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网络表达

网络表达

网络表达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75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政治、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篇、专利文献349869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湖北警官学院学报、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法制博览等; 网络表达的相关文献由116位作者贡献,包括郝其宏、何晓飞、刘伟等。

网络表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49869 占比:99.98%

总计:349937篇

网络表达—发文趋势图

网络表达

-研究学者

  • 郝其宏
  • 何晓飞
  • 刘伟
  • 姚江超
  • 孟令涛
  • 庄越挺
  • 张娅
  • 张飞
  • 徐喜春
  • 曾白凌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雯; 乐音; 桂勇
    • 摘要: 网络新生代正在推动中国的价值观代际更替。作为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并行互构进程中最为特殊的关键群体,“90后”“00后”在网络化生存、高压化生存和全球化生存状态中,表现出更强的个人主义和反权威性,以超强的网络行动力建构社会支持系统,并主动追求精神价值目标的满足。网络新生代在社会议题、社会情绪、社会价值观方面深刻影响了网络社会心态的变迁,其背后,是这一群体独特的精神需求与网络表达特性。国家、社会要针对网络新生代的生命发展周期与压力提升现状,推进更丰富、更多元、更具新生代政治审美特点的精神文化产品建设,同时充分信任和理解这一代人,激发新生代的政治地位感,增强新生代的政治话语权,通过合适的方式提供更加充分的表达平台和参与空间,增强其政治成就感;在传播内容、传播平台和传播渠道建设等多重维度上同步年轻化,这是主流意识形态能否有效引导网络新生代的核心问题。
    • 黄艳芳
    • 摘要: 随着媒体融合力度的不断增强,当前新媒体已经为大学生发表意见提供了多种渠道,同时新媒体也成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公众事件的一种途径.但是媒体融合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对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网络正向引导角度展开分析,阐述了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表达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具体策略.
    • 张彦; 魏颖
    • 摘要: 网络表达是现代化叙事的一种新方式,其交互性、感性化、聚合性等特征与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发展叙事、情感叙事和价值叙事具有应然的耦合性与互构性.但这种耦合性也存在着某些消极面向,使美好生活的网络表达"嵌于"叙事主体代表性与真实性不足、叙事方式理性化程度不够与叙事结果民主化水平不高等困境中.回应和解决这些困境,要把美好生活的网络表达回归于人类社会现代化语境中,通过澄清前提性叙事、重建批判性叙事、创新建构性叙事,将美好生活的网络表达"脱嵌"于事实与价值的二分,使之真正成为具有价值引领和现实呈照的现代化叙事.
    • 摘要: 网络热词作为一种符号化的网络表达,其约定俗成的特殊含义往往能够引起网友共鸣,象征着某个群体不可言说的默契。其背后,是年轻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活。
    • 孟轶; 张丽
    •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智能化程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网络技术和社交媒介带来的便捷,与此同时,高校的网络表达成为"舆论场".本文以大学生网络表达的形式、渠道、效果为研究对象,对高校网络意见表达的现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校园信息发布平台具有受众使用优势;高校官方媒体在发布声明、辟谣、矫正网络舆论方面意义重大;大学生对社会新闻关注度较高;网络表达的倾向性与性别无明显关系;学校诉求和反馈渠道的通畅性与大学生网络表达的倾向性有直接关系.
    • 许海滨; 黄嘉丰; 王坤
    • 摘要: 在"众声喧哗"的网络表达时代,"全民麦克风"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来自网民的群体表达内容海量而又独具个性,其中有些话题脱颖而出,甚至引爆网络舆论.在由数亿网民建构的话语海洋中,究竟什么因素影响了网络热点话题的生成?传统新闻学中的新闻价值学说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探索的路径.
    • 张晓月
    • 摘要: 网络社群意见的表达彰显了网络公共领域从虚拟到现实的空间整合,有效推动了网络公共事件的进程,彰显了公民的表达自由权。网络社群是虚拟空间的产物,在社网络社群化、社会组织的去实体化等方面与公共议题产生了一定的融合。网络社群的意见表达有其特定的现实图景和特殊价值存在。无论是理念还是行动,网络社群的意见表达和道德底线皆受到伦理的拷问。诚然,对网络伦理的评判具有正向推动和反向退缩的双重作用。因此,网民在公共空间表达意愿时必须恪守既有的现实伦理原则,唯有构建由理念到共识的网络集体行动秩序,引领由线下到线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完善由底部到上层的网络表达行为边界,才能确保从建章到立制网络伦理规范的实现。
    • 李丹林; 曹然
    • 摘要: 在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环境下的规范和约束机制已不再适用,判断表达者是否恰当地行使了表达权需要探索、寻求新的机制,尤其是针对来自非媒体机构或非媒体职业人士的言论和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性内容.以美国的"第三方事实核查机构"Snopes、PolitiFact和The Fact Checker为样本,对网络环境下表达权行使界限问题的研究发现:尽管表达自由仍然是重要的价值,但过去的标准、机制已经不再适应急剧变化的新的网络环境;第三方事实核查机构的出现,为规范言论表达重新确认了"事实"的尺度,为治理谣言、假新闻泛滥的网络空间,保护网络表达自由找到了折衷方案.这对我国规范网络言论以及舆情治理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 董圆圆
    • 摘要: 微时代背景下,网络表达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聚焦于"线下",更应关注"线上".对此我们进行了专门的调查,并运用SPSS软件对在校大学生网络表达现状问卷进行了数据分析,在大学生网络表达对象与表达内容、表达方式与用词色彩、表达意愿与情感强烈程度等方面,我们发现网络表达呈现出强化日常交往"强关系"、娱乐化倾向、理性与非理性表达并存、群体内部差异性等特征,也存在着表达情绪化、盲从性、道德绑架倾向等问题.本调查仅提供了目前大学生网络表达现状的翔实数据,分析了一些基本特征,指出了一些现实问题,希望能促进今后高校和全社会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在网络表达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