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5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325054 占比:99.91%

总计:325359篇

网络诗歌—发文趋势图

网络诗歌

-研究学者

  • 简明
  • 张翠
  • 张德明
  • 任毅
  • 向天渊
  • 宋蓓蓓
  • 郁葱
  • 何平
  • 刘波
  • 本刊编辑部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肖男; 和伟
    • 摘要: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网络这一传播媒介的出现,诗歌的传播方式发生了令人惊叹的改变。巨大的变革也为诗歌的发展带来众多问题。然而不难发现,网络诗歌里种种“妖魔化”的问题都能从百年前白话新诗的变革中找到相似的影子。因此,从语言形式、民间思想以及媒介变革三个角度来探寻诗歌百年来的发展轨迹,客观分析其中的传承与嬗变、突破与局限,将更清楚客观地看到网络诗歌的历史定位。事实上,恰恰是网络诗歌的出现为21世纪中国新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与契机。
    • 张翠
    • 摘要: 作为诗歌新形式,网络诗歌的内在诗性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其审美取向与传统诗歌审美偏好出现错位与偏离。网络诗歌审美表现出的拒绝抒情传统、削平诗意表达深度、异化诗歌传统功能等新表征导致网络诗歌与传统诗歌审美之间出现抒情错位、表达错位和功能错位等现象。促使错位弥合的构想之一是大力倡导网络现代禅诗的创作与研究,这不仅有助于规范网络诗歌的审美机制,对激活传统诗歌的生命活力亦大有裨益。
    • 张翠
    • 摘要: 作为诗歌新形式,网络诗歌的内在诗性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其审美取向与传统诗歌审美偏好出现错位与偏离.网络诗歌审美表现出的拒绝抒情传统、削平诗意表达深度、异化诗歌传统功能等新表征导致网络诗歌与传统诗歌审美之间出现抒情错位、表达错位和功能错位等现象.促使错位弥合的构想之一是大力倡导网络现代禅诗的创作与研究,这不仅有助于规范网络诗歌的审美机制,对激活传统诗歌的生命活力亦大有裨益.
    • 胡国威; 陈坤浩
    • 摘要: 网络与诗歌的"联姻"为诗歌写作带来了一个宽松、发表自由的写作语境,这样的语境坚定了郑小琼写作的"民间立场",但是以底层的姿态书写打工生活的同时,郑小琼并没有止于对情绪的宣泄,而是完成了从生存之苦抵达灵魂之痛的生命探索,并且也没有因为"打工诗歌"为其带来"关注度",在"打工诗歌"的圈子里止步不前,而是突破了"打工诗人"的标签,注重写作对象的延展与历史意识的介入.对郑小琼来说网络只是一个发表平台,诗歌的光芒还是要回归到诗歌本身去寻找.
    • 陈彩林
    • 摘要: 网络诗歌已成为当代文学的新形态,也为文学教育乃至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提出新命题。这一诗歌形态因为互联网与自媒体技术的融入带来全新的文学效应。一方面丰富了诗歌表现的艺术手段,拓展出新的想象空间、抒情方式;另一方面又在数字信息新技术的催生下以图像、声音、动图等与文字配套的传播方式将传统的平面化阅读体验转化为多感官的立体阅读体验。综合性的融媒体技术创造出更具感官冲击力的诗歌美学效应。这种综合性技术叠加所带来的文学效应绝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机械增量,而是文学创作与文学审美裂变的奇妙化学反应。针对网络诗歌这种由新观念、新技术、新形态、新感觉、新效应汇聚而成的新特性,文学创作、文学审美与文学教育都需要在思维方式、体验方式与实践方式上进行紧扣时代前沿的变革。
    • 岑孟棒
    • 摘要: 6月24日上午,第十四届宁波网络文化节开幕式在宁海东方艺术博物馆举行,为每年一次的网络文化嘉年华拉开序幕。时值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本届网络文化节聚焦建党100周年主题主线,图文音视全方位呈现,线上线下讲好党的百年光辉历程。绿色网络文明"五进"、"我在宁波为世界制造美好"主题宣传、"我们如此热爱宁波"网络诗歌大赛、2021"NB轰红"短视频大赛等一系列精彩网络文化活动将持续至12月。
    • 张翠; 吴雨虹
    • 摘要: 从网络化形式到新媒体形式,网络诗歌的创作、传播和阅读模式均发生了急剧变化.新媒体时代的诗歌写作多以社交媒体为据点,在社交平台上完成诗人的圈层划分,实现创作中人与人的互动、人与信息的互动,并借助新媒体的酷炫去"玩"诗以博取关注.大数据时代的精准推送和多种媒体共同发力,激活了诗歌的生命力、激发了诗人的创造力,网络诗歌传播的媒介化优势日益凸显.图像时代,听音赏图替代文字咀嚼,"网络读诗按摩"和"碎片化阅读"为读者带来阅读新体验.新媒体和诗歌不是天敌也不是盟友,关键在于诗人和受众如何在二者之间寻求到最佳结合点.
    • 李汉超
    • 摘要: 中国诗坛因为有了网络而蓬勃繁荣,中国诗人因为有了网络发表作品更容易更快捷。但是浏览中国网络诗歌,我们不难发现:许多高明的诗人并没有写出紧贴灵魂、令人感动的作品来。主要原因可能是他们游离在生活之外,没有真正意义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关起门来玩文字游戏。就是著名评论家谢有顺说的“情怀是空洞的,心灵是缺席的”那种状况,读者从中找不到闪亮的东西,情感虚假,思想肤浅,境界狭窄。
    • 罗麒
    • 摘要: 何为"网络诗歌"?狭义地说,"网络诗歌"是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在线创造的迥异于传统纸媒诗歌的电子诗歌文本,超文本诗歌和多媒体诗歌是其主要表现形式。纵观二十年来的诗歌创作,这类作品数量虽多,佳作却少,虽在21世纪初引起过一阵讨论,却不足以构成具有独立研究意义的诗歌类型。真正能形成创作和批评规模的,是广义上的"网络诗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