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网络公益

网络公益

网络公益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0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信息与知识传播、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篇、专利文献325329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青年探索、新闻世界、网络传播等; 网络公益的相关文献由122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斌、戴珍燕、刁雅静等。

网络公益—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0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325329 占比:99.97%

总计:325429篇

网络公益—发文趋势图

网络公益

-研究学者

  • 周斌
  • 戴珍燕
  • 刁雅静
  • 潘树琼
  • 刘沁娟
  • 吴格格
  • 孙冠豪
  • 季阳
  • 张秋玲
  • 张翠翠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卞俊; 戴珍燕; 周斌
    • 摘要: [目的/意义]分析网络公益信息内部传播机理,厘清公益信息传播网络结构,对提高网络公益信息传播质量、提升用户网络公益参与度和促进公益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微博网络公益话题为例,以信息生态链理论为基础,构建网络公益信息生态链模型,运用Gephi进行数据处理及可视化,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传播链中信息人的作用与信息规律。[结果/结论]公益信息传播网络为无标度网络,网络公益信息的传播权利集中在信息生产者和信息组织者手中,信息组织者在公益信息传播中作用更大。
    • 刘沁娟
    • 摘要: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自成立以来,以网信中心工作为导向,以品牌公益项目为载体,以凝聚社会力量为基础,举办了一系列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公益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2021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组织换届选举并召开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理事,成立第二届监事会,王秀军同志当选为理事长、杨春艳同志当选为秘书长。
    • 戴珍燕; 周斌; 刁雅静
    • 摘要: 互联网环境下网络公益迅速发展,分析公益信息的传播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信息生态理论,从信息、信息人、信息环境3个维度分解网络公益运行机制,并构建网络公益信息生态系统模型。以新浪微博公益话题“蓝色生命线”为研究对象,对网络环境下公益信息、信息人和信息环境的特征进行分析,得出网络公益信息的特征和用户行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信息人特征量符合分段幂律分布,信息生态链中信息生产者和信息组织者的影响力较强,只有少数信息传播者起到二次传播的作用;公益信息转评赞符合幂律分布,说明大部分信息没有被传播,只有少数信息被大众接收到;公益信息环境热度越高,参与公益的用户越多。因此,应注重公益活动的宣传、公益信息质量的提高以及公益组织者和生产者影响力的培养。
    • 李菁莎
    •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直播课应运而生。教育部《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中提出,要提升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并提出学生要“能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我是小讲师”网络直播课(以下简称为“小讲师”)是国防科技大学八一小学于2017年暑期开设的网络公益课堂,借助沪江网的cctalk教育平台进行实时互动网络教学。它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为城乡学生打造成长平台。
    • 侯鹏; 杨楠
    • 摘要: 当前城乡发展鸿沟依旧普遍存在,阻碍了乡村体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依托数字技术赋能网络公益产业,革新乡村体育教育发展格局,推进社会体育资源公平分配,消融城乡体育鸿沟,是乡村体育教育振兴的内在需求,更是打通乡村体育教育垂直流动的现实需要。该文通过田野调查,基于陕西省宜君县“壹基金·运动汇”“追风计划”等网络公益项目的经验研究,梳理数字技术赋能网络公益内涵,阐明网络公益如何在乡村体育教育振兴中发挥更优效力。研究提出,完善网络公益产业发展环境有利于数字赋能网络公益产业,振兴乡村体育教育。因此,要提高网络公益产业助推乡村体育教育发展的社会认同,积极动员网络公益产业参与力量,通过外部赋能与内生驱动,促进乡村体育教育发展,弥合城乡体育教育差距,以期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 摘要: 杨敏敏,高中语文教师,陕西省教学能手,曾任职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现任职于四川省德阳天立学校。曾获第八届全国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四川省第二届群文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语文报杯”首届全国网络公益优质课评选一等奖,《语文报》特约作者、《衡水金卷》撰稿作者、金太阳教育集团特约撰稿作者。
    • 戴珍燕; 周斌; 刁雅静
    • 摘要: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以其公开及时性、互动性、低门槛等传播优势给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背后的传播机制、传播动力值得深究。旨在分析网络公益传播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与信息运行规律,借助信息生态系统理论和系统动力学探究网络公益传播过程中各主体与环境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建立网络公益信息生态链,并构建网络公益系统动力学模型,最后使用VensimPLE仿真软件对量化的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信息技术的进步、社交媒体的作用力以及公益负面舆情的控制对网络公益信息传播都具有重要作用。
    • 潘春华(文/图)
    • 摘要: 说起志愿者王瑛,在江苏省镇江市网络公益圈里可谓无人不晓。今年50有余的王瑛是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四牌楼街道江滨新村第一社区居民,自2008年加入志愿服务行列以来,一直热心公益事业,带领团队积极助老助困助残,全身心投入社会爱心奉献事业。据不完全统计,她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7680小时,晋级为“五星志愿者”,2020年还获评“镇江十大最美家乡人”和“江苏省优秀红十字志愿者”。
    • 戴珍燕; 周斌; 刁雅静
    • 摘要: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以其公开及时性、互动性、低门槛等传播优势给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背后的传播机制、传播动力值得深究.旨在分析网络公益传播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与信息运行规律,借助信息生态系统理论和系统动力学探究网络公益传播过程中各主体与环境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建立网络公益信息生态链,并构建网络公益系统动力学模型,最后使用VensimPLE仿真软件对量化的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信息技术的进步、社交媒体的作用力以及公益负面舆情的控制对网络公益信息传播都具有重要作用.
    • 摘要: 《中国社会组织研究》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主要发表国家与社会关系、社会改革与创新、第三部门与地方治理、慈善公益和公民参与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期收录主题论文8篇、书评1篇、访谈录2篇、域外见闻1篇。主题论文涉及国际网络公益、公共服务购买模式与社工离职意向的关系、非营利法人分类体系构建、社区团队提升社会资本的经验观察、民办非营利养老机构向社会企业转型、“三社”持续联动的边界与条件、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形成逻辑和策略、社会组织参与经济创新共同体建设的整合机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